在书中见众生相
这几天,我成了学校图书馆的“常驻人员”。我掉进了陆游所说的书巢,躲进了毛姆所说的避难所。 我简直太爱这样的生活了,我从中享受到了一份难得的宁静与悠然。人除了生存之外,还要有余闲做自己喜欢的事才叫生活。 我写过很多次与读书有关的文章,当我来到图书馆,仿佛鱼儿畅游于大海。在图书馆读书没有明确的目的性,选择的书往往靠眼缘。阅读过程中,我陶醉于美妙的词藻中,心情亦随着主人公沉浮的命运而波动。 我从书架中抽出了石评梅的一本散文集,她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的文字风格绚丽哀婉,读起来口齿噙香。她年仅26岁就香消玉殒了,我为她短暂的一生而嗟叹。她的一生恰似她意中人高君宇写的诗句:“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 如果她能活得更久一些,必然能在文坛绽放出更大的光彩。可值得安慰的是,她至少在世间留下了自己的作品,也算没有虚度这一生。我在想,在卷帙浩繁的图书馆中,能不能有一个小角落容纳下我的作品呢? 随着电视剧《人世间》的热播,梁晓声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他的书也被放在了图书馆醒目的位置,是一本名为《慈母情深》的散文集。我从这本书中了解到了他的成长经历,他出生于一个物质条件窘迫的家庭,父母都是目不识丁的文盲,家里有兄弟姐妹五人,这使家庭生活更加拮据,常常要借钱养活一大家子。 可见,文学天赋并不是可以遗传和继承的,不是每个文人都出身于书香门第,都受到了家庭的熏陶,成功更需要自身的勤勉。 他曾因贫穷受到过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也因此而自卑。在他的小学求学生涯中,他常遭到班主任的针对,幸好他的语文老师给予了他温暖,也引领他走上了文学道路。好的老师能塑造一个人的灵魂,影响人的一生。我也意识到自身的使命和肩负的责任。 有人说,读书可以经历千种人生,而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我们在读书中可以见到众生相,进而观照自我,让人生变得更加丰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