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剧《巴赫奇萨拉伊的喷泉》(The Fountain of Bakhchisarai)
中文名称:巴赫奇萨拉伊的喷泉(又译“泪泉”(Fountain of Tears))
外文名称:The Fountain of Bakhchisarai(英文);La fontaine de Bakhchisarai(法文);Бахчисарайский фонтан(俄文)
剧本:尼科拉伊•伏尔科夫(Nikolai Volkov)和伊万•索列廷斯基(Ivan Sollertinsky)根据亚历山大•普希金(Alexander Pushkin,1799-1831)同名长诗改编
编舞:罗斯蒂斯拉夫•维拉蒂米罗维奥奇•扎哈罗夫(Rostislav Vladimirovich Zakharov,1907-1984)
导演:谢尔盖•拉德洛夫(Sergei Radlov)
音乐:鲍里斯•阿萨菲耶夫(Boris Asafyev,1884-1949)
布景和服装:瓦伦蒂娜•霍达谢维奇(Valentina Khodasevich)
指挥:叶夫根尼•穆拉文斯基(Yevgeny Mravinsky)
首演日期和地点:1934年9月28日于列宁格勒国家艺术歌剧和芭蕾舞剧院(玛丽娅)剧院
演员表:
玛丽娅•波托斯卡娅(Maria Pototskaya)——加里纳•谢尔盖耶夫娜•乌兰诺娃(Galina Sergeevna Ulanova)
瓦茨拉夫(Vatslav)——康斯坦丁•谢尔盖耶夫(Konstantin Sergeyev)
扎列玛 (Zarema)——奥尔加•盖里霍夫娜•约旦(Genrihovna(Olga Genrihovna Jordan)
吉列伊(Girei)——米哈伊尔•杜德科(Mikhail Dudko)
一.剧情介绍:
人物表:
亚当•波托茨基(Adam Potocki)——波兰君主
玛丽娅——亚当•波托茨基的的女儿,波兰公主
瓦茨拉夫——一位年轻的波兰贵族,玛丽娅的未婚夫
扎列玛——吉列伊最宠爱的妻子
吉列伊——克里米亚汗
努拉里(Nurali) ——-鞑靼人指挥官
故事发生在十八至十九世纪之交的波兰和巴赫奇萨拉伊。
有序幕和尾声的四幕舞蹈诗
序幕:在玛丽娅“泪水”喷泉前
吉列伊深爱着玛丽娅,但她的死令吉列伊悲痛欲绝,他坐在玛丽娅的纪念碑 “泪水”喷泉前,沉浸在深深地思念之中。
第一幕:在亚当•波托茨基城堡的花园里
第一场
在波兰亚当•波托茨基城堡的花园里,亚当•波托茨基庄园所有的人,正在为庆祝他女儿玛丽娅的生日举行盛大的宴会仪式。她在花园里遇到了她的情人瓦茨拉夫,这对情人在寻找机会,独自悄悄在花园里,互诉衷肠。他们短暂的“双人舞”,充满温柔和快乐,卫兵的到来打断了他俩。在城堡的不远处俘获了吉列伊派来的间谍。因此,卫兵首领和城堡管家决定,没有必要破坏节日的气氛。俘虏的间谍被带走,吉列伊率领的士兵来到花园中隐藏了起来。城堡的门被打开,花园里充满了壮丽的来宾队伍。在第一对中,在庄严的“波洛涅兹舞”(Polonaise)中首先上场是灰发的亚当和美丽的玛丽娅,然后是在优雅的“玛祖卡舞”(Mazuka)中,白发贵族的老爷与英俊年轻人竞争舞技。每个人都很开心照顾他们的女伴们。四名身段优美年轻男子骑士的炫示部舞是不同年龄人在爱情上的竞争对手。在女子的炫示部舞中,四名舞伴评价其长辈和年轻人的勇气。瓦茨拉夫弹起小竖琴。玛丽娅在他的伴奏下温柔地跳起了 “双人舞”的炫示部舞,瓦茨拉夫用充满豪放和热情的舞蹈回应进行着对爱情诠释。这位老父亲在温柔地看着这对年轻的情人,他开始与所有客人跳起了热情奔放的“克拉科维雅克舞”(Krakowiak),玛丽娅的母亲、未婚夫、姐姐和姐夫也加入了舞蹈,玛丽娅和瓦茨拉夫这对年轻人不断接受着朋友们的祝福。
第二场
一名受伤的士兵跑来上场,报告鞑靼人的出现。女士们被带到城堡里,男人们抽出他们的剑。波兰人准备好击退鞑靼人的进攻。战斗的场景,城堡的守卫者逐一被灭亡。城堡里正在燃起熊熊大火。玛丽娅裹着面纱,手中拿着她心爱的小竖琴。瓦茨拉夫正在试图保护心爱的人离开。突然,吉列伊和卫兵的簇拥着出现在他们的面前。瓦茨拉夫急忙仆向他,但吉列伊用匕首猛烈刺向他的胸堂,他从而跌倒在地。吉列伊猛地拉下玛丽娅的面纱,看到她满脸泪水,面对她的美丽而感到惊讶,吉列伊的目光呆滞了。吉列伊将她掠走。
第二幕
第三场
吉列伊的士兵返回,士兵用抬轿抬着战利品——玛丽娅。
第四场
在吉列伊巴赫奇萨拉伊宫的后宫,
每天单调,
慢慢地,时间流逝,
在后宫里,懒惰统治着生活;
很少有唱歌的乐趣。
妻子们在装饰华丽的床上打扮,吉列伊最宠爱的妻子扎列玛——“爱情之星,后宫之美”。 她正期待着吉列伊远征归来。当她知鞑靼的队伍带着战利品胜利而归,吉列伊回到宫中时,扎列玛热烈地飞奔过去,士兵拥着吉列伊上场,沉重地坐在自已的王座上。
格鲁吉亚人——扎列玛怀着激动的心情与其她的妻子一起为他舞蹈。但吉列伊的脑海充满了玛丽娅,他对扎列玛的舞蹈漠不关心。在老女仆的陪伴下,玛丽娅怀抱瓦茨拉夫心爱的小竖琴从场景深处走来,冷漠的表情变得清晰起来,慢慢地从威严的吉列伊身旁走过,吉列伊不敢惊拢她。在充满激情的舞蹈中,她试图获得吉列伊的信任和爱,但一切都不得是枉费心机,吉列伊离开了后宫。
