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实证次第入门的入门的入门的入门(未有神仙不读书)第二篇


意的解说

没什么泄露天机,也没什么玄之又玄读不懂,也没什么蝇营狗苟。只因世人身心皆疲,又因我欲言语。大白话,大实话,具体说修行。首先言明,我只是有一点实证和有点年头的先行者。

我只是说出来,你出任何问题,我不负责。想看就看看,没有强求。但我说的是真实感受,性迷深者,离之远;悟、缘深者,自琢磨。

本节意的解说,从三个方面说明。
天意,地意,人意。也可以说三者的道,白话说就是,三者的内涵精神。拿人来比喻就是他的内在性格,内在一直不变的感情。
1/说天地人三者意的原因:
三这个数,可以用来说明任何事物及其发展变化。这里不赘述,我也不很清楚,但很重要。
天意,直白一些好了,也不举什么古文例子。我们直接上眼观察就可以。天是什么样子?天宽广无边,天高无际,其中有太阳,温暖照射大地,云气充满其间。也有夜晚,月光皎洁,星光灿烂,气温凉爽。天气常流动不止,天受上浮的水汽降而成雨。
地意。宽广亦是无边,地厚也不知多少,大地温暖,升发地气,湖河流淌,长养万物,亦化归万物。受天降之雨润泽大地,蒸腾水汽上化为云。
人生天地之间,秉天地二气合而成三成人身。故身备天地之意,天地之德。
人身之中,膈肌往上不若天乎?肺气呼吸若周流之天气,心脏血液充身不就像空中大日阳光四射吗?
肚脐往下,大肠小肠化归(消化)和生养万物不就跟大地一样吗?江河湖泊不就是水液吗?大地温暖不就是肾的阳气升发吗?
是故,人身之道明矣。养生的道理也就清楚了。让天地的性格都彰显出来,越显现道理人的身体越好。
膈肌和肚脐之间就是人意了。人活于地表,改造地表改造天空。于人身,一脾胃以饮食奉生身,病从口入;一肝胆以生情绪,五志过极。
具体行事
在天有两手,助天气流转,是故,手外展,上举,或横或纵,皆开人心胸之气。如,身体疲乏后,伸懒腰。
上者降,下者升。天地之道也。
在地有两足,位下而待气生。横纵间养肠胃、肾中气。各种桩功。
人居天地间,干扰万物运行。
所以,人不加干涉,天地自养万物。所以清虚明志,至纯至虑,简周身事,少心头事;所以少食辛辣,清淡饮食,以此来不干涉人身之天,人身之地,使天地上下左右八方气机流通。
真正的内涵
西医解剖也可以看到,全身神经分布,在胸腔部位和腰腹部位神经最为丰富。而联系胸腔之天和腰腹之地的中间神经稀少,但确是人身重中之重,故古言明,中焦为枢机。白话是说,膈肌和肚脐之间(中焦)是人身气机的开关、枢纽、开合的地方。
天地不通,绝地通天,人间丧伦。所以人身中天地要通,通畅才能养生身。《黄庭经》说的黄庭。中焦还有象,象金刚。我们看到的金刚形象,身黄光,身体润泽坚硬。金刚的意思就是这个。有人说金刚是意念,精神什么的。都一个意思而已说法不同。中焦脾属意,意土,就是这个意思。不管那些,就从自然取法养身自然有道。不动金刚身,说的就是我上面说的,人意,意不动,天地自交。盘古开天地,天之越高,地自动越厚,真意如是。

人意的用途
用途有二,一意不动,二意动。
意不动。就是平常的心不静,每一个脏腑都有情志,但心为大主。所以总体来说只说心意。心一静心意自然也就安静不动了。意不动,身体没有外界干涉自然阴阳心肾相交,气血得和。
意动。人都说,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一动一静的变化,都是因为情况变了。情况是这样,得静;情况是那样,要动。所以静非强行要静,审时度势,动也一样。
可以从一终始的方法,做到神茔内敛的前置技能:感受全身各处血管的跳动。
可以先从双脚开始,每一个脚趾都行才可以。继而全身各处。因为神茔内敛,要感觉到精神变化,感觉灵敏才行。

这次先写到这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