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考博真题参考书资料

2023-03-10 14:44 作者:考博小贴士  | 我要投稿

比较法学博士点: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

(1)有些院校内部信息,官方是不会公布的,比如材料审核标准,复试面试评分标准,论文要求,教育背景等。

(2)不管是博士考试还是申请考核制,论文都是硬实力。所以有读博意向的硕士期间一定要不遗余力发论文,多出科研成果。最好是提前两年就开始准备。

(3)名校博导名额紧张,基本都是1-2个。每年报考前导师基本已经预定好了人选,联系比较晚的需要排队等,再等1年2年甚至3年。所以有志读博的一定要要做规划。

(4)博士报考,考试成绩的决定性并不是很大,综合实力+院校资源关系,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5)现在大部分院校都实行“申请-考核”制,申请资料撰写(学术简历+研究计划+其他资料)很重要,之后才能联系导师“套瓷”,还有就是命题规律和侧重点,这些都是育明辅导内容。

关于考博你需要了解下面内容:

1. 为了保险起见,目标院校一般最多选择三个,太多了你也没精力应对。选择的原则是考试时间不冲突、距离相近、参考书目相似的院校。 2. 你是愿意去研究所还是去高校呢?一般来说,研究所的科研氛围较浓厚,但生活有些枯燥;而高校相对活跃,掺杂着科研和教学,氛围稍淡。其实,不管你选择高校还是研究所,关键看你愿不愿意静下心来做事情,这才是最重要的。 3. 选择什么样的导师?导师对于你读博期间能否能做出成绩至关重要,好导师让你向往科研,差导师让你厌恶科研,这就是差距。自己寻找导师很盲目,犹如大海捞针。一个捷径:征求你的硕导或身边的导师的意见,让他们帮忙推荐一下。如果你早就有考博意愿,还可以通过参加讲座、学术会议的时候遇到一些导师,比如在会议茶歇的时候可以有礼貌地向他们请教科学问题或者询问考博事宜,借此给导师留下印象。在获得导师允许后可以专门拜访,这都比邮件沟通要高效的多。

招生目录

申请材料

(1)“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政审表”、“专家推荐信”(通过网上报名系统下载后打印填写),专家推荐信由推荐专家亲自封入单独信封并在封口处骑缝签字;56

2)有效期内的二代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复印在同一页中;

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习成绩单(应届生须加盖教务或培养部门公章;往届生可从个人档案中复印,加盖档案管理部门公章);

4)已获硕士学位者,提交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学生证复印件,在国外或港、澳、台地区获得学位者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复印件;拟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必须提交由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出具的可以提前毕业的证明;

5)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6)攻读博士学位研究计划书(研究计划应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包括研究主题、已有基础、基本思路、预期目标等),字数不少于5000 字;

7)申请人认为能够代表自身学术能力的代表性中外文专著、论文、调研报告等材料和能够证明自身外语水平的材料;

8)同等学力考生提交 2 篇所报考学科(或相近研究领域)全国核心期刊上独立发表的学术论文。考生除应提交上述材料外,还应提交报考学院和专业所要求的其他材料,具体规定详见报考学院制定的实施办法。

1.学校招生章程中需要提交的所有材料;

2.本科、硕士阶段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按期注册的学生证复印件,国外或港、澳、台地区获得学位者需交验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证书复印件;

3.专家推荐信两封。申请人须有两位专家作为其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的推荐人,两位专家组成需为: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导师 1 位、外校具有高级职称同行专家 1 位。如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指导教师与所申请导师为同一人,2 名专家的组成须为:外校同行专家 1 人;中国政法大学同行专家(非报考导师)1 人。

推荐信应由推荐人亲自密封在信封中,并在封口处签字;

3)外语水平证书或成绩证明复印件。

缺少材料或材料不清晰、不完整,报名无效;所有报名材料概不退还。申

请人在复试报到时须提交申请材料中复印件材料的原件,交学院予以核实。

考博相关真题

一、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法律行为的效力 2.善意取得制度

二、论述题(共25分)

1.法定解除权制度

三、案例分析题(共20分)

甲和乙旅行社订立旅游合同结果旅游服务,严重不符合合同约定,还强买强卖不然不让走;甲被迫买了很多东西才可以离开;商店住宿宾馆是乙旅行社自营的,因为没保安,导致甲放在宾馆的3w的表被隔壁餐馆的服务员偷走了。最后一天去机场的时候,乙旅行社的司机因为违反法规导致车祸甲大腿受伤。

问题: (1)服务严重不符合合同约定,甲大腿受伤。甲分别请求谁承担什么责任 (2)乙的表被偷可以找谁承担什么责任以及法律依据 (3)甲可不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以及法律依据。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考博真题参考书资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