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军靴发展史及图鉴

Kampfstiefel,现在正式称为Kampfschuhe,是士兵在战斗中穿的皮靴或皮鞋。在德国和瑞士的武装部队中,"Kampfstiefel "这一术语已经很普遍。这种鞋过去和现在都与作战服一起使用,也用于世界各地军队的阅兵式和军事游行。这种鞋在德国曾经也被称为 "大皮靴(Kommissstiefel)"。过去,奥军士兵也被德国士兵称为 "战友系带靴Kamerad Schnürschuh",因为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已经穿上了系带鞋,而不是类似德国士兵穿的长筒靴("Knobelbecher")。根据国家和军队单位的不同,传统鞋类中,如长筒靴或系带鞋等以现代形式至今仍在各种场合中使用
在德语国家,现在在军队中搭配作战服的鞋类是非常结实的,而且基本上是防水的皮革系带鞋,防滑橡胶鞋底有很深的花纹。在德国,"战斗靴 "一词被俗称为Knobelbecher或系带鞋。
军靴和军鞋已经被认为是德国军队中作战步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早在19世纪,它们就成为医生、矫形师和鞋匠的研究对象。例如早在1905年,皮鞋制造商们就在柏林举行的军靴竞标中展示了他们的最新型号和改进型。时至今日,军鞋也被认为是民用鞋类功能设计的典范。它们被视为地位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成为时尚元素之一。

长筒靴

行军靴1866款
靴子(Schaftstiefel)或行军靴,后来被俗称为 "Knobelbecher",于1866年首次被普鲁士军队的步兵所使用,这在当时不乏批评之声。但这种不适合骑行的靴子在当时的平民生活中早已流行,也已经被许多军事单位所使用。从1807年9月5日起,普鲁士近卫军开始穿着过膝靴,它也是1811年普通步兵营的基本装备之一,靴子随着时间的变迁地成为军官和士官的标志,普鲁士军队中不断有新的分队采用这种装备。例如,1813年2月3日,为自愿参加的猎兵分队配发了过膝靴。从1819年4月22日起,在普鲁士士兵可以穿短而软的靴子,而不是系带鞋。但是短靴必须被裤子盖在里面。从1864年开始,短靴也可以套在裤子外面。由于这种靴子被证明非常实用,1866年3月1日,最高内阁命令(Allerhöchste Kabinettsorder)推出了12至14英寸高的行军靴,即1866型。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后,其他邦国为步兵引进了普鲁士短筒靴,直到1870/1871年,在普鲁士才允许使用所谓的双球鞋楦?(zweibällige Leisten),就像拿破仑战争时代那样。这意味着士兵得到的是一双已套在鞋楦上的鞋子,因此没有考虑到矫形方面的问题

这一事实使得此鞋声名狼藉,即使在后来鞋子的脚型适配性依旧是讨论的焦点。普奥战争结束后。1870年普鲁士军队关于带绑腿的靴子/鞋子的评价之一是:"[chlechte Stiefel werden auch künftig sich bereits vor dem eigentlichen Ausbruch des Krieges herausstellen und müssen vom Bataillon umgetauscht werden.“]"。此外,系带鞋也遭到了冷遇:"在波西米亚的战役中,我们的士兵起初急切地穿上了缴获的奥地利鞋,但很快又把它们扔到一边。这款鞋需要良好、耐用的长筒袜和绑腿,否则会使脚踝与皮革摩擦,并在恶劣天气下受伤。然而,要了解到良好的鞋履与其穿着者的表现和健康之间的关系,花了很长时间才在精英军官队伍中引起反思。1885年,长筒靴的批评者仍然主张采用老式的系带鞋和绑腿(Gamaschen,)。因为他们认为,多数情况下只有量身定做的靴子才会让穿着者感到舒适,而且从健康的角度来看就算是劣质的鞋靴也不会对使用者的健康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即使是系带靴的支持者也不得不承认,系带靴不能提供足够的防湿保护,而这又是长筒靴的一个优势。保护小腿免受机械冲击,使灰尘和石子更难进入也是优点,在黑暗中穿戴也很方便。缺点是有可能卡在坚硬的土壤中,以及由于靴子被浸湿或保养不善而造成的其他问题。而系带靴则会让泥土、卵石、水、雪和昆虫进入。此外,鞋带很容易断裂。19世纪的许多医生都很关注这个问题。为了解决最初被批评的鞋楦合脚性,德国军队在1909年左右总共有133种不同的鞋楦,这与未来新兵的精确脚型测量相辅相成。但是在军事危机或战争时期,当部队必须迅速集结时,不能不考虑到鞋楦匹配的问题。这意味着许多士兵被迫穿着不舒服或不适合的靴子行军。
行军靴是与长袜或裹脚布一起穿的。在1910年之前,行军靴被染成了黑色,但是随着1910年新的野战制服的发行,靴子和其他皮革装备都是以天然棕色皮革制成发放的。然而,战争时期的残酷经验导致在1915年重新规定靴子和皮革要染成黑色。步兵靴的总高度在14英寸到16英寸之间,靴筒由两部分组成,两侧有接缝。 两条4.7英寸(l2厘米)长的带子连接在靴子内部的两侧,起到拉紧作用,以便穿上它们。这些带子是由织物或皮革(1916年)制成的。靴子皮底上钉有35至42个镀锌钉子。1.2英寸(3厘米)的鞋跟是用钢加固的,有点像一个小 "马蹄铁"。在战争的后期,皮革的短缺让人们要求用几层木头来制造鞋跟。起初,只有守备部队装备了这种经济型靴子,但后来它们也出现在前线部队中。1866型靴子一直被使用到战争结束时期。





