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发动政变,出现哪些意外?李隆基面对压力该如何化解?(一)
李隆基这边得到了密报必须提前发动政变,否则的话宗楚客这些人就拥立韦太后当皇帝,韦太后要当上皇帝就会像李唐家族人开始动手了,这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但是李隆基也面对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跟这些人平时喝酒吃肉的时候,大家称兄道弟,处得非常好,互相之间要说两肋插刀,但是不管你平时关系有多好,真正发动政变的时候,这是掉脑袋的事情,如果一旦失败就是株连九族,谁能担得起这么大的责任?所以军方这边究竟跟不跟自己一条心,李隆基的心理也多多少少有点儿犹豫,他就打算让刘幽求王毛仲两个人再去跟万继营的兄弟来交交心,但是万万让人没有想到就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万继营的两位将领葛福顺和陈玄礼主动来求见李隆基,李隆基是心花怒放正愁找你们没有机会主动找上门来了,马上让人摆酒招待。到了酒席宴间两位将领是一顿的吐槽吐槽,什么事情?
韦太后和宗楚客这些人也怕发生兵变,要把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毕竟韦太后要当皇帝了,但是又不能跟下面人讲,所以就把当时禁军的将领全都换成他们的亲信,首先就把羽林军的头领给换了让驸马武延秀掌管整个羽林军,同时还把自己的亲信包括微波、高松这些人安插到万继营当中直接管理万继营。您想想这些人寸功未立上来就当万继营的领导,万继营相当什么角色这是皇帝身边的特种兵,你没点儿军功能镇得住这些人?这些人镇不住怎么办?就开始动手打人为乐树立威信,无缘无故地滥用私刑,官兵上下怨愤极大。在这种情况下葛福顺和陈玄礼两个人非常的郁闷,谁能帮我们出头?
想来想去跟我们关系最好的就是临淄王李隆基。于是他们就来找到李隆基,向李隆基诉苦,李隆基听到这个消息那真是心花怒放天助我也,正要想动员他们的时候发生这事儿,借助官兵的怨愤就是我们成事的好机会。当然了李隆基这个人还非常有城府,他需要一点点火候不能自已直接讲,万一他们仅仅是发牢骚,我突然跟他们讲咱们要动手,这合适?还要进一步的试探。所以他安慰了大家一番向刘幽求和王毛仲使了一个眼色,然后他就借故离开了。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临淄王就是一帮兄弟了,大家可以更加敞开心扉的讲了,刘幽求这人特别会做思想工作,继续让大家诉苦把所有人对这个空降官员的不满全都发泄出来了,然后引导大家是谁派他们来的,这些人当然会说了,就是宗楚客还有韦温这些人派的,那韦温上面又是谁?那就是韦太后,那韦太后、安乐公主怎么样?他肯定不是好人那咱们干脆动手把它推翻得了,借着酒劲儿一说,这玩意儿只要有人带我们干,我们就跟他拼了。你看看这个气氛已经到这儿了。刘幽求乘势就把李隆基这个计划跟大家讲了,这些人听是热血沸腾我们就愿意跟着临淄王干,有这样的好领导我们一定能成功。
这两位将领明确表示要死心塌地跟着李隆基干事儿。以后刘幽求给他们布置了明确的任务,你们二位回到万继营当中,要发动更多的将领包括整个底下的士兵,坚决地跟着李隆基来干这件事情不容有失,原本李隆基就在万继营当中深耕多年,跟上上下下关系都处得非常好,再加上万继营这些将士被外派的这些将领欺负的很惨,一下子群情激奋,都要坚决跟着李隆基。就明确的讲咱们正编的时机已经差不多了,可以动手了。您别看李隆基只有20几岁,但是他这个人非常果断马上决定咱们就应该起兵了。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有人提出个问题,他说我们现在起兵跟不跟相王李旦说一声?
说完这句话大家都愣了,对呀,咱们马上要起兵了,将来拥立皇帝就应该用相王李旦,如果在之前没有跟相王李旦说,那还情有可原,现在马上就要发动政变了,你还不跟李旦说,这合适吗?所以大家都犹豫了,目光都看向了李隆基,李隆基在这个时候根本没有犹豫,他直截了当的告诉大家,这件事情绝对不能跟我父亲相王李旦讲,为什么?第一,咱们干这件事情属于掉脑袋的事情,不能连累相王李旦,一旦失败了我独自承担不能让我父亲受牵连。第二件事情,我父亲这个人比较优柔寡断,他没有那么决断,一听说我们要造反,别,别干了,别干了,这种情况下我们听还是不听,如果我父亲不同意咱们这么长时间就白准备了,坏了咱们的大事。
所以无论如何没有必要跟我父亲讲,所有的事情我一人承担。您看看有了这句话大家立刻就安定下来了,您就说具体怎么办,于是李隆基就把它和太平公主制定的所有计划向大家从头到尾非常清晰的传递了,从情报准备到发动政变的具体地点,到哪儿集合,一直到最后如何捉拿维持政权,这些党羽全都记画得非常周详,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什么,下一步去做什么。您可以对比一下中宗李显和太子李重俊发动政变时候的表现,跟李隆基他完全没法比,李隆基所有的表现都跟唐太宗李世民非常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