扎列玛被遗弃,引起其她妻子们的嘲笑,扎列玛绝望到极点。吉列伊重新来到后宫,奚落的爱妃扎列玛,看到吉列伊对不肯就范的玛丽娅一片痴心,恐怕自己失宠,便使出浑身解数向扎列玛献媚,并将用胳膊搂住他的脖子。但是吉列伊毫不动容。从的他肩膀上拿下她的双臂,不看她就离开了,扎列玛不禁又妒忌又气愤,在绝望中,跌倒在地。
第三幕
第五场
玛丽娅始终不能从失去亲人的巨大打击中清醒过来,现在又受尽了旅途的劳顿之苦在老女仆的陪伴下,到来巴赫奇萨拉伊宫的后宫。
在圈养中,安静的枯萎,
玛丽娅哭泣,伤心。
玛丽娅在弹奏她心爱的竖琴,沉浸在波兰旋律中。
第六场
吉列伊的出现吓坏了她。吉列伊小心翼翼屈身在玛丽娅面前,低声下气恳求她接受他的爱,他的财富,但她更加避免接近这个杀了她所有亲人的凶手。吉列伊抱怨地离开。玛丽娅记得在波兰,那些快乐的日子并跳起了一段抒情并悲伤哀怨的舞蹈。
第七场:玛丽娅的卧室
老女仆将她领到了豪华的卧室,让她上床睡觉,尽管老仆人百般安慰,但玛丽娅仍悲痛欲绝,无法入睡。夜深了,扎列玛小心翼翼地,手里拿着一盏灯,把一把匕首放在腰上走进来。穿过睡觉的仆人,她接近玛丽娅的床边。她对这个美丽的女人,以及对她的需求感到困惑。在一大段的独白中,扎列玛叙说她的命运以及他对吉列伊疯狂的爱情。现在他已经对她冷淡了!请求她不要夺去吉列伊对她的爱。但是惊慌的玛丽娅不知所措,以致扎列玛更加妒火中烧,威胁要杀死玛丽娅。玛丽娅反而企求对方能将她杀死。扎列玛怀着复杂的心情听玛丽娅讲述了她对吉列伊的的仇恨。两人之间有了新的了解。
无辜的少女不清楚
痛苦激情的语言,
但他们的声音含糊不清,
他很奇怪,他对她很可怕。
但当扎列玛准备离开时,突然,扎列玛意外地看到被吉列伊遗忘在地上的帽子。愤怒中的扎列玛妒火中烧,她抓起了匕首。惊恐的玛丽娅隐藏在圆柱后面。吵醒的女仆跑开求救。吉列伊跑进去,他试图夺取扎列玛手中的匕首,但扎列玛设法躲开并冲向玛丽娅,朝她的背部刺去。无辜的玛丽娅安静地死去。吉列伊盛怒之下想杀死扎列玛,扎列玛敞开胸脯,乞求吉列伊亲自杀死她,但是吉列伊觉得一刀杀死太便宜了她,下令太监把她拖走,用酷刑把她折磨至死。
第四幕
第八场
巴赫奇萨拉伊的宫
吉列伊沮丧地坐着,
他的琥珀烟嘴在冒着浓烟,
无声无息的宫里
在吉列伊附近是可怕的。
美丽而无辜的公主死去了,吉列伊不胜伤心,没有任何事情可以让吉列伊快乐:鞑靼人拥有丰富的战利品,以及浮掳的十几个新女奴隶全都无动于衷。
刽子手将扎列玛架去行刑。她用充满爱恋的眼光看着吉列伊,但他不理睬她,吩咐刽子手把扎列玛从悬崖上推下去。
第九场
吉列伊最喜欢的鞑靼人指挥官努拉里率领士兵开始跳起了狂野的战争“鞑靼舞”,这也不能给吉列伊带来丝毫的安慰。鞑靼士兵和众宾妃退下,宫殿里一片寂静,吉列伊缓缓地走出宫殿。
尾声:玛丽娅的喷泉旁
吉列伊命令意大利建筑师设计建筑为记念“哀悼玛丽娅”的“泪泉” 来纪念玛丽娅,吉列伊再次孤独和伤心在“泪泉”旁,他日夜看着像眼泪一般滴水的喷泉发楞。
在大理石中的水叮当响
还有一滴冷泪。
……
没有什么能将吉列伊从悲伤和渴望中拯救出来,他想起玛丽娅迷人的形象,玛丽娅的幻象终于从喷泉中出现,她以缓慢的舞步表达她的委曲和忧怨,吉列伊默默地看着她,直到幻象消失,黑夜来临,一切归于沉寂……
二.创作经过:
1.巴赫奇萨拉伊宫(Bakhchisaray Palace)和泪泉(Fountain of Tears)
位于乌克兰东南部的岛克里米亚是一个半,面积为2.55万平方公里,只有很窄的彼烈科普地峡与乌克兰相连,半岛伸入41.3万平方公里的黑海,就如同一个枫叶状的风筝飘向蔚蓝的天空,把亚速海与黑海分割开,仅在东北端刻赤流下一条不过2公里宽的海峡与俄罗斯相望。124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在克里木半岛建立了金帐汗国(因其帐殿呈金黄色而得名),1433年,金帐汗国瓦解成克里米亚汗国。从16世纪初起,它与俄罗斯进行了多年的征战,直到1783年,以俄罗斯(叶卡捷琳娜二世)最后吞并克里米亚而告终。
汗宫位于克里米亚的巴赫奇萨莱镇。它建于16世纪并已多次毁坏和重建,后来成为克里米亚汗国继承的家园。围墙包括清真寺、后宫、墓地、生活区和花园。宫殿内部被装饰成居住的样子,反映了16世纪克里米亚鞑靼人的传统风格。它是在欧洲发现的穆斯林宫殿之一。
巴赫奇萨拉伊城和宫殿是由克里米亚可汗王朝委托建造的,他们在16世纪上半叶从萨拉希克(Salachik)迁都到这里。宫殿的复杂设计和尖塔是在16世纪由奥斯曼、波斯和意大利建筑师建造的。后来的损坏需要部分重建,但结构仍然与最初的形式相似。现在宫殿里的一些建筑是后来修建的,而一些原始的建筑是18世纪以后才建成的
巴赫奇萨拉伊喷泉(Bakhchisaray Fountain)
一个庭院里有一个小喷泉,它的悲伤故事令俄罗斯作家普希金(Alexander Pushkin)深受感动,他曾写过一首长诗,名为《巴赫奇萨拉伊的喷泉》。
“巴赫奇萨拉伊喷泉”或称“泪泉”是模仿艺术的真实生活案例。这个喷泉被认为是最后一个克里米亚汗的爱的化身,1763年由克里米亚大汗克利姆•吉列伊(Qırım Giray,1758-1764,1768-1769年在位)下令修建,建筑师是来自伊朗的奥马尔•伊本•哈吉•穆斯塔法(Omer ibn al Hadj Mustafa)。
