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个三” 锻造有担当能作为的青年干部
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担当作为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但是在有些地方、有些干部中却出现了“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论调,干部干事创业动力不足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为此,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要围绕“四个三”,即“三德、三性、三实、三台”,在干部思想教育、容错纠错机制、选人用人导向和正向激励干部等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围绕“三德”,加强干部思想教育。习总书记强调,要形成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党员干部就要坚持法治,要讲政德。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明大德,要抓住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把“党性教育”贯穿于党员教育管理特别是思想教育始终,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守公德,要抓住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把道德建设摆在干部队伍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思想品德教育,切实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进而影响和带动社会风尚。
严私德,要抓住监督约束这个保障。综合运用党内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方式,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接受监督的环境下工作,在制度规范的轨道上用权,让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在刚性约束的环境中不断提升。
二、围绕“三性”,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习总书记指出,干事业总是有风险的,不能期望每一项工作只成功不失败。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
方向性错误,要坚决叫停。容错纠错,要划清因乱作为而犯错与因敢作为而失误的界限,特别是不容许在党纪国法、大是大非的方向问题上有纰漏,犯方向性错误。
设计性错误,可以不断修正。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受理论水平、认知能力、经验阅历等方面影响,难免会出现设计缺陷、规划瑕疵等问题。面对这样的设计性错误,要及时修正完善总体规划设计,使规划设计更趋合理、更加规范,更有可行性、可操作性。
探索性错误,要宽容包容。事业的发展,正如科学实验一样,是不断试错、出错、纠错的反复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只要大方向不错,中间没有公器私用,没有利益输送,就应该得到宽容包容。
三、围绕“三实”,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要以“实在、实干、实绩”作为评判标准。
“实在”就是看干部的为人,看其能否做到忠诚老实、表里如一。“实在”体现在干部工作生活的各个细节,忠诚老实的干部他们谦逊低调、做人做事踏实、有责任心,但往往这类人不善于表现自己,因此,组织要丰富鉴别干部的信息渠道,做到不让老实人吃亏。
“实干”就是看工作过程,看其能否做到办实事、求实效。“空谈误国、实千兴邦”,实干,就是能常思岗位之责,常想尽职之策,倾心倾力做好每一项工作,无愧于担负的职责使命。要鼓励、支持、重用那些一心为公、踏实干事的干部,让他们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才华、施展抱负,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到干事创业上来。
“实绩”就是看工作成绩,看其所做的工作能否经得起实践检验。要树立“哪里出成绩,哪里就出干部;谁的实绩突出,就重用谁”的选人用人思路,向敢于担当、埋头苦干、实绩突出的干部倾斜,形成正向激励机制。
四、围绕“三台”,激励干部敢作敢为。在党员干部的成长过程中,要为其搭建“三台”,即:成长有平台、干事有舞台、关爱有后台,激励干部积极作为。
成长有平台,就是要多方面健全完善机关干部的培养成长机制。特别是对优秀年轻干部,要树立“经验来自实践,早压担子早成才”的观念,消除对年轻干部不放心的顾虑,积极将工作实绩突出、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放到重要岗位上去磨练,加快年轻干部成长。
干事有舞台,就是要提供合适干部的工作岗位。鼓励干事创业不能只靠“拍拍肩膀鼓鼓劲”,也不能只是“握紧拳头喊加油”,而是要对能干事、想干事的优秀干部,大胆放手,加压担子,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
关爱有后台,就是要关心爱护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把严格管理干部和热情关心干部结合起来,对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家庭上关怀,推动广大干部心情舒畅、充满信心,积极作为、敢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