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二战前的V. Rigsby线圈炮,超越时代的高科技武器
电磁炮从它的原理问世至今已近两百年历史,与今天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的研制电磁炮不同,在这两百年中的大部分时候电磁炮都只是少数才玩得动的高科技,就连德国也在二战期间涉及这方面,但没有取得实质成果。不过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倒是成功的研制出一款电磁炮。

这款电磁炮是由德克萨斯州的发明家Virgil Rigsby设计,虽然这门电磁炮(暂且称它为炮吧)仍然还不足以在实战中使用,但比起之前那些实验室的产物已经进步了很多。
这款电磁炮属于电磁炮大范畴中的线圈炮,也就是通过电磁线圈产生磁力,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不断地给弹丸加速,由此实现弹头高速出膛。

在那个电子技术还不够先进的年代,V. Rigsby线圈炮更多采用机械式的结构,当装填炮弹发射的时候,缠绕在枪管上的无数段线圈就会依次工作,当弹药进入一段线圈时,此段线圈断电不产生磁力,与此同时机械式电力触发轮结构给下一组线圈通电,产生的磁力吸引弹药向前运动,如此循环的给弹药加速,在不产生后坐力的情况下让弹药以高速度出膛。
随着弹丸速度的不断加快,它通过线圈的速度也在加快,因此机械式的圆盘状触发轮的通电时间会相应地缩短,以便于给弹药最佳的“吸引力”。

线圈炮的炮管并非金属,而是用硼硅玻璃制成,这是因为金属会干扰线圈的磁力,而硼硅玻璃不会有这方面的缺陷,并且相对其他材料来说它的硬度也算不错,耐热性能也还可以。
按照设计,这款电磁炮能够以大约150发每分钟的射速开枪射击,根据测试,它在射击时会发出和.22子弹射击时差不多水平的噪音(应该是指.22手枪弹)。

尽管这款线圈炮得到了当时一些主流媒体的报道,并对这种武器大加赞赏,不过它并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这是因为V. Rigsby线圈炮也有和其他电磁武器一样的缺陷,那就是耗电量巨大。
V. Rigsby线圈炮使用电容提供射击时所需电力,电容设备充电时间长,而且充满电量后也经不起几轮射击。另外射击时线圈产生高温,要是按照理论中持续射击模式操作,很容易就烧毁设备。

在付出了如此大代价的情况下,V. Rigsby线圈炮发射的弹药也不过跟常规枪支一样,这种高投入低回报的设计显然不具备实用价值,而且其本身并没有什么技术亮点,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增加电磁线圈的笨办法解决问题,不断地给弹丸加速达到杀伤需求,至于电力供应、散热等问题则没有解决。
放眼当今,各种类型电磁炮的基本原理早已不是秘密,网络上也能找到不少民间大神自制电磁武器的案例,但是严格的军用电磁武器仍然受制于电力供应,无法满足实战所需的射击要求,尽管已经有军舰实验性的装备了它,但也是在“牺牲”其他舰上电器设备供电的情况下才勉强维持电磁炮的能量消耗。

以上世纪30年代的水平来看,V. Rigsby线圈炮无疑是绝对的“黑科技”,它虽然算不上里程碑式的设计,但也是将电磁武器实用化的重要尝试,属于早期的产物。也正是它有诸多的技术障碍没有解决,至少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短时间里看不到解决的希望,因此它没有得到重视,对于军队来说,常规武器才是研发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