关于“泪泉”的爱情故事从18世纪开始就在巴赫奇萨拉伊流传,在传说中,这是卡利姆•格来大汗对他年轻妻子的爱的化身,以及他在她早逝后的悲痛。据说大汗是一个专注于马上征伐的暴君,残忍嗜杀,不懂得什么是爱,也从不把任何女子放在心上。可就在一次战争中掳来一位波兰女孩迪拉拉•比克奇(Dilâra Bikeç,有说是格鲁吉亚的希腊人)并对她百般柔情而生出浓浓爱意。尽管他身经百战的冷酷无情,但当她在宫斗中死去时,他还是非常悲伤,潸然泪下,无尽的思念和失恋之苦让所有认识他的人都感到震惊。他下令建造一个大理石喷泉,这样这块石头就会像他一样永远哭泣。从此,克利姆•吉列伊站在花园里修建的喷泉旁经常垂泪唏嘘。
这个喷泉最初是安装在在这位年轻女子的坟墓旁边一个宁静的花园里放置的,在凯瑟琳二世下令吞并克里米亚领土后,在1787年参观宫殿后,将已经干涸的喷泉移到大使庭院的当前位置。普希金的诗句被认为是宫殿得以保存至今的部分原因。
喷泉由一块长方形大理石雕刻而成,大理石的正面雕刻成拱门的轮廓,泉眼就处于拱门上方的中心位置,喷泉出水口是一朵花,水从花心滴落到大碗中,大碗的水向下分流到两个小碗,再向下汇聚到另一个大碗,如此多次。根据19世纪的解释,滴水就像眼泪一样,将杯中装满水象征着内心的悲伤,杯子的大小变化象征着悲伤反复加剧又消退的过程。许多穆斯林宫殿中都曾建造有象征着清快泉的喷泉,但这种交错水碗的造型只出现在土耳其和克里米亚。喷泉的下方有一个螺旋形,象征着永恒。
1820年,流亡的普希金在与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拉耶夫斯基 Nickolay Nickolaevich Raevsky,1771-1829)将军的家人的路上相遇,他们一起进行了旅程。 同年9月7日,他们参观了巴赫切萨拉伊的宫殿。喷泉本身没有给诗人留下多少的印象,他写信给他的朋友安东•安东诺维奇•德尔维格(Anton Antonowitsch Delwig,1798-1831):“我来到巴赫切萨拉伊就病了。我之前听说过可爱的汗宫的奇怪纪念碑。诗意地向我描述了它,命名为“泪泉”。我进了宫殿,看到了被破坏的喷泉;水从生锈的铁管一滴一滴地掉落下来。我在这个宫殿周围走来走去,对于它衰败的疏忽,以及一些房间改建成半欧洲式感到非常恼火。 我几乎强行是从旧楼梯带到了后宫废墟和汗的墓地”。
但美丽的传说触动了普希金。他创作了他的传奇版本,以他自己的文学自由裁量权取代了这两个名字和事件。他在1821年开始写这首《巴赫切萨拉伊的喷泉》诗,并在1822年和1823年继续创作。1824年,这首诗出版了。
2.创作的历史
有证据表明,19世纪中期已经存在一部根据《巴赫奇萨拉伊的喷泉》改编的的二幕/五场芭蕾舞剧。最有可能的是指阿道夫•查尔斯•亚当(Adolphe Charles Adam)的芭蕾舞剧《海盗》(The Pirate;L′Écumeur de mer;Морской разбойник),由编导菲利波•塔廖尼(Filippo Taglioni)于1840年2月21日在帝国宫廷剧院首演,这是根据普希金诗歌《巴赫奇萨拉伊的喷泉》和《高加索的俘虏》(The Caucasian Captive)之间的交叉改编的。1841 年 9 月 16 日,由西奥多·盖里诺(Theodore Guerino)在莫斯科大剧院复排上演。
1852年,芭蕾女首席埃琳娜•安德雷伊诺夫娃(Elena Andreyanova)编导的《海盗》在沃罗涅日首演,1852-1953年,由她领导的巡回芭蕾舞团演出,邀请了莫斯科帝国剧院的艺术家参加。
苏联十月革命后,在以苏联为背景创作芭蕾舞剧的同时,也从俄罗斯文学中找寻题材。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阿萨菲耶夫积极积极投身于芭蕾舞流派的创作中。在《巴黎的火焰》成功首演后,首先在列宁格勒,然后在莫斯科,他首先转向了普希金的故事。众所瞻仰的诗人亚历山大•普希金的诗篇《巴赫切萨拉伊的喷泉》,而这首诗本身就是就一个美丽的传说。
根据普希金的长诗《巴赫切萨拉伊的喷泉》创作芭蕾舞的想法是经验丰富的剧作家、艺术评论家和戏剧评论家尼科拉伊•伏尔科夫,他首先独立创作剧本并于1932年发行,然后阿萨菲耶夫将在其上下功夫。结果,这首抒情诗变成了一个戏剧性的剧本,在波兰城堡一幕场景中出现了,已即将处决扎列玛的场景;还有一些新角色 - 玛丽娅的新郎瓦茨拉夫的(在普希金的诗中“她还没有爱过”), 指挥官努拉里;在诗中无名,玛丽娅的父亲亚成为波兰君主。演出比诗人的抒情诗表现出更具戏剧性。导致变化的事件是将具有 “狂野灵魂重生”的吉列伊,需要在之前,在芭蕾舞剧中展示其他角色和其它情况。编剧勇敢地将波兰城堡及其主人亚当•波托茨基和年轻的瓦茨拉夫与吉列伊的对立面加入了第一幕。与此同时,这一幕的所有的情节,全部选自普希金诗歌之中减去的线索,但不是简化,而是从诗歌的氛围中清晰的提炼出来的。因此,它在剧中与随后的“普希金”事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芭蕾舞剧《巴赫切萨拉伊的喷泉》中每一个单独的音乐,编舞,绘画,都不能被认为是它们领域的巅峰之作。但是,将它们结联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珠联璧合,这使得这个演出成为杰作,这是一个在列宁格勒进步文化精英创作集体:一位权威作曲家和音乐史学家鲍里斯•阿萨菲耶夫教授;谢尔盖•拉德洛夫是舞台导演,他当时制定了剧院的艺术政策;尼科拉伊•伏尔科夫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剧作家;伊万•索列廷斯基是评论家;扎哈罗夫是年轻有为的新编导,这些大家和谐地在一起共同创作了芭蕾舞剧并不常见。舞蹈编排与精典的文学主题相结合,以及为了实现苏联对新艺术现实主义的狂热的愿望,结合了芭蕾舞剧发展的新方向——“舞蹈剧”。