后鞋掌铁


行军靴1922款
随着1919年5月5日临时国防军制服的确立,以及1920年12月22日颁布的关于防卫军制服的介绍性法令,行军靴已经停止使用,并且--在新的长筒靴问世之前,这种鞋已经被系带鞋所和长筒靴取代。直到1922年6月14日的法令才重新推出了与第二帝国时代类似的涂黑的行军靴,以及系带鞋。和以前的型号一样,新靴子的靴筒由两部分组成,每部分都在侧面用接缝拼接起来。1933年,这种靴子在短期内让位于另外一种全新的型号。

带扣靴(绑腿靴)1933款
20世纪30年代初,很明显,在防卫军(Reichswehr)中有相当数量的新兵患有各种脚疾。军医诊断了各种病理畸形及其继发性疾病。1932年,66%的新兵在行军劳累后出现脚部溃疡,20%的新兵则是脚踝扭伤。脚趾甲内嵌也是一个问题。除了骨科和卫生问题外,许多新兵难以适应陌生的军鞋,这导致了脚部溃疡等问题。这些最初的问题被归咎于大规模生产的民用鞋,与定制的鞋不同,它没有考虑到穿戴者的个人脚型,因此往往会助长脚部畸形
1933年除了推出了新的野战服和勤务服外还包括一个新的靴子款式,该款式于1933年4月1日推出。在1932年的部队试验中,这款靴子由结实的卡其色织物制成,带有皮革饰边,是长筒靴和系带鞋的结合。靴子从脚跟到靴筒上沿高度在35至39厘米之间,鞋带系至脚踝高度,之后延伸至小腿的上端皮革可以用扣子扣上。皮鞋下部总共有10到14个孔,从脚踝处往上有20到24个挂钩。在鞋的上边缘,又有一个单一的穿孔。金属穿孔和挂钩被黑色或棕色的赛璐珞(塑料\合成塑料)覆盖着。整个鞋底和中底(Die ganze sowie die halbe Sohle )都是用最好的方背革[牛背部特别结实的皮革](Kernleder)制成的。根据靴子的大小,平均有35个钉子被敲在中底上。马蹄形铁鞋掌嵌入到鞋跟下,它由电解镀锌钢制成。 新的靴子旨在弥补行军靴的缺点。但是在长期使用后,靴筒会因挤压导致坍塌。还有人抱怨说这靴子越穿越难看,而且因为靴筒不紧,水可以从上面渗透到靴子里。在医学界看来,这种带有几乎及膝高的绑腿系带靴也不理想,因为太紧的绑腿会扰乱血液循环,经常使用绑腿也不经济。此外,靴子上部的扣子会在树丛、灌木丛或铁丝缠绕中妨碍穿戴者,甚至断裂。在日常服役中,扣子上的钉子也会摩擦到制服外套的布料。由于步兵靴没有证明它的优势,1935年重新采用了行军靴。但是,步兵靴仍然在训练和后备部队中使用,并在战争期间穿着。










行军靴1935款
重新推出的Knobelbecher(行军靴)与它的前辈1922型在制造方式略有不同。现在的靴筒不再由两个皮革部分组成,而是通过一块皮革在靴背面借由两条缝线和一块拼接带缝合而成


