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二十四节气?其实没有几个中国人真正了解。
广百宋斋
2023-07-29 18:36
考古学界、历史学界、古天文学界的低劣超乎正常人类的想象。二十八宿是黄道坐标,而不是赤道坐标,这个问题对照史料文献记载的先秦时代天文历法特征,可谓一清二楚,毫无疑义。
《汉书·律历志》记载了一份用十二次、二十八宿测定二十四节气的数据,无可置疑地表明二十八宿就是黄道坐标。
什么是二十四节气?其实没有几个中国人真正了解。
二十四节气的本质,是太阳周年视运动轨迹在黄道大圈上均匀分布的二十四个节点。
按现代天文学黄经值来标记,是这样——
立春,黄经315°
雨水,黄经330°
惊蛰,黄经345°
春分,黄经360°/0°
清明,黄经15°
谷雨,黄经30°
立夏,黄经45°
小满,黄经60°
……
《汉书·律历志》的“次度表”不用黄经值,而是直接用二十八宿的宿度来标记节气点所在。
大雪,在斗宿十二度,则斗宿十二度黄经255°。
冬至,在牛宿初度,则牛宿初度黄经270°。
二十八宿一圈标记下来,二十四节气都全了。
二十八宿不是黄道坐标是什么。
中外学界的低劣愚蠢真是令人发中指。
《汉书·律历志》的“次度表”不但用二十八宿来标记二十四节气,还标记了“十二次”跟二十八宿的对应关系。
但是,难以理解,自汉代以来钦天监,以及中外学界,居然就认定了“十二次”的首“次”“星纪”起于斗宿十二度!
苏州藏石刻《天文图》,韩国藏《天象列次分野之图》,清晰地表明“星纪”中是恒星牛宿一。
恒星牛宿一不但是“星纪”中,而且是牛宿的起点。
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实际上,自华夏文明于公元前16163年正式创设黄道坐标二十八宿以来,牛宿一一直是牛宿的起点,从未变过。
知道了牛宿一是牛宿的起点、“星纪”的中点,就可以顺利推证二十八宿和十二次的精确划分。
2500多年来,失传绝技由我复活。
由牛宿一是牛宿起点、“星纪”中点,可推证斗宿十一度正好是“星纪”起点,女宿七度是“星纪”终点和“玄枵”起点。
简单的算术题——从“星纪”起点到牛宿一,从每一“次”起点到中点,固定是黄经15°。
二十八宿总宿度是365.25度,每度=0.98562628°。
15°=15.21875度。
从牛宿一数过去,星纪起点正好就是斗十一度。
“次度表”叙录斗宿十二度是大雪,黄经255°。
斗宿十二度跟牛宿一相距14.25度,黄经14.04517°。
因此牛宿一黄经269.04517°,即269°2′42.6″。
用高精度专业天文软件如Stellarium一查,牛宿一黄经269°2′42.6″,是且仅是公元前520年(天文年-519年)。
这就是说,“次度表”是公元前520年的天文实测记录。
2500多年来,中外学界没有任何人懂得“次度表”的准确情况。
最可悲的是,西方学界甚至不知道“黄道十二宫”就是“十二次”,是根据二十八宿来划分的,因此这帮文盲悍然指认黄道十二宫是古巴比伦发明的!
一旦知道“黄道十二宫”是根据二十八宿来划分这一事实,立即就知道古巴比伦文明受华夏文明的影响。
颛顼时代,将“星纪”列为“十二次”的首“次”。
颛顼设定的这个“量天尺”很有趣,“日至其初为节”,即太阳周年视运动循行到每一“次”的起点时,就是二十四节气的一个“节”。
当循行到每一“次”的中点是,正好是十二地支的正位,即每个地支正位正好对应一个“中气”。
颛顼实施“十月历”,以阴历十月为阴历年年首,以阳历立冬为阳历年岁首。
颛顼既然将“星纪”定为“十二次”的首“次”,那么星纪初斗宿十一度就是立冬点,黄经225°;星纪中牛宿一就是小雪点,黄经240°。
牛宿一黄经240°,是且仅是公元前2629年。
因此颛顼元年是且仅是公元前2629年!
看看,颛顼大爷在遥远的公元前2629年,就是实施了精确的天文观测,颁行精确的阴阳合历。
在公元前2629年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能找到颛顼大爷的丝毫影子?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伪造的假古建、山西陶寺“古观象台”,居然试图通过柱缝测时令,居然还只能测得20个时令,居然妄称这是二十四节气的源头!
华夏儿女,一定要清楚颛顼大爷是谁。
颛顼尊号很多,埃及学学界的文盲们一个都认不得,胡乱释读为Huni。
颛顼大爷的尊号,一个释读是“鹑火”,一个释读是“坤复”(夋喾),还有一个释读是“圣莲法王”,以卦命名的尊号是“谦否”,谦卦否卦对应“立冬”。
颛顼大爷,建造了宇宙中最大的帝王大冢“胡夫金字塔”!
精确掌握颛顼大爷制定的十二次、二十八宿、黄道十二地支及其对应关系,就可以横扫考古学界、上古历史研究界、古天文学界、埃及学学界。
“官科”、“主流”在大爷面前必站立不住,必像一地又鸟拔的毛被风吹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