但它并不是从零开始的。费奥多尔•洛普霍夫(Fyodor Lopukhov)在回忆《巴赫切萨拉伊的喷泉》时直接指出:“在我看来,新芭蕾舞剧的想法似乎就像米哈伊尔•福金(Mikhail Fokine)所启发的那样。或许作者创作这部剧中的角色,回顾了福金最好的芭蕾舞剧。我看到了有福金的倾向, 对于一首抒情诗的热爱,福金渴望解决一个没有琐事的表演,福金对暴发的戏剧性冲突感兴趣,福金渴望穿透到人类的灵魂里。”
《巴赫切萨拉伊的喷泉》成为芭蕾大师扎哈罗夫的首部编导的作品。27 岁的编导扎哈罗夫发现自己处于艺术和戏剧生活的中心。他是创作大芭蕾舞剧的新秀,1926年,扎哈罗夫于列宁格勒戏剧专科学校(Leningrad Theatre Institute)导演系的毕业生,并在1932年进入列宁格勒戏剧学院导演系师从谢尔盖•拉德洛夫,后在基辅大剧院的舞台上跳了七年的舞,并于1934年开始在列宁格勒基洛夫(玛丽娅)剧院从事编导工作。
他凭借自己的歌剧中的舞蹈作品和拉德洛夫青年剧院的作品推荐自己,被邀请编导新上演的芭蕾舞剧《巴赫切萨拉伊的喷泉》,这不仅扎哈罗夫舞蹈工作的开始,也是国内“普希金”作品首次搬上舞台演出的芭蕾舞剧。扎哈罗夫引入了一种基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芭蕾表演的新方法,他还坚持增加场景:波兰场景,吉列伊攻击波兰后回来(第2幕),鞑靼战士兵的舞蹈(第4幕)和处死扎列玛。在芭蕾舞剧的编舞中,将古典舞与丰富多彩的东方舞融为一体。剧中没有非人格化的角色。独舞,群舞,哑剧角色都参与其表演中,成为芭蕾舞剧的参与者,体现了生动的形象。 舞蹈吸收了哑剧的元素,它以独白和对话的形式构成,其中演员不是用假定的手势说话,而是用长期被芭蕾舞剧演员所接受的手势,而是用舞蹈动作成为情感和思想的载体。
他受到新近出版的诺维尔《舞蹈与舞剧书信集》和索列廷斯基关于舞蹈戏剧效果的介绍性文章的启发,在新芭蕾舞剧中,年轻的舞蹈编导扎哈罗夫开始将其在戏剧指导方面的经验引入到芭蕾舞台上。 有时舞蹈仍然停留在舞蹈编导的注意力的外围,芭蕾不是从舞蹈中诞生,而是从情节中巧妙地创作出来的舞蹈。首演舞者的表演潜力也与作为对舞台导演喜好产生了共鸣。被分配到饰演主角的加林娜•乌兰诺娃和康斯坦丁•谢尔盖耶夫的表现力,被证明是这部芭蕾舞剧创作成功的重要贡献者。选中《巴赫切萨拉伊的喷泉》,一直以来给扎哈罗夫编导芭蕾舞剧和艺术道路带来了巨大的赞誉。文学中心主义将成为未来二十年扎哈罗夫的“主旋律”和苏联芭蕾舞剧的主流。芭蕾舞艺术诗意的元素,专门针对真正的情感(真实的或不真实的),与日常的平淡无奇的细节息息相关。在普希金的诗歌中仍然没有提到的是合乎逻辑的解释,在《巴赫切萨拉伊的喷泉》出现了一个新角色,玛丽娅心爱的情人瓦斯拉夫被包含在剧情中,以强调波兰公主玛丽娅过着幸福生活世界的不同之处和她被鞑靼人禁锢时幻想的世界。扎哈罗夫教导他的扮演角色舞蹈演员怎样扮演角色,为他们准备,以及通过与导演在 “桌面上聊天”之前未知的部分,来处理角色和冲突。戏剧芭蕾时代的表演者并非偶然,有人说“芭蕾舞女首席是演员,舞者是演员。”在舞台上体现了普希金的英雄人物,从而奠定了苏联芭蕾舞剧表演传统的基础,成为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一代人的使命。在所谓的“戏剧芭蕾”时期,统治着苏联舞台的扎哈罗夫和他的同行们教导观众提出“他们在跳舞是为了什么?”的问题。希望被理解的是,编舞者迫使观众去思考,并有时忘记舞蹈的表述,通过逐字逐句的舞蹈语汇。
通常在专业报刊中,批评罗斯季斯拉夫•扎哈罗夫芭蕾“修辞”不足,舞蹈词汇的贫乏,普遍的编导技巧超过能力上的优势以及想要在舞蹈中考虑表现的愿望。《巴赫切萨拉伊的喷泉》是扎哈罗夫编导的首部作品,所有这一切都被优秀的表演方法和卓越的表演所掩盖。应他的要求,芭蕾舞剧拥有新的英雄主角——吉列伊,吉列伊在芭蕾中是不跳舞的,他的角色是以哑剧的方式解决的。然而,对于吉列伊来说,编导发现了一种步态,不仅可以将他与其他角色区分开来,还可以从古老芭蕾舞剧中“恶棍”的形象中区分出来。扎哈罗夫的戏剧性哑剧打破了马里于斯•佩蒂帕(Marius Petipa)芭蕾舞剧中传统哑剧。编舞家创造了一种特殊的表现力,结合了舞蹈和哑元素,但是后者明显占优势。吉列伊的动作和姿势是最好意义上的芭蕾。我们无法忘记在第一幕的最后时段,吉列伊雄壮的出现。看到玛丽娅和瓦茨拉夫,吉列伊慢慢地走到中间,以一种雄壮的姿态,他叫年轻人来决斗。瓦格拉夫作为一个浪漫主义的英雄,拿着一把高举的马刀冲向吉列伊,但被吉列伊防不胜防的短刀刺中而立即倒下。吉列伊平静地走过瓦茨拉夫的尸体,靠近玛丽娅,并麻利地撕下她的面纱。女孩的美丽让吉列伊惊奇,他出乎意料地向玛丽娅鞠躬。
