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考生不了解的公务员行测答题顺序
“田忌赛马”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孙膑看到每个品级的马匹实力不相上下,但田忌的马比齐威王同级别的稍弱,于是调换了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结果竟反败而胜。由此典故,对于各位同学备战考试有何启发呢?

近年来公考热度飙升,但无论每个岗位报考的人数有多少,参加考试的人数有多少,在去除临阵磨枪、家长逼迫报名以及心理素质较差的考生之后,能够进面的人数还是原来那些。正所谓高手过招,胜负在一瞬间。仅存的这部分实力相当的候选人,每个人临场的发挥,策略的改变,很有可能就会影响结果,决定成败。

这里引出了考生们经常问到的:我应该以什么顺序作答?
行测考试科学的地方就在于它考查内容的全面性,包括了常识,理科,文科。人无完人,每个人有自己擅长的一部分,必然也会有薄弱的环节,那么在考试的时候自然就会拉开差距。很多考生在复习和考试的时候就不会把握这一点,所以会出现使尽了全身的“蛮力”,却依然与“成公”失之交臂。并非不是你复习的不到位,更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你没有在考场发挥出你最大的优势!

每位考生擅长的模块不同,每个人在考试的时候作答顺序可能都不太一样,但总体上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考虑精神状态。“百日寒窗”终于到了考场,大家不免会有些紧张,这是人体生理的自然现象。填写完姓名考号,深呼吸三次,将心态稍作平复,保留一丝适当的紧张,静候开考铃声。大脑工作是需要时间逐渐提升到高度活跃状态的,一开始并不适合完成难度较高的模块。因此,出题人也非常体谅大家,经常在各种考试中把常识题目排版到第一个模块。我们不妨大大方方收下这份好意,快速的将常识部分完成。
其次,考虑题目难度。行测的难度,不仅要看题目本身的难度,更需要大家算一笔账,每分钟我们能拿到多少分。言语、判断、资料之所以成为行测三大基本模块,就是因为难度适中,分值适中,是我们拿到高分的基础。这些题目只需考生逻辑清晰,头脑清醒,依照方法技巧,按部就班,我们就可以放在考试中间的部分。而像数量关系这类的题目,难度较大,对于很多学生来讲做起来既浪费时间又难以保证正确率,那这些题目就可以放在考试靠后的位置。
再者,考虑自身优势。大家在备考复兴中要对自身的优劣势有深刻的了解,知道哪些部分是自己擅长的,哪些部分确实是做起来吃力又保证不了正确率的。比如有的同学判断模块可以做到又快又准,那就可以在完成常识模块后,马上投入战斗,给其他模块留出更多地时间,这样便可以在接近尾声时更从容的思考其他难度较高的题目。以此类推,三大模块的顺序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调整。当然,数量模块如果是你的优势,当然可以放在“最舒服的时间段”把它高效完成。
最后,考虑临场变化。如果遇到某个模块明显难度高于往年,做起来比较吃力,此时也不要急躁,更不要气馁。题目对所有考生都是公平的,其他考生同样会吃力。此时一定要放平心态,可以适当延长本模块时间3-5分钟,但不可“与敌过多纠缠”,通读题干两遍后若无解题思路,大可跳过。等其他模块完成,回过头来思考,说不定豁然开朗,找到新思路。
同学们可以根据以上方法,在模拟考试中不断试验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希望大家都能在考场上临危不乱,顺势而为,发挥自己的优势,掩盖自己的劣势,高分进面,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