行军靴1939年款
根据1939年11月9日陆军最高统帅部(OKH)的命令,德国国防军推出了M35长筒靴的缩短版。为了节省皮革,靴子的高度从32至41厘米降至29至35厘米。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有几个。一方面,这是因为自1933年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篡取政权后,军队规模持续膨胀,随之而来的是对军靴的需求急剧增加,以及制服协会数量的大量增加。由于这些原因而形成的节约皮革的趋势在1937年已经导致了民用皮革消费的下降,尽管军靴产量增加了。另一方面,人们很快就发现,在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发动了其支持者口中不得不进行的对波兰所谓边境入侵的的特别自卫反击军事行动

后,皮革的消耗量飞速增加,这种天然材料在未来必须更加节约地使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5年开始对原本天然皮革颜色的靴子进行涂黑。但魏玛防卫军(Reichswehr)和后来的纳粹德国国防军(Wehrmacht)命令供应商的鞋子交货时没有被涂黑。穿戴者的任务仍然是在第一次部署前,将自己鞋靴涂黑。正如1940年陆军和海军条例公报(Heeres- und Marineverordnungsblatt)中的HV Bl. Part B 190 No.24, 4的规定所阐明的。穿着定制的矫形鞋且没有得到服装补偿的国防军成员,如果被认为需要,可以由国防军出资制作带有额外矫形功能的长筒靴。这一规定适用于国防军的所有部门。这样一来,用结实的牛皮制成的骑兵靴的基本价格增加了42%,而步兵的行军靴,主要是用淡色皮革制成的,则增加了38%。从1943年起,出于节约皮革的考虑,国防军成员的矫形定制鞋在维修时只能装上橡胶鞋底。自制服装(军官)和战争伤残者除外(HV Bl. 1941 Part B p. 474 No. 736)。与当时许多国家的军靴一样,行军靴的鞋面一般使用淡色皮革。
根据1943年9月29日的命令(LV43,第1823号),完全停止向德国空军发放长筒靴。系带鞋取代了它们的位置,旧存货的靴子仍然被使用。













带绑腿的靴子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长筒靴(Schaftstiefel)是德国和苏/俄军队装备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俄罗斯,它至今仍是士兵装备的一部分。除了鞣制的长筒靴之外,早在德皇时期就已经发行了带绑腿的系带靴。
1860年前后,德意志各邦国的军队经常穿着带绑腿的系带靴,但也已经穿上了靴子。步兵的绑腿通常是由轻质小牛皮或粗羊皮制成,长度超过小腿,可以在外面扣上。士兵们自己购买的羊毛长袜,或者--如果没有长袜--脚上的裹脚布与鞋靴一起穿。
即使在 1866 年 3 月 1 日推出 1866 型行军靴后,以前与短靴一起穿着的带绑腿的系带鞋仍将继续作为备用装备穿着。然而这一要求在 1867 年 3 月 16 日再次改变。与行军靴一起停止使用的短靴现在取代了系带鞋。
帝国时代最古老的系带鞋,必须作为备用鞋类带入战场,由淡色皮革和防水帆布与皮革饰边组合而成,鞋底采用皮革结构,鞋面本身由帆布制成,背面有可见的皮革加强接缝。从系带开口(Schnüröffnung )直到前缝( Vordernaht.),靴子内侧还有一个皮革加强筋。自 1887 年以来,所有鞋子都已上蜡。随着 1893 年 6 月 1 日型号的推出,这款鞋完全由皮革制成

系带鞋1906款
1906年,一种新的系带鞋取代了此前使用的1893型号,自从新鞋面世以来,高层决策者们一直在呼吁以绑腿-系带鞋的组合代替长筒靴穿着,并最终由军队条例强制执行。为了与这些淡色系带靴相配合,1908年1月16日最高内阁命令引入了由原色皮革制成的淡色绑腿、鞋带以及黄铜扣件。非常结实并涂有油脂的多脂鞋面革/浅色皮革(Fahlleder)是由植物鞣制而成的,在中欧的温带条件下,它的优点是在寒冷时能保持脚部温暖,在炎热时能隔热,从而不会使脚发烫。其缺点是需要更多的养护,因为如果处理不当,它更容易变硬,因此会影响士兵的行军能力。由于浅色皮革对热量也很敏感,因此不得在热源附近“强硬”干燥。1908年批准的绑腿缠至膝盖骨下方5厘米处结束,除了侧面的扣子外,还有一条皮革鞋舌,士兵在鞋跟前的鞋底下穿过,并通过连接在侧面的刺扣将其拉紧。