扎哈罗夫经常研究作品,填补了缺乏想象力的空间。因此,在博物馆找到一个带有跳跃士兵古老的盘子,根据这个他决定用在第一幕“鞑靼人突袭”场景以及第四幕狂热的“鞑靼的舞蹈”的塑造中。扎哈罗夫将很多来自戏剧剧场中的经历带到了芭蕾舞剧中。每个画面都有一条直线。表演者从哑剧演变为跳舞,不得不始终保持形象。舞蹈形象成为芭蕾表演的一个新阶段,在很多方面不依赖于精湛的舞蹈技巧,而是依靠演技和才华。
这部芭蕾舞剧的公主有好几场繁重的舞蹈,包括第一场宫中舞会和爱人的”双人舞“,被掳后受吉列伊胁逼时的”双人舞“和其后的独舞,和扎列玛的双人舞以及最后一场的独舞。扎列玛的角色却较为讨好,因为她的舞蹈都非常有激情,不但节奏强烈,更充满鞑靼民族的豪放气概。
在许多方面,《巴赫切萨拉伊的喷泉》首演的成功是因为有许多舞技高超的舞者表演合作。加林娜•乌兰诺娃说:“对于我个人而言,《巴赫切萨拉伊的喷泉》是新的编舞开始”,艺术家后来写道:“多年来,我在塑造玛丽娅的形象上工作了很多年,在我看来,起初只给她涂上了一种基本的色彩——悲伤。多年来,我似乎对玛丽娅这个角色的描绘变得更加复杂,而女主人公的角色变得更加多面化,如果从早些时候我饰演的玛丽娅,以某种紧张、冲动的的动作推开了扎列马或吉列伊,后来我试着用悲伤的忧郁表来达她被吉列伊囚禁的感觉。我可以肯定地说,在《巴赫切萨拉伊的喷泉》之后,我不得不重新考虑我以前的作品。如果我谈到创造普希金的作品后,我不能像以前那样简单地跳舞:我总是想让鲜活的灵魂深入到人物的形象中 出现在芭蕾场景中。对于同时代艺术家人来说,《巴赫切萨拉伊的喷泉》不仅是普希金的天才所神圣化,也被乌兰诺娃的天才所神圣化。在困难的1930 -1940年代,她辞职了,但创造了一个无法战胜的灵魂形象,给许多人的生活带来新的力量,但她的家被洗劫一空,而亲人死在别人手中。”
三.芭蕾音乐:
《巴赫切萨拉伊的喷泉》——第一部以普希金作品为主题的苏联芭蕾舞剧,它在苏联的各地上演场景,并在国外闻名。维萨里昂•格里戈里耶维奇•别林斯基 Vissarion Grigoryevich Belinsky ,1811-1848年)这样定义普希金诗歌的主要思想:它是“一个狂野的灵魂通过一种崇高的爱的感觉重生(如果不是启蒙的话)。”正如传说中所说,鞑靼可汗吉列伊在一次突袭中绑架了波兰公主玛丽娅•波托斯卡娅,并对他的俘虏——一个美丽、温柔、温顺的女子充满了深情的爱。对玛丽娅的感情使得狂野的吉列伊变得高贵起来。甚至当玛丽娅死于因吉列伊嫉妒的妻子扎列玛之手,并没有减轻他的单相思的痛苦。对已故的玛丽娅的长久思念促使吉列伊为纪念她建造了“泪泉”。
按照舞台上演体裁的需求,芭蕾舞剧的作者补充了普希金原作中没有的场景(波兰城堡中的场景)来补充文学来源,并通过暗示(鞑靼人的突袭,比如玛丽娅之死和扎列玛被处死的情节)。
《巴赫切萨拉伊的喷泉》是由作曲家和编导构思的一部浪漫的舞蹈诗,用舞蹈来表达作品中固有的诗性思想。芭蕾舞剧的主要内容是普希金浪漫主义诗歌的抒情内容。因此,在《巴赫切萨拉伊的喷泉》的戏剧中,抒情英雄占据了中心位置,他们通过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态度(类似于戏剧中的独白和对话)。这部芭蕾舞剧的主要角色是玛丽娅,一个深沉的自然,诗意的,高尚纯洁和精神上微妙的高于所有周围的人。她的形象与其他中心人物——吉列伊和扎列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尼科拉伊•伏尔科夫他对构想普希金芭蕾舞剧的想法,感染了作曲家鲍里斯•阿萨菲耶夫的音乐。最初,这位作曲家将以1932年11月7日成功首演的《巴黎的火焰》( The Flame of Paris)为基础来创作《巴赫奇萨拉伊喷泉》的音乐。他被认为是使用音乐所描述历史时期重大事件的作曲家。《巴赫切萨拉伊的喷泉》的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表现力而著称。它由一个与玛丽娅形象相关的抒情人物所主导。与《巴黎的火焰》相比,大规模的芭蕾场景仅仅作为一个背景,尽管明亮和多彩的背景是为主要的抒情戏剧英雄的发展。然而,在创作的过程中,很明显这是不现实的。
为了传达普希金诗歌创作的时代氛围,阿萨菲耶夫将他的芭蕾舞剧保持在19世纪20年代,也就是普希金诗歌诞生年代,俄罗斯音乐的特征和风格。他拒绝引用和修改米哈伊尔•格林卡(Mikhail Glinka)音乐。为此,他使用了普希金同时代作曲家的两部作品。其一是亚历山大•古里列夫(Alexander Lvovich Gurilev,1803 年9 月 3 日-1858 年9 月 11 日)作曲的抒情情歌《巴赫切萨拉伊的喷泉》(《爱的泉源,生命之泉》(The Fountain of Love, the Fountain of the Living)),富有深沉的诗意,曲调悠扬宽广富有灵感,令人惊讶地表达了普希金诗歌中富有启发性的哀愁情调,被收录在芭蕾舞剧中,其旋律构成了表演的框架。。第二个引入的作品是是采用弗雷德里克•肖邦(Fryderyk Chopin)“夜曲”的前辈,由约翰•菲尔德(John Field,1782-1837年)创作的钢琴曲《夜曲》。菲尔德是抒情风格钢琴小品的作者,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广为人知。这首《夜曲》的旋律与玛丽娅的音乐形象直接相关。但这两个片段旋律并不是唯一的芭蕾音乐与普希金的时代有关。阿萨菲耶夫在介绍《巴赫切萨拉伊的喷泉》的音乐和风格技巧,类似于普希金时代的俄罗斯音乐。芭蕾舞剧的序曲就是一个例子,以当时的戏剧音乐精神创作而成。序曲的音乐轻松、欢快、活泼、精彩。在“音乐和语义上,它与芭蕾没有联系(相反,它与芭蕾形成对比),这是20世纪20年代典型的芭蕾序曲。”
