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雄狮阿萨德

叙利亚雄狮阿萨德
日常 · 刚刚 0阅读 · 0点赞
异端审判会queen
我知道很多人看不完这篇文章但这样并不妨碍我们在开始前先辱个法。1963年戴高乐决定对以色列等六日战争的交战国进行武器禁运。1969年1月,以色列空军轰炸了贝鲁特大坝。法国认为这一行动是不可接受和无法辩解的,并宣布对以色列施行军事物资的全面禁运,包括已经订购和付款的武器交付,其中包括五艘导弹艇。1969年12月24日-25日,即圣诞节前夕以色列特工部门串通法国军方将扣留在瑟堡港的五艘导弹快艇偷驶出海并于31日底达以色列海法港,这一事件使法国成为国内外舆论的笑柄。
让我们回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回到埃及还在纳赛尔统治的年代。回到那个第一次,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年代。在二战后中东由于英法的仓促撤离,被切成了很多快,其中包括后来的以色列或者叫作被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对其殖民地是一个非常潦草的划分。这种做法造成了一个大问题,就是国境线和这些区域的传统势力划分,民族,宗教属性没有各方面的关联。这就导致很多时候出现明明是拿着一个国家的护照,明明在同一条国境线内,但互相打架比仇人还凶。而反而有可能你和国境线外的另一个国家特别的友好。这是中东常见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阿拉伯人永远都要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样团结内部,而众所周知的一件事情也是历史以来团结内部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确定一个敌人。这是自古以来就常用的当内部势力分裂严重时对抗外部的一个做法。这个时候正好出现了一种理论叫做 泛阿拉伯主义 。这个主义流传的非常广(从埃及到巴格达到整个阿拉伯半岛都是阿拉伯人,我们应该站在一起统一称为一个强大的阿拉伯国家),这个理论被很多国家接受包括当时作为阿拉伯国家的领头人埃及。
因为埃及从历史角度来说就是一片非常富庶的土地,另外英国人也在埃及做了许多经营,再加上苏伊士运河带来的红利,埃及当时是中东非常强势的一个国家。因此埃及自然想着自己如果把这些国家联合起来自己能作头把交椅。但泛阿拉伯主义它的起源特别耐人寻味就是它是三十年代两个阿拉伯人在德国写出来的东西。这个时候如果用这种理论去团结一众阿拉伯国家,同时旁边又有一个新生的犹太国家以色列自然而然的会发生什么大家都清楚,
众阿拉伯国家围绕埃及的纳赛尔形成了粉圈,但正因为这是粉圈大家只是喊的响并没有出多少力。鉴于经济,运输,军事方面的限制,真正到场去揍以色列的人并没有那么多。这也是常年阿拉伯国家(网友聚会)面临很严重的一个问题,看着声势响实际去的人没几个。实际上许多阿拉伯国家根本就没有战斗经验,只有约旦在二战中有一批人数差不多4000人的部队跟着英国人作战。其他国家对现代战争的经验最新的还是在一战时期和奥斯曼军队打游击。另外有趣的一点是当时阿拉伯国家武器库中有大量英法送给他们的德国武器甚至包括3号,4号坦克。另外一边的以色列因为长期和英国殖民者斗争有着一批准军事力量比如哈加纳之类的,同时二战时期不少以色列人跟着英国人在北非和德国佬对线。这些情况使得以色列在军事训练还是在对现代战争理解的方面远远高于他们的对手。
而与此同时阿拉伯人有做了一个从现在来看非常愚蠢的操作,就是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向每一个阿拉伯人宣传一种概念就是以色列人会remove他们土地上每一个阿拉伯佬。为什么这样做了?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宣传等我们联军打过去的时候,所有生活在以色列土地上的阿拉伯人都会揭竿而起推翻以色列。实际上这个宣传过于成功,成功到联军还没有打过来生活在以色列土地上的阿拉伯人大多都跑路了。总之以色列几乎兵不血刃的占领了一系列阿拉伯人的村庄。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时大约有96w巴基斯坦人逃离家园,以色列土地面积扩大了6200平方公里。之后1956年又打了第二次中东战争(这里不再赘述)。到1967年随着第三次中东战争的结束阿拉伯联军遭到了惨败。参战的主要两个国家埃及丢了整个西奈半岛,叙利亚丢了戈兰高地。以色列方面仅伤亡5400人而阿方伤亡6000
