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企业抗生素废水处理工艺特点及处理方法
在制药企业生产过程中,废水处理占据很大的比重。废水处理问题一直是引起关注的,水量是比较大。具有成分复杂,有机物污染种类多,浓度高,生物降解难,毒性物质大等特点。特别是抗生素废水,处理起来尤其困难。如何全面的降解制药废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能够思考,增效降本,开拓新的渠道和方法。在抗生素生产的过程中,有哪些过程会产生废水呢?比如微生物发酵、过滤、萃取、结晶、提炼、精制等。废水中有机物比较多,特别是萃取的时候,使用溶剂比较多。在设备的冲洗或冷却的时候,所产生的废水也比较多,那这些废水有哪些特征呢?

1.COD含量高
抗生素废水COD含量是相对比较高的,主要是发酵残余基质、萃取溶剂、回收后排出的蒸馏残液,离子交换过程中所排出的吸附废液,水中不溶性抗生素过滤废液。废水成分结构复杂,浓度高,一般会在10000-70000mg/L甚至以上。
2.废水中悬浮物浓度高
在抗生素废液中会存留很多的悬浮物,大家都很知道,抗生素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提取物,培养基和发酵微生物会产生很多的菌丝体。在生产的工艺中,这些悬浮杂物会随着废水一起排放。一般浓度也在8000-20000mg/L,在处理之前一定要进行预处理,才能进一步降解。
3.成分复杂
为什么说抗生素废水的成分比较复杂呢?微生物在发酵生产的过程中,并不只产生一种元素;在生产过程中,也会有代谢中间产物;在提取或提炼的时候,有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高酸高碱等原料。随着生产工艺流程的进度,pH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生化降解的过程中,其效果会受到不少的波动。
4.毒性大
抗生素废水浓度高,毒性大,一般的微生物是很难降解的。相反,它还会抑制或消灭其他大量的微生物。在废水处理的过程中,必须也一定要先降低其毒性,方能进行微生物的降解处理,生化处理效果很好,不过条件也是比较苛刻的。
5.其他特点
抗生素废水还有色度高、pH波动大、排放不规律等特点。
抗生素废水的处理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物化处理方法、好氧生物处理方法、厌氧生物处理方法以及多种方法的组合处理等。

物化方法:顾名思义,就是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在具体废水处理工艺中,主要表现为沉淀、混凝、过滤等方式。抗生素水质复杂,悬浮物多,有机物含量高,这就要通过物化方法,进行必要的预处理,从而使得废水能够从大分子降解为小分子,过滤掉固体或大颗粒物质,降低废水的处理难度,提高可生化降解能力。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使得废水从不稳定状态变为稳定的状态。

好氧或厌氧处理法:好氧的方法一般主要用氧化沟、深化曝气或接触氧化法。因为抗生素废水有机物含量高,就要采用氧化的方法,变为小分子的无机物,这样就好处理多了。在生化处理过程中,残留的抗生素对微生物具有杀灭作用,必须对抗生素废水进行稀释、调节pH值、在搅拌的过程中增加氧化的能力。厌氧的方法一般采用厌氧滤池,厌氧塔,厌氧污泥床、生物膜等。和好氧方法相比,厌氧处理的负荷要大很多,活性污泥对温度等条件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