系带鞋1914款
整个战争期间,德国士兵的标准装备是M.1886型靴。然而,这种靴子在战壕里很容易被石头和泥土从靴子的顶部进入。士兵们发现,带有腿部包裹的短靴在保持靴内无碎石方面更有优势。德国的大部分皮革都是进口的,但由于英国的海军优势,在进口方面受到了严格的限制。随着皮革供应的减少,德国军队向自带靴子的士兵支付补偿费用,这些靴子往往是低矮的。在战争后期,军队不得不接受低矮的靴子,因为皮革的供应无法跟上对行军靴的需求。
战争开始时的短靴是M.1914 系带靴。之前的型号,M.1901,是一种侧面系带的鞋子,但在M.1914中改为顶部系带,在1917-18年期间,很可能就看不到了,因为在前线靴子短缺的局面往往超过三个月。
M1914年的系带靴应该能很好地系在脚踝上,和行军靴一样,它们是以原色提供的,但经过长时间的磨损,会变黑。鞋底是由厚重的皮革制成的,并镶有钉子。





轻型和重型系带鞋,1919款
1919年5月5日规定了魏玛防卫军的制服,1920年12月22日颁布的关于魏玛防卫军制服的介绍性法令,该法令中接手了1919年为骑兵制定的重型系带靴。这种鞋要搭配马裤和缠绕至膝盖以下的绑腿(包裹性护膝)一起穿。根据1922年6月14日的法令,一种行军靴--类似于德意志第二帝国时代的行军靴--被重新引入,取代了沉重的系带靴。1919年,一种 "轻型系带鞋 "也进入了军队,从1922年起,它取代了重型系带鞋的位置,现在只被称为 "系带鞋"。这种鞋的制作流程与沉重的系带鞋一样,但有一个较轻的鞋底。并且鞋子是在没有嵌入鞋钉的情况下交付的。但允许对鞋子进行升级,当然载具驾驶者例外。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采用了在鞋底嵌入钉子的方案。

系带鞋1928款
1925年和1927年,部队测试了一种新的系带鞋型号,1927款基于旅游鞋的形状设计,随着1928年5月4日条例的颁布,这种染成黑色的新鞋被引入武装部队的所有部门,其内衬是由帆布制成。这只皮靴大约有13至15厘米高,后面有一个提环,帮助穿着者穿上。靴子顶部有四对快速系带钩,底部有五个带孔的鞋眼,由黄铜板制成,上面有黑色赛璐珞涂层。上面这张来自德国一家服装店的1935年历史照片显示了这种靴子。鞋底的钉子和鞋跟的铁杆与长筒靴的相同。这些系带鞋的鞋面皮革由Mastbox(大牛犊方格粒纹鞋面革)组成


系带鞋1934款及43、44型
随着1934年2月6日的法令(HV 34,第64号)的颁布,采用了战争期间也曾使用过的浅色皮革制成的鞋。钉鞋的设计与1928年的型号相同。根据大小,它的鞋帮有14至16厘米高,背面有一条两厘米宽的带子,系在一个环上,目的是为了改善鞋子穿脱的情况。随着1940年1月24日的命令(HM40,第163号),该环形结构被取消。鞋面是用鼹鼠皮做的,鞋头得到了加固。该鞋鞋面共有十个鞋带孔,上半部分共有八个鞋带钩。最上面的钩子位于鞋帮边缘以下一厘米处。在战争后期4组鞋带勾被鞋带孔所代替。按照当时的惯例,士兵在第一次部署前必须将鞋面涂黑。
二战中德军步兵使用的系带鞋最初由1928年和1934年的型号组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地使用各种来源的缴获鞋靴
与德国国防军的现代化长筒靴相比,例如德国海军的海靴2000除了短缺外还存在以下问题 ,在1945年之前只使用一流的原皮加工制造,以便在抛光后达到光滑、有光泽的表面。通过压入所谓的 "Elknarben"(麋鹿的疤痕),诸如荆棘和铁丝网造成的伤痕等小瑕疵可以在德国国防军的作战靴中 "隐形"。在这种制造工艺中,通过人工印制的图案使鞋子或靴子看起来具有像颗粒般的表面结构。
由于战争期间持续的短缺经济,带绑腿的系带鞋被越来越多地发放,尤其是从1944年开始。最初,只有纳粹国防军的山地部队穿着带短绑腿的登山鞋,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步兵也使用这种鞋。此外,还有使用防水帆布制成的短布鞋,可以用两个皮舌和两个扣子来固定。德国国防军的军官也被允许穿系带鞋和黑色的皮鞋,而不是靴子。
M43是在1943年推出的,用来取代更昂贵的行军靴。它们和M37靴子一样坚固,然而,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对它们进行了一些简化修改。
主要变化是将鞋高从16厘米缩短到甚至13厘米,并将鞋面上的钩子换成了孔眼。鞋孔的数量从6个到8个不等。 在这个型号中,鞋跟上的金属钉减少了,同时鞋跟和鞋跟之间的接缝也被覆盖了,制造商标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印在内侧的NRBN号码。
自1944年以来,M43靴子的特点是,在鞋面外侧缝有鞋跟,或在鞋面周围有接缝,以及有内底的靴子,上面只看到没有接缝的钉子。经过这种改造的靴子通常已经被称为M44。
M44靴子没有特有的鲨鱼鼻,鞋头的前端更高,更硬。有一些型号的靴子在鞋头有外部加固,就像意大利的靴子一样,这种加固是用绒布缝制的。很多时候,M44靴子在鞋面内侧或外侧的上部缝有一条布条或毡条,大约2厘米宽。
43\44型我没找到明确的图片就不发了













