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闲谈杂记:念头通达,纯级分化。

2022-04-03 19:14 作者:锁骨虾  | 我要投稿

闲谈杂记:念头通达,纯级分化。

通过一开始的参照小宇宙爆发的某部番为题材,构建星河螺旋虚影观想物。

在结合中西方关于阵法的理念,布设出具有中西合璧理念的阵图,构建理解中的天地形态解读,形成一种彼此呼应式的联动。

在一次次的观想塑型中,于心灵世界中开辟混沌黑暗。

通过敏感感知状态的协作,抽理杂思臆想。

使得杂思臆想,在每一次的运作中,趋向于纯化。

然后成为一个个纯级意念分类。

抽丝剥茧的分离它们。


这么做的好处是,你的目的性会变得更明朗。

同时也能更快的思考问题,并同时快速预演出这个事件的因果关系,从而在目的明确的前提上,更快的察觉出后果,从而避免掉不必要的损失。

随着不断的纯级化管理应用,你会并发出更多的热情,去培养出有兴趣的方向。

从而节省更多的思考时间。

当你习惯后,你会发现自己貌似获得了超能力般,见一物,遇一事,自然而然就能看清脉络,从而快速的理清利害关系,从而避免掉不必要的损失。


当然,这种状态也有不好的时候。

那就是看的太清楚了,从而带来困扰。

不是知道的太多,而是看的太清楚。

一切都是利益,一切都是因果,一切都是交易。

从而导致对于情与义,会产生异差审视状态。

然后进入太上忘情境界,变得冷血冷性。


长久的处于此状态,会导致一种不被大众理解的精神病症状态。

从然诞生出虚无感。

然后慢慢变得,没有爱别人的能力与被爱的察觉。

从而进一步产生出对于人间情义的,不常规理解。

然后进入偏执状态。

因为,你会觉得这没什么不好。

也不会觉得自己很虚无,就是有点不讲情义。

只注重利益。只看结果。

对于过程不在在意。


有些人可能是因为环境的因素导致的。

也有些人是个人成长经历导致的。

也有些人可能本身性格就是如此。

都不好确定所有成因。

但呈现出来的状态都差不多。


有些人可能因为看的太清楚而沉迷。

也有的人因为看的太清楚而厌世。

也有的人因为看的太清楚而成为闲云野鹤。

同理,人与人不同。

请不要一味的,以同理而定论。



在修行中,太上忘情是一个你必然会去经历的过程。

只有搞明白何为无情,你才能更好的明白何为情。


就像悟因果一样。

无情为因,为何无情?

无情为果,为何无情?

有情为因,为何有情?

有情为果,为何有情?


你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上有一部分人,他们天生知道爱,也知道如何去爱。

也有一部分人,他们哪怕是穷极一生,也不明白何为爱,又如何去爱。


而我就是那一个天生不懂情为何物,不懂何为爱,也不懂怎么去爱的人。

追逐了很久,步入过太上忘情。

在忘情中也时长深思什么是情。

明明大家都说着,身在福中不知福,那什么是福啊?

就跟爱一样,意义不明。

而想要知道什么是福,那就得搞明白什么是灾。

而想搞明白什么是灾,就得学明白什么是吃亏。


一直懵逼着理解人们常说的错错错。

不管学习什么,理解什么,应用什么。

听的最多的就是你错了。

但他们又不会告诉你,你错在哪?

总是一副高人一等的感觉。

何为错?何为明?何为知?何为行?何为动?

你们总说着去行动。去做事。

但做错了,你们又不去指明。

总是高人一等的错错错。

然后,随意一句,去悟,去学。

去哪学,学什么,怎么悟,悟什么。


做人真的好难。

有时,你需要无情。

有时,你需要无义。

有时,你需要无情无义。

有时,你需要有情有义。

这还只是做自己。


面对别人。

有时,你需要虚情假意。

有时,你需要嘘寒问暖。

有时,你需要虚以为蛇。

真的很虚伪。

装作自己都厌烦的自己。

表现出自己很喜欢自己的状态。



心灵成长较慢的我,心灵不成熟的我,能做什么?

