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有些恒星的亮度为何总是变化呢

恒星是天文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天体,有些恒星因为特殊的原因而被称为“变星”,它们的亮度会总是发生变化。1956年,一位天文爱好者观测到鲸鱼座一颗3等星逐渐变暗,暗至肉眼已看不见,随后又在一年后重新出现。这类亮度会变化的恒星被称为变星,是恒星演化到一定阶段的标志。
根据变化的方式,变星被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食变星,由互相绕转的双星组成,当较暗的星转到前面挡住较亮的星时,我们就看到星变暗了,互不挡住时则变亮。这种变星的亮度变化是由两星交错引起的,恒星本身的物理状态没有变化,也被称为食双星。
第二类称为脉动变星,这类变星的亮度会周期性地发生变化,通常情况下,光变周期长的变星亮度变化大,而光变周期短的亮度变化小。例如,鲸鱼座变星,其光变周期为300多天,最亮和最暗时亮度要相差上千倍。造父变星也是脉动变星的一种,天文学家经常使用它来测量天体的距离。
第三类称为不规则变星,这类变星的亮度变化完全没有规律,或者规律并不十分确定。新星和超新星也属于这一类变星。
太阳是一颗主序星,相对比较稳定,但在太阳上仍存在太阳黑子、耀斑等活动区。随着观测技术的进展,越来越多的恒星都被发现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变星非常普遍,只是在大部分情况下,它们的亮度变化很难被肉眼察觉。
题图来自Pexels/Unsplash/Pixabay,基于CCO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