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科普:黎湛铁路
黎湛铁路(Litang-Zhanjiang Railway),简称黎湛线,是中国一条连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黎塘镇和广东省湛江市的国铁Ⅰ级客货共线铁路,是西南出海通道的组成部分。 黎湛铁路建于1955年;于1956年元旦正式运营[1];于2005年底完成复线改造;于2009年5月7日复线全线开;2014年12月开始电气化改造;2016年12月30日,黎湛铁路黎塘—玉林段电气化改造完工;2017年12月28日,黎湛铁路实现全线电气化。 黎湛铁路北起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黎塘站,经贵港市、玉林市,南至广东省湛江市湛江站,连接湛江港,全长318.3千米。 民国27年(1938年),国民政府修建湘桂铁路柳州—南宁段时,黎塘—贵县支线完成大部分土石方工程。 民国36年(1947年)12月,湘桂黔铁路工程局桂境工程处负责来湛铁路来宾—贵县段施工,先后完成桥梁16座,涵渠89座,土石方约50万立方米。 民国37年(1948年)12月,因款源不足而停工。 1952年11月,原铁道部衡阳铁路局黎(塘)湛(江)铁路勘测队奉命扩充为第16总队,全面开展黎湛铁路工程的测量设计工作。 兴业站 1953年12月29日,国家建委正式批准黎湛铁路建设计划,并确定黎湛铁路的主要走向,全长315.8千米。 1954年9月21日,粤西区委黎湛铁路筑路委员会成立。9月25日,黎湛铁路正式动工。12月,设计工作改由铁道部领导。 1955年3月,原铁道部派出黎湛铁路基本建设监察组执行监理任务。7月1日,黎湛铁路全线建成通车。7月4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发来电报祝贺。12月,黎湛铁路正式验收交接。 1956年元旦,黎湛铁路由柳州铁路局接管运营。 1973年—1974年,黎湛铁路广东段进行线路中修,将木质轨枕更换为钢筋混凝土轨枕。 1975年11月,因广东省鹤地水库扩大库容,引起该线佛子岭—河唇段线路改线,长沙铁道学院(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和柳州铁路局按原有技术标准进行施工设计。 1977年1月,柳州铁路局专业施工队伍进点进行佛子岭—河唇段线路改线施工。7月,广东省民工两万人进场佛子岭—河唇段线路改线施工。 1978—1980年,铁道部对黎湛铁路柳州—湛江段“2800工程”(将柳州-湛江段苏制菲德型蒸汽机车的货物列车牵引质量提升到2800吨)单独立项。 1979年底,黎湛铁路佛子岭—河唇段线路改线竣工。 1979年—1980年,黎湛铁路广东段进行线路大修,按次重型干线标准改造,将钢轨全部更换为每米50公斤重轨,道床厚度提高到45厘米。 1980年,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批准对黎湛铁路进行综合专项技术改造。 1981—1985年,先后扩建玉林、湛江2个区段站,增加雅桥、凤鸣等7个中间站的股道、货物线、货场、仓库、通道以及客运候车室、天桥、雨棚。扩建玉林机务段和玉林列检所。 1998年12月15日,黎湛铁路增建二线蓬塘—玉林段工程竣工。 1999年8月18日,黎湛铁路广西境内玉林II场—佛子岭段增建二线工程全部竣工,黎塘—河唇段增建二线全部投人运营。 2005年11月,黎湛铁路复线河唇—湛江段开工。 2009年5月7日,黎湛铁路复线建成开通。 2012年1月4日,铁道部以铁计函[2012]5号文批复了黎湛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 2013年9月24日,南广铁路根竹站成功接入两股铁路道岔,新建南广铁路与黎湛铁路实现成功对接。 2014年12月23日,黎湛铁路电气化改造暨玉林站房改造工程开工动员大会在玉林市举行。 2016年10月11日,黎湛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贵港(根竹)—玉林段最后一处线路拨接施工顺利完成。12月30日,黎湛铁路黎塘—玉林段电化改造完成,贵港—玉林段开行动车组列车。 2017年12月28日,黎湛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广东段)项目竣工,黎湛铁路实现全线电气化运行。 设计参数 线路参数 线路等级 国铁I级 铁路规模 双线 设施类型 电气化铁路 限制坡度 6‰ 最小曲线半径 600米 股道有效长度 近期560米,远期预留850米 到发线有效长度 850米 闭塞方式 电气路签制(单线);半自动闭塞;电力牵引,自动闭塞(电气化改造后) 设计速度 120千米/小时;140千米/小时(河唇—湛江段复线);160千米/小时(根竹—玉林段) 地震烈度 6度及6度以下 沿线站点 黎湛铁路共设有34个车站,其中办理业务28个。 