《巴赫切萨拉伊的喷泉》的音乐构成基于两种不同文化的对比比较——斯拉夫文化和东方文化。音乐有着不同的抒情性,微妙的声音,戏剧性。在芭蕾舞的音乐中,使用了一系列主旋律,用音乐来表现角色的特征。
鲍里斯•阿萨菲耶夫的音乐是专业的芭蕾音乐。作曲家感受到舞蹈的特殊性,毫无疑问地决定了每个情节的角色和持续时间,感知舞蹈艺术家。所有的形象都以多种方式描述然后得到发展。最重要的是,音乐是根据普希金的主要想法和芭蕾人物角色的想法创作的。
作曲家表示希望“不惜一切代价保持传统......普希金时代”,此外,还要传达“表现了俄罗斯上流社会十二月党人的浪漫特征,以及波兰人燃烧的民族革命理想,这一切都清楚地反映在普希金,密茨凯维奇(Mickiewicz),雪莱(Shelley)和拜伦(Byron)的诗歌中......这不是恢复浪漫主义,而是试图通过普希金的诗歌来传达这个时代,并通过自由复述来传达诗人所担忧的情感。”
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之交的波兰和巴赫奇萨拉伊宫
但随后幕布拉开,管弦乐队发出由衷的声音; 古里列夫浪漫的旋律。这位作曲家使用小提琴、大提琴和竖琴组成一个小型合奏团。首先旋律由小提琴演奏,然后由大提琴炫示部舞;竖琴演奏的形象作为一个恒定的背景。总的来说,给人的印象就像是女高音(小提琴)和男高音(大提琴)在竖琴伴奏下进行的声乐二重唱,竖琴是普希金和格林卡时代家庭音乐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乐器。
在舞台上的“泪泉”旁边,吉列伊沉不语,沉浸在沉思中。这是一个序幕。
这部芭蕾舞剧的背景是波兰君主波托茨基的古堡花园。这是舞会的最后准备工作。庆祝城堡主人女儿玛丽娅的生日。在玛丽娅和瓦茨拉夫表演的华尔兹舞(芭蕾舞剧第一首)中,展现了年轻人诗意的爱情。这首音乐极好的描绘了玛丽娅的特点::轻快优雅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年轻、快乐的女孩迷人的外表。舞会以庄重的波兰舞曲开场。在第一组中,玛丽娅和她的父亲骄傲地走着,紧随其后的是贵宾。每个人都为玛丽娅感到高兴:
她身上的一切都是温柔的。
动作敏捷
眼睛是慵懒的蓝色。
她用艺术装饰大自然的恩赐;
她用魔法竖琴使家庭盛宴活跃起来;
一群贵族和富人正在寻找玛丽娅的手,
许多年轻人在痛苦中暗暗憔悴。
接着是稳重、庄严、雄伟的波兰舞曲——波兰民族舞蹈(克拉科维亚克舞)。所有在场的人都参加的舞蹈被独舞所取代。在整个场景中,给出了女主人公的音乐特征。菲尔德的《夜曲》中悲伤而梦幻的旋律是玛丽娅独舞的基础(它由瓦茨拉夫用小竖琴伴奏)。同样的主题在编舞的《夜曲》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这是由玛丽娅和瓦茨拉夫表演的“双人舞”。此外,出现了一个新的主题,在特征上与菲尔德的《夜曲》的音乐相似。这宽广流畅的抒情旋律中,充满了深沉和轻盈的感觉,让人想起普希金的一些悲歌。它和菲尔德的《夜曲》一样,也体现了玛丽娅的主旋律的意义,并伴随着她的形象贯穿整部芭蕾舞剧。
玛丽娅的舞蹈充满诗情画意和梦幻般的心情,与宾客们活泼多变的舞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中尤以勇敢的“马祖卡舞”最为突出。每个人都充满欢乐/宴会的舞蹈突然被城堡守卫队长的出现打断,他受了致命伤,但还是有时间告知鞑靼人的突袭。好战的号角声预示着敌人的进攻。这座城堡刚刚成为欢乐之地,现在却成了战场。波兰人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勇敢地保卫自己,但胜利并不站在他们这一边。音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旋律优美的旋律消失了,东方进行曲的声音,建立在尖锐、狂野、短暂的动机和清晰、单调重复的节奏之上。从被火焰吞没的城堡里,玛丽娅和瓦茨拉夫跑了出来。他与鞑靼人战斗,被吉列伊的短刺倒。吉列伊飞快地向前跑去,他的目光停留在玛丽娅上,玛丽娅孤独无助,惊恐不安,一动不动。吉列伊扯下玛丽娅的面纱,被她的美貌惊呆了,在她面前鞠躬纱致敬。鞑靼人刺耳的号角再次响起。燃烧着的城堡空无一人,四周一片寂静。