每天的事情也就是在无聊时,维持观想物的持续存在。

在空闲时间进行冥想,一步步的完善主体框架,解读出应和现实的更深层次的天地理解。

并以每一次的解读理解的深入浅出,进行修感。


锻炼六识的敏感程度。

然后随着感知的加强,一步步的在现实环境刺激与内心情绪在音乐的同步刺激下,在通过部分影视小说作品,在不影响观想物的运行的前提下,在浅层意识区域构建奇幻的个人剧情演绎。


这个时候会在心灵中,因为不同的念想,得见不同的情景空间。

每一次的因动心起念而产出的情景空间,都是不同大小的区块空间。

看起来它们没什么不同,在每一的个人臆想中也凸显不出空间的概念。

但,每一次的代入体验,都会使得这些重复被应用到的空间得到扩展。


一开始可能只有一个片段式记忆,随着不断的在同一事件的幻想臆想,你会觉察这个空间慢慢的变得很大,也越来越清晰与真实。

当然,如果你并没有进入敏感感知状态,那么你是不会敏锐的发现空间的存在的。

你只会带着比较深的体验感,代入进你个人的臆想中。

这个时候的我们,并不会有怀疑的心态。

这个时候的我们是全心全意的代入式体验。

就如同梦境一样,在某种左右机制下,随着代入感的加深步步沉迷于,如梦般的不出离状态。

和梦有着一样特性是,会随着念头的变换而产生出不同的情景再现。

同时也会因为一定环境的刺激,而产生出更丰富与更真实的记忆残留。

没错,这就是幻想。

唯一与梦的不同,就在于记忆层面的存留度以及清晰度上。


梦,很多人都做过。

但很难有人能完整的记忆梦。

如果有人可以完整的记忆梦,那只能说明这个人的精神力量比较强大,或者说神经反射敏感比较敏锐。

可以说,这个人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人。

因为只有善于捕捉细节的人才能很好的于记忆层面记录学习。

并不能说明这个人一定聪明,但一定学识过人。


但是,太过注重细节,也会有不好的时候。

因为记忆太好,很多恐怖,惊悚类的,容易引起自身不适的记忆将很难忘却。

从而带来精神压迫,从而进入一种精神内耗中。

更深一层的压迫内心的反射弧度,从而给心理承受较弱的人带来,内心世界的病变。

从而不能很好的与内心世界沟通,从而产生出由内而外的抑郁情绪变化。


很多事情时候的忘却,也只是忘却一些表层记忆。

当条件达成时,因由外在的不确定因素的渗透,从而唤醒深藏于深层世界的记忆片段。

而这些片段因常久的经过意识与思维的应用,从而发生开灵状态。

一步步的在外在的意识思维,不可见的角落中蒙根发芽。

然后一点点的在梦境的牵引下,一步步的与外在意识层面合一。

成为着我们自己心声的它,随着每一次的阅读理解,逐步同步成长。


如果,不是刻意在意,它都会以被我们忽视的情况下运作的。

一切都是那么合理,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

同时,也是在某种预感下,选择向自己内心探索的我们的疑惑,这个内心的声音是什么。

是我们也不是我们。

不是我们也是我们。

很多人对其的理解与称谓都不同。

这些都来源于自己向内求的本愿。



体会每一次的动心起念,抓住念头,代入进个人幻想中,开始更深一步的观想物塑型。

一步步的进入更深层次内心世界。

这些观想物会成为一个个阶梯,指引着你探索更深层次的内心。


通过深入的探索心灵时,你那止不住的臆想会成为一种阻碍。

所以在深入心灵世界前,你需要先学会一定程度的纯化念头。

不要听信别人的话,去忘却。

因为你忘不了的。

只有通过一次次思考一个个念头,使得它们构建出某些完善体系,才能使得它们被淡忘掉。

也是因为一个个被现有信息所完善,你才能一点的纯化它们,从而在意识思维层面分离它们。

它们的淡忘,并不是消失。

而是现有信息条件不足,无法进一步构建体系。

也因为自身的需求趋向性侧重点不同,而被自然而然的被动选择性忽略而已。

当未来,你的知识层面富足了,这些被淡忘的较完善体系,又会在需求的条件下从新浮上心田。

但这个时候也无需担心什么了,因为它们已经经过纯化处理,不在那么杂乱而难懂。

闲谈杂记:念头通达,纯级分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