序号 铁路车站 里程(千米) 车站等级 所在地 区域管理 1 黎塘站 0 一等站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市 宾阳县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 2 凤鸣站 6 四等站 - 居仕站 15 四等站 贵港市 港北区 3 黄练站 21 四等站 4 覃塘站 33 三等站 5 根竹站 44 四等站 6 贵港站 54 二等站 7 八塘站 67 四等站 8 桥圩站 79 四等站 - 蓬塘站 91 四等站 玉林市 兴业县 9 石鼓塘站 100 四等站 10 兴业站 (原石南站) 110 三等站 - 雅桥站 123 四等站 玉州区 11 仁东站 134 四等站 12 玉林站 143 一等站 - 马坡站 155 四等站 陆川县 13 米场站 168 四等站 14 陆川站 179 三等站 15 美坡站 189 四等站 16 吹塘站 198 四等站 - 文里站 209 四等站 17 文地站 222 四等站 博白县 - 佛子岭站 232 四等站 广东省 湛江市 廉江市 18 山尾站 242 四等站 19 飞凤坡站 249 四等站 20 河唇站 256 三等站 21 高田站 260 四等站 22 廉江站 266 四等站 23 长岭站 276 四等站 24 附城站 285 四等站 遂溪县 25 遂溪站 291 三等站 26 塘口站 300 二等站 霞山区 27 湛江北站 311 四等站 28 湛江站 318 一等站 黎湛铁路起自湘桂铁路的黎塘站,向东南经贵县(今贵港市)、玉林、陆川,至广东河唇、遂溪、廉江,达雷州半岛的湛江港。 1980年—1981年,黎湛铁路广东段大修线路稳定后,随即更换为无缝线路共45段,累计长50.60千米,线路最高允许列车提速至100千米/小时。 1991年—2005年,黎湛铁路根据运量的快速增长和客车提速的需要,在增建二线的同时,多次进行扩能提速改造。 1999年8月18日,黎塘—河唇段增建二线全部投入运营后,客货列车由37对/日增至46对/日,通过能力提高24.3%。 2003年11月,改造桥圩—石鼓塘、兴业—仁东间上行线,八塘—桥圩、兴业—仁东间下行线4个小半径曲线。改造后,列车运行速度提高到120千米小时。 2006年8月5日,黎湛铁路信号自动闭塞改造后,区间平图能力由原来76对/日提高到172.5对/日,能满足区段近期、远期运输需要。 2007年,黎湛铁路撤销居仕站、蓬塘站、雅桥站、马坡站、文里站、佛子岭站、山尾站。 自然条件:黎湛铁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线路所经地区,地形平缓,平原占62%,丘陵占38%。大部分地区地质为第四纪松散的非岩质岩所掩盖,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惟贵县、玉林附近向斜构造岩层多节理,岩溶发育。蓬塘、石鼓塘一带,受花岗岩侵入体影响,出现褶皱及逆掩断层,地下水发育,有小型沼泽。过遂溪后,进入厚约50米的海积平原至湛江,表层含砂较多,地下水位高。 黎湛铁路修筑采用气压沉箱、拖拉法架桥;将郁江南岸改线绕过岩溶、陷穴地区,避免蓬塘隧道;两次跨越鸣水改为一次跨越响水;五洞线改为石南线等,使绝大部分工程均能按进度要求、设计标准和施工规范完成,并取得降低工程造价10%的效果[1 黎湛铁路是南方出海的一条通道,又是南海和海南岛地区联系华南腹地的一条重要铁路干线,对巩固国防,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吸引区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均有深远的影响。 黎湛铁路是西南地区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出海的主要通道、南海和海南省地区联系华南腹地的交通要道。 黎湛铁路实现全线电气化后,黎湛铁路与区域铁路电气化将连接成网,铁路运输保障力进一步增强。比如,黎湛铁路货物列车运行时间压缩8.1%,实现区域内南宁往柳州、湛江、茂名、昆明方向机车牵引吨位全部统一。 黎湛铁路复线是铁道部、广东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位于我国大陆铁路网的最南端,向北经柳州、洛阳、太原终至大同,形成大湛铁路干线;向东经广州、厦门、杭州、大连,终至沈阳,形成沈阳—海口铁路干线;向西经黎塘、南宁终至昆明,形成昆湛铁路干线,起着连接湛江港,面向西南、华中地区的重要作用,是重要的出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