芭蕾舞剧的第二幕是在吉列伊巴赫奇萨拉伊宫的后宫的豪华环境中表演的。后宫里的人们的生活单调乏味,他们试图通过舞蹈和游戏来获得乐趣。令人敬畏的统治者吉列伊从的战场上归来。可以听到吉列伊的进行曲——这是一段描写狂野、野蛮的东方欢快音乐素描。进行曲听起来越来越轻快和庄严。吉列伊出现了,巴赫奇萨拉伊宫的扎列玛站在他面前。
扎列玛是一个美丽的格鲁吉亚女人,她害怕可怕的吉列伊,并不耐烦地等待着他。扎列玛悠然的舞蹈旋律,洋溢着东方风格的幸福感,传达了她对吉列伊的爱,以及她比吉列伊其他妻子的优越感,有着沉稳的自信。吉列伊的战士们抬着玛丽娅,她茫然地对周围的环境和女人好奇的目光无动于衷。玛丽娅的外表和所有奴隶都不一样,这让扎列玛很警惕,但她不相信吉列伊会选择别人来代替她。玛丽娅的形象带着她的严谨、强烈的美,在这里与抒情、沉思、悲伤的音乐联系在一起,她被描绘成一个有着美丽东方女人的形象。这与对扎列玛的刻画,一种为激情而生的东方美,她生来就是为了激情而生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每个人都注意到吉列伊那阴郁、严厉的神色。奴隶们为了取悦吉列伊开始跳舞。他们身后是扎列玛,她总是知道如何化解吉列伊的阴郁情绪,吸引他的注意。但吉列伊仍然无动于衷,没有注意到格鲁吉亚女人的冲动、火热、激情的舞蹈。很明显,吉列伊已经不再爱她了。她转向去祈祷吉列伊。这个场景的音乐表达了扎列玛的痛苦。在舞蹈的动作中,勾勒出一只即将坠落而死的小鸟形象。这段管弦乐队的主题发生了变化,扎列玛之前的舞蹈。首先,用小提琴独奏以缓慢的节奏演奏。在这里,它有一种富有表现力的朗诵特征(小提琴的乐句就像激动人心的人类语言),带有一丝破碎和深沉的忧郁。扎列玛的祈祷和呻吟都没有软化吉列伊的心。他看也不看她一眼就走了。扎列玛悲痛欲绝地下了。
第二幕作为对普希金的致敬,阿萨菲耶夫引入了一首声乐歌曲——“鞑靼人之歌”选自《巴赫切萨拉伊的喷泉》中的诗句“将天空赐给人类”。这首中场休息的歌曲是一首抒情和哲学的题外话——一段插入到芭蕾舞剧中的声乐。它在东方歌词 (曲折的旋律,不变的节奏背景) 和音乐上保持着柔和持续的音调,非常接近一些俄罗斯古典作曲家的音乐。在歌中,赞美美丽的女人扎列玛,她的爱是人类最大的祝福:
但她更有福了,哦,扎列玛,
她热爱和平与幸福,
像玫瑰,在后宫中沉默,
吻你,珍惜你。
与此同时,这首歌也扮演着重要的音乐和戏剧角色。它是快乐的扎列玛的一段附加的和间接的音乐特征,它与舞台情节的过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第二幕的结尾,被吉列伊抛弃的扎列玛戏剧被定义。在第二幕音乐的最后几小节中,扎列玛绝望的动机充满了戏剧性的力量,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第三幕开头的“鞑靼人之歌”。
第三幕情节。玛丽娅的卧房是巴赫切萨拉伊宫后宫一个安静而隐蔽的角落。在这里,在沉睡的的后宫中,只有玛丽娅醒着。回想起自己的家乡,玛丽娅若有所思地用小竖琴演奏了一首波兰歌曲,这首歌是在那个对她来说至关重要的节日里演奏的。轻柔的旋律现在听起来像悲伤的挽歌。她的主旋律是玛丽娅充满了悲伤和渴望。吉列伊出现。在一个大型的哑剧环节中,他展示了他对玛丽娅的爱并把自己和玛丽娅联系在一起,不是作为一个强大的可汗,而是作为一个骑士,被她的美丽所崇拜和征服。吉列伊被玛丽娅的眼泪所困扰。他要求她忘记悲伤,他准备为她牺牲一切。吉列伊顺从地离开了女孩。玛丽娅独自一人,把她的回忆献给了波兰和瓦茨拉夫。玛丽娅的这些回忆都在她挽歌的舞蹈中表现出来。想到她的最后一场舞会,她跳起了“华尔兹舞”和“玛祖尔卡舞”。疲劳使玛丽娅闭上了眼睛。她睡着了。
扎列玛静静地、偷偷地走了进来。这个场景的音乐传达了夜晚环境的神秘,扎列玛的兴奋和焦虑,她决定进入她竟争对手的房间。扎列玛的退出伴随着一段大提琴独奏,以戏剧性的宣叙调的精神写成,并建立在第二幕扎列玛的音乐特点的音调上。她的出现把玛丽娅从睡梦中吵醒了。接着是扎列玛对玛丽娅的热情呼吁随之而来。这位格鲁吉亚女子恳求玛丽娅把吉列伊还给她。在这个场景中,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更能体现出两个中心女性形象的对比,强烈地表现在音乐中。扎列玛的请求是通过一个可悲的角色,困惑的旋律来表达的,同时玛丽娅对扎列玛的悲伤的参与是通过女主人公悲哀的沉思来揭示的。扎列玛和玛丽娅的解释的整个场景是建立在这些旋律的比较和交替之上的。
当女仆醒来时,被扎列玛的激情话语吓坏了,惊恐地跑去告诉吉列伊。吉列伊出现在卧室,此时匕首在扎列玛手中闪烁,威胁着玛丽娅的生命。吉列伊想抓住扎列玛的手,但扎列玛设法给了她的对手致命的一击。玛丽娅是安静而顺从地接受死亡,希望从悲惨的命运中解脱出来。“死亡进行曲”——她在的戏剧性和悲伤的音乐声中结束了。
第四幕的舞台布景是吉列伊宫殿的一座塔楼的护墙。战士们在阴郁沉默的吉列伊面前经过。他们在战斗中击退敌人旗帜的王座前鞠躬,向吉列伊展示新抓到的俘虏,迫使他们在吉列伊面前跳舞。但是吉列伊心不在焉的目光没有注意到奴隶们,也没有注意到扎列玛,他正被带着经过他身边去执行死刑。扎列玛用充满爱意的眼神看着吉列伊。她想跟他说再见。吉列伊没有回答她。刽子手把扎列玛扔下了塔楼的护墙外。扎列玛被处决的场景伴随着与玛丽娅死亡时同样阴郁、悲伤的旋律。它们在芭蕾舞剧中获得了死亡动机的意义。一种充满活力的、火热的“骑手舞蹈”随即展开,但它并没有给吉列伊带来和平。舞蹈伴随着吉列伊第二幕的进行曲,很好地强调了它的好战精神。
