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鬼本石头记》第82回:王熙凤病求千翼方,林黛玉闷作十独吟
前排提醒:本专栏针对的是认为鬼本为“真本、底稿”以及到处宣扬的人,如果你只是单纯地喜爱鬼本,自娱自乐的话,那我尊重你的喜好。你也没有必要点进来了。谢谢配合。
但哪怕我如此说了,肯定也有人不看专栏便给我扣帽子。我想说的是,一本书的作者是谁、作者背后有怎样的故事与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完全是两回事。就像《西游记》作者也有争议,可是目前没有绝对的证据能够推翻吴承恩,所以姑且称之。但是没有人会认为《西游记》写的就是吴承恩经历过的事。同样,“曹家说”只是红学界的观点之一,从未成为主流被写进语文书。“悼明说”也只是索隐的观点之一,索隐还有例如“清宫秘史说”等观点。
所以鬼本为什么不是索隐,为什么不是“悼明说”(如果你是明粉自然会明白)。因为它俩的差别在于,索隐是认真研读了《红楼梦》原著,并且不会篡改原著,不会伪科普历史,也不会自称为“真本,底稿”。
我尊重每一个人基于《红楼梦》原著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前提是你得尊重原著,如果是通过篡改原著、杜撰脂批、伪科普历史所得到的观点的话,那么对不起,我不认同。
正文开始:

1.小鹊不是赵姨娘的丫鬟么?
原著第73回:却说怡红院中宝玉才睡下,丫鬟们正欲各散安歇,忽听有人击院门。老婆子开了门,见是赵姨娘房内的丫鬟名唤小鹊的。
现如今青天白日好端端的,王夫人特意找来赵姨娘屋里的小鹊去叫宝玉过来?而且只有贾政、王夫人在,根本没写赵姨娘也在。所以王夫人是缺丫头使唤了么?难道她的丫头也如上回一般被宝玉撵出去了?
2.原著第78回:近日贾政年迈,名利大灰,然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因在子侄辈中,少不得规以正路。近见宝玉虽不读书,竟颇能解此,细评起来,也还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就思及祖宗们各各亦皆如此,虽有深精举业的,也不曾发迹过一个,看来此亦贾门之数。况母亲溺爱,遂也不强以举业逼他了。
所以这里又是怎么回事?贾政精神分裂了?
(另外说一下,我目前细细看了鬼本3回,发现抄袭程高本的地方真的超级多,贾政要宝玉进家墅的情节程高本里也有,不止这些,程高本的人物对话、诗词、药方,甚至家具摆设鬼本都抄了,等我以后会专门作对比的。)
3.王夫人是怎么知道这事的?再说这事儿过去多久了?黛玉那时候几岁?现在几岁?你读完《红楼梦》前80回没有发现黛玉是变得越来越成熟吗?
原著第8回:(黛玉)一面悄悄的咕哝说:“别理那老货!咱们只管乐咱们的。”
所以这李嬷嬷是怎么听得这么真切的?
当然肯定有人说这里是黛玉“尖酸刻薄“,所以李嬷嬷事后“蓄意报复”,那我们看脂砚斋怎么说呢?
原著第8回:李嬷嬷道:“你可仔细老爷今儿在家,提防问你的书!”[甲戌侧批:不入耳之言是也。甲戌双行夹批:不合提此话。这是李嬷嬷激醉了的,无怪乎后文。一笑。]宝玉听了这话,便心中大不自在,慢慢的放下酒,垂了头。黛玉先忙的说:“别扫大家的兴!舅舅若叫你,只说姨妈留着呢。这个妈妈,她吃了酒,又拿我们来醒脾了!”[甲戌侧批:这方是阿颦真意对玉卿之文。]一面悄推宝玉,使他赌气;一面悄悄的咕哝说:“别理那老货!咱们只管乐咱们的。”那李嬷嬷也素知黛玉的,因说道:“林姐儿,[甲戌侧批:如此之称似不能通,却是老妪真心道出。]你不要助着他了。你倒劝劝他,只怕他还听些。”林黛玉冷笑道:“我为什么助着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杯,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知。”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甲戌侧批:是认不得真,是不忍认真,是爱极颦儿、疼煞颦儿之意。]说道:“真真这林姑娘,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你这算了什么呢!”

4.我的天哪。贾政都没和妙玉有过交集,居然看中了妙玉?而且妙玉是带发修行的尼姑,是贾家邀请来的,还比宝玉大6岁。贾政疯了?
5.我是没从原著中看出来贾政不喜欢黛玉,黛玉与宝玉闹别扭之后经常说“我告诉舅舅去”,而且原著第76回写:(黛玉说)实和你说罢,这两个字还是我拟的呢。因那年试宝玉,因他拟了几处,也有存的,也有删改的,也有尚未拟的。这是后来我们大家把这没有名色的,也都拟出来了,注了出处,写了这房屋的坐落,一并带进去,与大姐姐瞧了。她又带出来,命给舅舅瞧过。谁知舅舅倒喜欢起来,又说:‘早知这样,那日该就叫他姊妹一并拟了,岂不有趣!’所以凡我拟的,一字不改都用了。

6.贾家祖上和妙玉祖上认识?有很多人是凭借原著第41回妙玉知道贾母不喝六安茶来推测的。但是同一回中还写妙玉一早便在等待着贾母诸人来到,很显然妙玉早就得到了消息,第40回写李纨得知贾母要游园后可是从侵晨开始就起来准备了,那你觉得会没有人告诉妙玉贾母避忌什么么?
那好,我们就算贾家祖上与妙玉祖上认识。可原著在第17回初次提到妙玉时便写道:又有林之孝家的来回:“采访聘买得十个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连新做的二十分道袍也有了。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摸样儿又极好。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她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她师父临寂遗言,说她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所以她竟未回乡。”
看到了吧,妙玉是因为自小体弱多病才出的家,出家后这病才能好。所以贾政的意思是要妙玉还俗去死?

