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Billboard正式官宣进入中国

2022-08-11 14:59 作者:PeterCai彼得  | 我要投稿

本周Billboard正式官宣进入中国,我猜,这就意味着会有官方团队落地,会有中国版杂志上线,会有独家专访、合作舞台,以及会有中国区榜单发布。

 


首期封面已经预告了,不出意外是王嘉尔。



Billboard总裁迈克·范(Mike Van)也表示,“Billboard正式进入中国十分振奋人心。我们期待为中国音乐人创造一个平台,将他们独特的音乐与艺术创意带给全世界的乐迷。”


为此,他们也搞了很大动作,除了在微博买下高位热搜,



还找了众多国内一线歌手助阵打call。



按理说,作为一个关注公告牌十几年的老粉,我应该感到高兴,但我今天写这篇推送的目的不是为了帮它呐喊助威,请容许我小心眼一次。


billboard榜单,又名《公告牌》,1894年在美国诞生,可以说是欧美圈最具权威的一份单曲排行榜,Top 100不仅称霸美国乐坛,也是全世界音乐人挤破头想在上面有一席之地的一个平台。它还有个自己的奖项,跟格莱美、全美音乐奖并称为美国三大音乐奖,霉霉(Taylor Swift)就拥有29座billboard奖杯。所以,能登上这个榜单的歌手和歌曲,往往就意味行业顶端以及当下最火。



而问题也正出在这里。


虽然每周榜单的结果由包括销量(实体&数字)、电台播放量、以及线上流媒体数据等综合数据产生,但不可否认,它一个是由美国的团队决定统计规则(已更改过数次,新规则于2021年12月宣布,并于2022年生效),美国的编辑团队筛选封面与内页内容,输出美国对流行音乐优劣的定义的杂志。


任何歌手与团队想要跻身其中,就必须符合它所要求的优秀与正确。说白了,就是由它来定标准。



关于产业竞争,我常听到一句话,低端做产品,中端做技术,高端定标准。billboard一直以来就属于音乐产业中定标准的那一部分。


给大家举几个不恰当但能帮助大家理解的例子。


好比时尚圈,最受大家推崇的往往是《Vogue》《ELLE》《Harper’s BAZAAR》《COSMOPOLITAN》《GQ》等欧美杂志。它们即决定了何为高端、何为奢侈品、谁是高端人士、甚至连对美的定义也由它们承包了。所以久而久之,当我们联想到欧美的人与产品,往往都能将他们与高端、顶级、奢华、名流等挂钩,一方面当然是因为他们的产品足够优质,但也有长此以往的灌输,以及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印象。而这些杂志的影响力则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又比如政治圈,订阅量最高的通常都是《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等英美杂志报刊,它们几乎垄断了全世界的舆论,影响着各国精英,很多人视它们为权威,作为国家治理与国际地缘政治的重要参考。所以,由它们决定了什么是国际正义、正确的意识形态与普世价值,影响控制你的文化和价值观,而小国与小的媒体则很难跟它们竞争话语权,导致在国家博弈的时候增添了许多困难。



同理,作为音乐圈的指标性杂志,《billboard》和《Rolling Stone》(滚石杂志)等也象征着美国在这个领域的统治权。世界各地的音乐人、乐评人与业界人士都会将其视为评判优劣的重要参考,流行音乐的指标。毫无疑问,它们都会默契地指向将格莱美当做流行音乐的殿堂,歌手们的终极理想,尽管这些年大家对它有许多诟病。此外,甚至连美国的各种音乐节、各个颁奖礼、杂志编辑们的一丝褒奖都会被当做各地音乐人的重大成功,这其中就有《公告牌》和《滚石》等杂志媒体推波助澜的作用。



说到这儿,就让我想到之前Netflix帮BLACKPINK做的一部名为《BLACKPINK:LIGHT UP THE SKY》的纪录片,除了科普四位成员之外,最让我觉得匪夷所思的是,导演居然将参加科切拉音乐节作为她们的最大成就与事业巅峰。甚至都不是获得格莱美奖,而是仅仅参加了美国的一个音乐节,就称其踏上了世界之巅,真正迈向国际化。



虽说Coachella是美国加州本土三大音乐节中最大的,每年能吸引欧美国家数十万人次参加,但它真的就能代表国际么?得到欧美国家8亿人口的认可,就是国际巨星的评判指标了么,那剩下的70亿人算什么?我觉得值得大家思考。


另一个例子,就像当年张靓颖参加了奥普拉的脱口秀,而后出口转内销,被国内媒体铺天盖地地报道,奉为“举世瞩目”的成就一般。在09年我也觉得真的很了不起,而现在回想起来,这背后的逻辑也值得商榷。



扯远了,我知道肯定会有人说我太狭隘太自大,音乐无国界,内娱很糟糕之类的话。


但我还是想善意地提醒一下,我知道有一些同行的好朋友也在关注我,我很感激。对于Billboard正式进入中国的事我想说:既然它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核准许,那想必一定是希望其能对国内行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


就像早年国内引进了苹果手机与组建苹果供应链,对后来华为小米OPPO和VIVO的崛起带来的帮助,以及近年引进特斯拉之后,对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等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奋起发展起到的鲶鱼效应与促进作用。



Billboard有其成体系的一套统计标准,也有经年累月累积的审美评判准则,这些都是值得国内相关从业人员学习的。例如在他们今年的新规则中,宣布将不再计算其Hot 100和其他排行榜的批量专辑购买量。也就是说根据新规则,每名客户每周将计算一次歌曲和专辑的数字销售。以保障榜单的可信度和权威性。虽然后来遭到BTS粉丝质疑是针对她们,但Billboard还是这么做了。这些在制度上的精进改革和对真实性的追求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但与此同时,也不希望大家因此觉得一劳永逸,奉billboard为尊就算了。而是希望包括由你榜、浪潮榜、网易云音乐榜、豆瓣榜单等在内的国内榜单在学习中成长,逐渐搭建自己的世界级平台,一代人做不到那就两代人,直到最终由中国塑造全世界的音乐审美观为止。 


韩国人可以没有这样的抱负,因为kpop终归只能是附着于欧美流行乐之下的分支。这与韩国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上严重受到美国牵制有关。



而中国不同,通过这几年的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生物战、舆论战,乃至香港台湾问题都可以得出,国家是势要与美国在各领域一较高下的,音乐作为娱乐产业的重要组成也不能例外。我们不能期待它一蹴而就,但搭建台阶的每一步都要有人去走。


最后我想说,我很欢迎billboard能正式进入中国。但我期盼它能成为终结西方人的审美霸权的一个契机,刺激国内的音乐行业发展,形成体系催化出平台。



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像手机界的华为小米、新能源车界的蔚来比亚迪一样的国内平台,在群雄逐鹿中脱颖而出,完成时代赋予它的使命。



更多欧美资讯,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号!


关于Billboard正式官宣进入中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