但骄傲的吉列伊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每个人都向他鞠躬并离去。
吉列伊独自一人。他的思绪仍然转向玛丽娅,她的旋律在管弦乐队中被听到。
结尾。再次装饰的序幕场景。 吉列伊独自在“泪泉”前,悲伤的回忆起被安葬坟墓里的玛丽娅。响起了序幕中古里列夫浪漫的音乐。这一次,作曲家将浪漫的表演委托给了后台唱歌的歌手。
在吉列伊面前,玛丽娅的形象出现了——一个从他的梦想中诞生的幽灵。
四.版本解述:
芭蕾舞剧成为芭蕾艺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主要是苏联芭蕾舞剧。它在音乐和可塑造中体现了一个复杂的戏剧情节,激情和高涨的情绪,决定了苏联芭蕾的进一步发展的命运和路程,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政治胜利的化身(在苏联领土上发生的所有成功的东西中,都记录着苏联的政治胜利,在任何领域:从芭蕾舞剧到飞上太空,从博士香肠到花样滑冰,以及具有相同单独公寓的新建筑物。)此刻,这部的芭蕾舞剧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命运。多年来,它还没有离开不同国家的舞台。
1936年4月20日,扎哈罗夫为莫斯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涅米罗维奇-丹钦科音乐艺术剧院(Moscow Academic Music Theatre.Stanislavsky and Nemirovich-Danchenko)上演了《巴赫切萨拉伊的喷泉》,其中由帕维尔•亚历山德罗维奇•马尔科夫(Pavel Alexandrovich Markov)导演,弗拉基米尔•阿道夫维奇•埃德尔曼(Vladimir Adolfovich Edelman)指挥,瓦莲京娜•米哈伊洛夫娜•霍达塞维奇(Valentina Mikhailovna Khodasevich)设计服装和舞美;嘉丽娜•乌兰诺娃(Galina Ulanova)饰演玛丽娅,维多利亚•弗拉基米罗夫娜•克里格(Victorina Vladimirovna Krieger)饰演扎列玛, 弗拉迪斯拉夫•别里科夫(Vladislav Belikov)饰演瓦茨拉夫,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克莱因(Alexander Aleksandrovich Klein)饰演吉列伊
1936年6月11日,扎哈罗夫为莫斯科大剧院上演了《巴赫切萨拉伊的喷泉》,由尤里•费耶(Yuri Fayer)指挥,瓦莲京娜•米哈伊洛夫娜•霍达塞维奇设计服装和舞美;维拉•佩特罗夫娃•瓦西里耶娃(Vera Petrovna Vasilyeva)饰演玛丽娅;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加博维奇(Mikhail Markovich Gabovich)饰演瓦茨拉夫;莉乌波夫•米哈娅洛夫娃•班克(Lyubov Mihailovna Bank)饰演扎列玛;彼得•古谢夫饰演吉列伊。
1944年,扎哈罗夫为莫斯科大剧院重新复排上演了《巴赫切萨拉伊的喷泉》,玛丽安娜•谢尔盖耶芙娜•波戈莉乌斯卡娅(Marianna Sergeevna Bogolyubskaya)饰演玛丽娅;弗拉基米尔• 阿列克谢•普列奥布拉任斯基(Vladimir Alekseevich Preobrazhensky)饰演瓦茨拉夫;埃琳娜•恰克娃娅德祖(Elena Chikvaidze)饰演扎列玛。
1946年,彼得•古谢夫为列宁格勒国家艺术歌剧和芭蕾舞剧院(玛丽娅)剧院重新复排上演了《巴赫切萨拉伊的喷泉》,由嘉丽娜•乌兰诺娃饰演玛丽娅;阿娜•谢莱斯特(Alla Shelest)饰演扎列玛;鲍里斯•沙夫罗夫(Boris Shavrov)饰演吉列伊。
1953年苏联拍了一部由赫伯特•拉帕波特(Herbert Rappoport)导演的芭蕾电影《俄罗斯芭蕾大师》,其中包括:《天鹅湖》、《巴赫切萨拉伊的喷泉》以及《巴黎的火焰》三部芭蕾舞剧的精简版,在《巴赫切萨拉伊的喷泉》中仍由乌兰诺娃主演玛丽娅,而扎列玛则由继乌兰诺娃而起的当红女首席舞蹈家玛丽娅•普利谢茨卡娅(Maya Plisetskaya)饰演及彼得 •古雪夫(Pyotr Gusev)饰演吉列伊, 尤里•蒂莫费维奇•日丹诺夫(Yury Zhdanov)饰演瓦茨拉夫, 伊尔戈•贝尔斯基(Igor Belsky)饰演努拉里。1953年乌兰诺娃已经43岁,虽然宝刀未老,但是比她小五岁的普莉塞丝卡娅的表演却更加令人惊叹。普莉塞丝卡娅是乌兰诺娃之后苏联芭蕾舞坛第一女舞蹈家,享誉半世纪,这个《巴赫切萨拉伊的喷泉》的电影是唯一苏联两大舞蹈家同场演出的珍贵记录,非常值得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