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唐朝版相比,宋朝版“武庙十哲”为什么没有白起、吴起和张良?
“武庙十哲”是中国古代军事家得到的最高荣誉之一。中国历史上有两个版本的“武庙十哲”:一个是唐朝版(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一个是宋朝版(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

对比两个版本的“武庙十哲”可以发现:与唐朝版的“武庙十哲”相比,宋朝版的“武庙十哲”没有白起、吴起和张良,而是替换成了管仲、范蠡、郭子仪。那么宋朝版“武庙十哲”为什么没有进入唐朝版的白起、吴起和张良呢?本鬼接下来说说自己的一家之言,大家姑妄听之即可。

上元元年(760年),唐肃宗李亨下令尊姜太公为武成王,建立与孔子文庙同等级的武庙。除了主祭的姜太公之外,唐朝官方参照配享孔子的“文庙十哲”挑选十位军事家(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配享姜太公,即“武庙十哲”。

唐朝堪称中国历史上武德最充沛的朝代之一,挑选“武庙十哲”的标准更偏重于实际战绩和军事理论的开创性,对道德的要求相对不高。因此道德上有争议的白起和吴起都进入了“武庙十哲”,白起还是左列第一。但唐朝官方钦定的“武庙十哲”之首还是右列第一的张良(副祀)。

然而宋朝却是中国历史上武德最拉胯的朝代,挑选“武庙十哲”的标准就从更重视战绩变成了更重视道德模范作用。比如宋太祖赵匡胤就明确说道:“起(白起)杀已降,不武之甚,何为受享于此?”,下令将白起踢出武庙。乾德元年(963年),赵匡胤又把吴起踢出了“十哲”。

从赵匡胤开始,宋朝官方围绕“武庙十哲”人选的讨论就一直没停。直到宣和五年(1123年),宋徽宗下令将张良提升为姜太公之下的唯一副祀,选择十人(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配享殿上,六十一人从祀于殿外庑间。

这样一来,张良地位提升,白起和吴起被踢出,宋朝版的“武庙十哲”就是配享殿上的十人(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而白起降为殿外庑间从祀的东庑西向第一人,吴起则降为殿外庑间从祀的西庑东向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