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币』看『中国书法大会』

2023-06-28 16:06 作者:中国金币  | 我要投稿



中国书法艺术系列金银纪念币随着“草书币”的发行已经完美收官了。该系列对完整展现中国书法文化、持续讲好金币书法故事、满足市场系列集藏需求,发挥着重要促进作用,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全人类民族文明的伟大见证。古往今来,一代代书法家用笔墨记录时代,用书法传承文化,留下了很多震撼人心、流传千古的经典名作。书法作为世界上唯一最具抽象意味、最具实用功能的视觉艺术,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月初,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书法家协会推出的大型书法文化类季播电视节目——《中国书法大会》全新播出。该节目以中国书法发展源流为主线,聚焦中国书法史上极具代表性的18件(组)作品,深入挖掘书法文化,全景展现源远流长的汉字发展史、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史,鲜活表达中国文化蕴含的思想和精神力量,充分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目前,该节目已经播出四集,展示了12件(组)作品,其中半数都在中国书法艺术系列金银币中出现。


泰山刻石


《中国书法大会》节目首期开篇之作隆重推出的是秦李斯书泰山刻石。


泰山刻石也被称为秦朝李斯碑,所刻内容“颂秦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宣扬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功绩,表达治理国家的雄心壮志。泰山刻石是秦始皇封禅泰山的唯一保存实物,是泰山现存最早的刻石。一般认为秦刻石小篆为李斯所书,是秦代小篆书法的经典代表,体现出秦代篆书艺术的典型风格,一直被历代学者视为稀世珍宝。



中国书法艺术(篆书)金银纪念币30克银币之一背面图案就取材于李斯《泰山刻石》,主题词“金石”,字形规整,线条朴茂浑厚。“金石”是金和美石之属,代表书法篆刻的专业术语,此外还有“忠贞不朽、心志坚定”等美好寓意。



王羲之《兰亭序


“一部兰亭序,半部书法史”。《中国书法大会》第1集中还展示了王羲之《兰亭序》。


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抒写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序》。后世唐太宗称其“尽善尽美”对其“心摹手追”,由此奠定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此后唐宋元明清历代书法家都以尊“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正宗,纷纷临摹“兰亭”,书法艺术因此赓续文脉、代代相传,《兰亭序》也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冯承素行书摹兰亭序卷》局部
(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中国书法艺术(行书)金银纪念币150克长方形银币背面图案就取材于王羲之《兰亭序》,背景中的亭与竹,恰与文中“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畅叙幽情。”相呼应,渲染了田园般的悠闲与恬静。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中国书法大会》第2集展现的三件作品中有两件在书法币上。其中一件是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及其园林建筑的精美壮观,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歌颂了唐太宗的文治武功和节俭精神。“九成宫醴泉铭碑”被誉为“三绝碑”,其碑文由著名的谏臣魏征撰写,书丹由楷书大家欧阳询执笔,所颂之人为明君唐太宗,此三者为世人景仰,故称为“三绝”。


《九成宫醴泉铭》宋拓(局部)


中国书法艺术(楷书)金银纪念币150克长方形银币背面图案取材于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时年欧阳询已76岁高龄,历练老成的阅历加上炉火纯青的技艺,造就了这方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碑。此碑楷法精妙,骨气劲峭,法度严谨,笔力险峻,充分体现了欧阳询书法结构严谨、圆润中见秀劲的特点,通篇有行有列、排叠精巧,气韵流转、一气贯成,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成为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里程碑。



怀素草书代表作《自叙帖》


第2集中的另一件是唐代怀素书《自叙帖》。

图源:央视新闻公众号


《自叙帖》是唐代书法家怀素创作的草书书法作品,内容为怀素自述其生平大略,兼录颜真卿、张谓、戴叔伦等人对其的赠诗成文。《自叙帖》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于规矩法度中变化,神采动荡,实为草书艺术的极致表现,被称为“天下第一草书”。


《怀素自叙帖》图源:上海辞书出版社


中国书法艺术(草书)金银纪念币150克长方形银币背面图案取材于怀素《自叙帖》,主题词突出“性灵豁畅”四字,衬以芭蕉、石头,以呼应“怀素书蕉”的故事,既描述了怀素旷达爽朗的人格,也表达了对人生洒脱豁达的祝愿。



王珣《伯远帖》


书法是无言的诗、无形的画、无情的舞、无声的乐。在撇捺纵横间,书有尽而意无穷。在《中国书法大会》第3集中展示的东晋·王珣《伯远帖》。


《伯远帖》局部(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伯远帖》是王珣写给亲友的一封信札,其正文仅有47个字。这幅作品是东晋流传下来的唯一名家真迹。中国书法艺术(行书)8克金币背面图案取材于《伯远帖》,背面主题词“优游”二字占据币面绝大部分位置,清晰可见,且高度还原了真迹。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中国书法里不仅有天地江河,万古日月,也有人间悲欢,荣辱沉浮。《中国书法大会》第4集展现的三件作品分别是苏轼《黄州寒食诗帖》、米芾《蜀素贴》和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卷》。


中国书法艺术(行书)金银纪念币30克银币(卧闻海棠花)背面图案取材于北宋文豪苏轼《黄州寒食诗》。这是一首遣兴诗,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苍凉多情,惆怅孤独。此书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作,通篇跌宕起伏,气势奔放,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黄州寒食诗》局部 (图源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


黄州是苏轼的转折,币面下端的海棠花已在点题,即在悲凉的氛围中还有对春天希望的寄托。



米芾《蜀素帖》


中国书法艺术(行书)金银纪念币30克银币(青松劲挺姿)背面图案取材于北宋米芾《蜀素帖》。


《蜀素帖》局部(图源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


此帖内容包括他自作的各体诗八首,是书者当时的游记和送行之作。该作品通体笔法跳荡精致、结体变化多端、笔势沉着痛快。更为难得的是,此卷所用蜀素是十分珍贵的绢,也被誉为“中华第一美帖”。该银币背面右侧辅以挺拔造型的墨松,整体编排紧凑,有种向上的气势。



中国书法艺术系列金银纪念币

已经圆满收官

但中国书法艺术的文化精髓

需要一代代人接续传承



本文转载自中国金币微信公众号

『币』看『中国书法大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