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安徽 向春而行 | 安徽潜山:痘姆有一只世界上最早的兔子 受万人瞩目
经历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世纪,一只小巧玲珑的兔子和一位常年在祖国山川脊背上行走的古动物学大师于一块有缘之地相会了。这位大师是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李传夔教授,这只兔子叫安徽模鼠兔,这块有缘之地在安徽省潜山市痘姆乡求知村杨小屋。
1977年,李传夔教授在痘姆乡求知村杨小屋发现了这只模鼠兔的化石,经研究,这只模鼠兔生存时代为距今约6200万年的早古新世,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兔形动物。因此,这只模鼠兔在目前来说,是兔类的祖先,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只兔子。
这只世界上最早的兔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专家通过化石将它复原了出来,它的模样娇小可爱,一身的毛细长光滑,很有质感,有一对竖起的短且圆的耳朵和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最有特点的就是它的牙齿,看它的上颌有前后两对门齿,前一对个体较大且终身生长,这个特征和现代的兔子是一致的,现代的兔子也有终身生长的门齿,这也揭示了兔子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就是它需要不断磨牙,以免那对终生生长的门齿长得过快,影响到自己进食。如果这只模鼠兔有一条长长的尾巴,那就像极了老鼠,这可能也是称它为模鼠兔的原因之一吧。
一块化石还原的不是一只普通的兔子,而是一只世界上最早的兔子,是兔子的祖先。有许多古生物爱好者慕名而来,来看这块安徽模鼠兔的生存之地。当地十分重视古生物文化,也专门还原了这只模鼠兔,在求知地质陈列馆里就能看到这只模鼠兔的身影。(潜山市文化旅游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