现在我们把视角转向今天故事的主角叙利亚。在阿拉伯复兴党极其领袖眼中区别于(自认为)阿拉伯世界的核心埃及,叙利亚仅仅只是一个为了和以色列人作战的兵营而海湾那些王爷国是封建腐朽势力以后把你们这些国王统统吊路灯。基于这些观点叙利亚的阿拉伯复兴党官员根本就不在乎这场战争对叙利亚有什么后果。当大家都说1967年以后埃及很惨的时候根本就没人注意到叙利亚其实更惨。在这种胜利无望而且上头根本就不把自己当人的时候。在1970年,来自叙利亚空军的少校哈菲兹.阿萨德,带着叙利亚阿拉维派(什叶派的一个分支)军官和不满的军队人员发动了政变,推翻了原本的复兴党政府。但在这个时候阿萨德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推翻复兴党政府后新政府该怎么称呼。如果另立名目就要面临着和自己主要伙伴埃及闹翻的风险。这个时候充分体现了阿萨德高超的政治水平,他把原来的阿拉伯复兴党改成了一个叙利亚区域内的阿拉伯复兴党,由它来认党首。对外还称呼自己是复兴党,但究其本质已经不是一个典型的复兴党政权了。至此老阿萨德的复兴党把改革重点放在了国内注重叙利亚自己国境线内的本国利益。但如今他仍要面临许多问题,低效的底层治理,贫穷的国家,激烈的宗教斗争和边境上距首都只有八十公里随时可能一脚油门狂暴轰入大马士革的以色列人。叙利亚面临的战争危机比丢掉了西奈半岛的埃及更为严重的多。所以阿萨德和萨达特(时任埃及领袖)两人商量着打一场对以色列的复仇战把两边失去的领土给弄回来,最好把犹太佬一个个都送上天。阿萨德在1970年到1973年进行了卓越成效的军事改革。苏联帮助阿萨德建立了一支人数大约10w,苏联顾问下放到连排级的野战军。
1973年10月6日埃及人打响了第一枪,埃及军队于当日攻破了巴列夫防线,之后在西奈半岛中央开始就地防御。以色列坦克在进攻中遭到了重创(埃及军队平均每三人就一个反坦克武器)。当时以色列驻美国大使给白宫的一封信里面写道;情况很糟糕,我们三天内失去了五百辆坦克;与此同时叙利亚也发起了对戈兰高地的进攻。可戈兰高地易守难攻,机械化部队无法推进,可供进攻的路线被以色列国防军牢牢的把控着。
开战初期叙利亚靠着苏联提供的先进防空设备(石勒喀河 ,萨满六)使以色列空天军的损失率到达了40%。正常彻底的被交给了双方的陆军。戈兰高地攻防战异常的激烈,有研究表明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苏联顾问阵亡了几十号人(40—79个),有29个苏联顾问在战后被释放。可能有人会问埃及人此时在干什么了?埃及军队在开战三天后坐在西奈半岛中央不动了。以色列方面观察到这一情况后迅速做出反应,将所有有生力量调往戈兰高地。戈兰高地方面的以军之后增添到了13-15w人。此时的总兵力对比阿拉伯方面只有叙利亚10w人加埃及15w人(其他基本摸鱼)而以色列通过全国总动员后军队人数达到了26w人。以色列靠着人数优势和后来恢复的空中支援把叙利亚人从戈兰高地上硬生生的推了下去。但不同于1967年叙利亚军队的想潮水般溃败,在前线作战部队损失了40%的情况下依然维持了基本的纪律有序的撤退。在整个阿拉伯世界看来这个就已经是虽败犹荣了。战后老阿萨德因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而名声大震,海湾的土豪也疯狂的向叙利亚砸钱。同时在这场阿拉伯人最接近胜利的战争中,大家都能看出来萨达特的埃及只是想打一笔政治账然后拿着这个去和以色列谈判,萨达特背叛了叙利亚也背叛了阿拉伯,受到了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排挤。在受到资金支持后老阿萨德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经济改革,给海湾方面放开了投资渠道。依靠着国内高涨的民族情绪对政治来了一波彻底的大换血。面对叙利亚国内复杂的宗教结构(逊尼派,什叶派,德鲁兹派还有传统的基督教)。老阿萨德再一次展现了自己的政治智慧。在叙利亚政府中所有明面上的首席职位都由占国内人数最多的逊尼派担任,而所有的国家安全岗位包括著名的叙利亚空军情报局,共和国卫队和第四装甲师等等都有他手下直属的军官来担任。占最少数的基督徒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也对阿萨德保有绝对的忠心。就这样阿萨德建立了一套能保证国家运转的基本政府体制。不过这套体制的维持太过于依赖军队,同时缺少基层治理。此时叙利亚基层的治理还是只能依靠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的乌玛(地主老财)。体制虽然保持了叙利亚精英阶层的和平,但缺乏基层管理。义务教育(宗教问题),基础建设,计划生育(叙利亚从建国时期只有50w人口到叙利亚内战爆发时人口到达了1500w)这些政策没法得到推进。不过说实话这也不是一代人能解决的事情。
哈菲兹.阿萨德
可是在这样的一个政府体制下,一个所有派别的利益纠纷只能靠一个人来解决的情况下领导是非常重要的。叙利亚在八十年代在老阿萨德的治理下快速发展。到了九十年代知道自己时无多日的老阿萨德还剩下唯一的一个问题就是谁来担任接班人。在经过好几轮尝试后他弟弟(能力不行且试图夺权被废了),他大儿子(出车祸死了)都没能如意。最后哈菲兹.阿萨德做出了艰难的选择让巴沙尔.阿萨德来担任继承人。当时所有人包括巴沙尔.阿萨德自己本人都觉得不合适。但老阿萨德还是坚持把小阿萨德推了上去。这可能是他一辈子在叙利亚人民看来做的唯一件错事。另一方面你也能明白一件事就是为什么叙利亚人对小阿萨德容忍度那么高。这是一个为叙利亚尽忠一辈子的人做的唯一一件出于自身私欲的事情。老阿萨德在2000年撒手人寰,一个属于这个叙利亚英雄的时代结束了。
巴沙尔.阿萨德
本文大量资料来源于双尾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