7.好么,到现在才公布,俩人才见面?前面干啥了?而且贾政一个老腐儒跑去见一个清净修行的年轻尼姑…这里真是怪怪的,《红楼梦》一书中可是明确写过女子得避开外男的(只有贾母说自己老了,太医问诊时不用隔幔子),更何况就算按鬼本所说妙玉祖上与贾家祖上认识,妙玉此时也是邀请来的客啊…

8.去读读原著第78回,相信我你会发现惊喜的

9.嘶…“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的湘云竟然会说出宝玉宝钗成婚…


10.我竟不知贾政还有这样大的本事!
原著第9回:原来这贾家之义学,离此不远,不过一里之遥。原系始祖所立,恐族中子弟有贫穷不能请师者,即入此中肄业。凡族中有官爵之人,皆有供给银两,按俸之多寡帮助,为学中之费。特共举年高有德之人为塾掌,专为训课子弟。
相信我,去读读原著第9回以及程高本第81回,你又会发现惊喜的。

11.对,我前面所说的鬼本抄袭程高本家具摆放就是在这里…大家去读一读程高本第81回。


12.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焦大醉骂是在原著第7回吧,秦可卿是死在原著第13回吧,那贾蓉有怨恨贾珍,不听贾珍话的心理应该早有了吧。
可是
原著第29回:贾珍道:“去罢。”又问:“怎么不见蓉儿?”一声未了,只见贾蓉扣着纽子从钟楼里跑了出来。贾珍道:“你瞧瞧他,我这里也还没敢说热,他倒乘凉去了!”喝命家人啐他。那小厮们都知道贾珍素日的性子违拗不得,有个小厮便上来向贾蓉脸上啐了一口。贾珍又道:“问着他!”那小厮便问贾蓉道:“爷还不怕热,哥儿怎么先乘凉去了?”贾蓉垂着手,一声不敢说。那贾芸、贾萍、贾芹等听见了,不但他们慌了,亦且连贾璜、贾扁(原字为左玉右扁)、贾琼等也都忙戴了帽子,一个一个从墙根下慢慢的溜上来。贾珍又向贾蓉道:“你站著作什么?还不骑了马跑到家里,告诉你娘母子去!老太太同姑娘们都来了,叫她们快来伺候。”贾蓉听说,忙跑了出来,一叠连声要马,一面抱怨道:“早都不知作什么的,这会子寻趁我!”一面又骂小子:“捆着手呢?马也拉不来。”待要打发小子去,又恐怕后来对出来,说不得亲自走一趟,骑马去了,不在话下。
原著第63回:贾蓉当下也下了马,听见两个姨娘来了,便和贾珍一笑。
原著第64回:却说贾琏素日既闻尤氏姐妹之名,恨无缘得见。近因贾敬停灵在家,每日与二姐、三姐相识已熟,不禁动了垂涎之意。况知与贾珍、贾蓉等素有聚麀之诮
(经评论区网友指出,我有一处忽略掉的鬼本的错误。贾环是宝玉的弟弟,贾蓉贾蔷既然管宝玉叫宝叔,所以鬼本的蓉、蔷二人倒跟贾环称兄道弟?)


13.好嘛。鬼本还真是一点礼仪制度都不懂。被撵出去的伶人可以随意进出大观园打架、堂堂敕造荣国府被一群强盗闯入,这里也是,彩霞已为人妇,她能去哪儿?哪儿敢收留她?古时候女子离家那么容易?!

14.我是搜遍了百度也没搜到与《千翼方》有关联的医书,麻烦知道的朋友在评论区告诉一下,感谢。
但我觉得鬼本编这段情节没有用。因为鬼本的凤姐最后不是死于血山崩,而是上吊。

15.又来了。这个我前面已经论述过了,详情请看第3条。

16.怎么回事?王夫人变成宝黛党了?
原著第28回: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儿见了元春所赐的东西,独她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幸亏宝玉被一个黛玉缠绵住了,心心念念只记挂着黛玉,并不理论这事。
这里有人说,这段根本没写王夫人有什么反应啊。
那么我们来看,宝钗有这样的心理是在什么事情发生了之后?
元妃独独赐给宝玉、宝钗同样的礼物。
依《红楼梦》草蛇灰线的叙事手法,还用我再说什么吗?

17.接着抄吧,我都已经懒得一一点明了…



18.这是鬼本里黛玉所作《十独吟》。
平仄大乱、立意浅薄,意思都没说明白,还是诗呢。盖上人名你能猜出来哪首是咏哪人么?别说盖上,就是敞开,我也看不出来啊。
具体的对鬼本《十独吟》的赏析在这里,非常全,有兴趣的话大家看看
https://b23.tv/qJ3Y4KT

完事儿,可累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