从皮革到橡胶鞋底 - 1942年至1944年
最初的德国的长筒靴有一个皮革大底,由钉子和鞋跟铁('马蹄铁')保护,以防止磨损。真皮鞋底在高温下对皮肤更友好(避免皮肤真菌),因为释放的汗水可以更好地被清除。防滑钉鞋底的优势在越野时尤为明显。然而,在鹅卵石街道和沥青路面上行走时,金属会发出噪音,这在城镇挨家挨户的战斗中是一个明显的缺点。然而,许多纳粹德国的战争对手的鞋子也有这个缺点。例如,在北非经历了糟糕的体验后,美国陆军于1942年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为步兵推出了 "III型勤务鞋"。这种系带鞋是带橡胶或钉子鞋底的。直到1944年1月,经过改进的美国靴子型号才开始批量生产,它完全采用橡胶鞋底。相比之下,英国军队在整个二战期间继续采用带钉子的作战靴。只有在某些单位和任务中,才会使用带橡胶底的靴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苏联的皮靴就已经配备了钉子式橡胶鞋底,由于原材料的短缺,从1940年11月起,数百万双皮靴被迫采用人造皮革制成(所谓的 "Kirza靴")。德国国防军的决策者们显然确信,橡胶鞋底会降低士兵的行军能力,但但出于短缺经济的考虑,必须开始将士兵的鞋子换成橡胶鞋底。1942年的一项法令表明了这一点(HV Bl. 1942 Teil L S. 27 Nr. 48)。报告指出:"由于皮革供应紧张,W型鞋[国防军鞋]的鞋底不得不使用橡胶底材料。然而,为了不危及国防军自制服装的行军能力,只有户外鞋类(黑色低帮鞋、浅黑色系带鞋、短靴)的鞋底是橡胶底材料。在德国海军,所有在船上执行任务时使用的自穿鞋都必须继续用皮革做底。" 到1943年秋天,原材料状况进一步恶化后,尽管人们普遍反对橡胶鞋底,但德国总参谋部不得不放弃迄今为止所珍视的穿着普鲁士带钉长靴的传统。在所有部队,靴子也将让位于系带鞋。1943年9月29日的一份德国空军命令(LV43,第1823号)在这方面提到了一种 "军队行军绑带鞋"。 [31] 1943年11月9日,决定在1944年春季前发放第一批带橡胶底的作战靴。带橡胶鞋底的鞋类开发只被允许用几周时间来完成,并且要尽快开始。帝国经济扩展办公室制定的一般条件包括使用1940年在萨克森豪森集中营设立的跑鞋司令部
[在战时经济中,不得不越来越多地使用替代材料。新类型的男女街头鞋以及后来为德国国防军设计的带有橡胶鞋底和其他皮革替代品的系带靴,都要在实际条件下进行耐久性测试。一些制造商和供应商为此目的在他们的场地上建立了一个测试跑道,或在他们自己的场地上以其他方式进行新产品的磨损测试。一些制造商似乎发现使用集中营的囚犯更节省成本;他们每天只需支付6帝国马克。从1940年5月开始,帝国经济发展办公室在萨克森豪森集中营的点名广场周围设置了一条测试跑道,该跑道有7种不同的路面,长约700米。
被分到鞋匠分队被认为是一种惩罚,因为囚犯的食物很差。每个囚犯每天要跑40到48公里的距离,大致相当于一个马拉松的长度。曾经由 170 名男子组成的惩戒队里的一些囚犯也不得不背着沉重的背包进行测试。据保守估计和目击者的叙述,每天都有10到20名囚犯在这些材料试验中死亡。除了党卫队的成员外,帝国经济部里的一名文职官员也参与监督了这次行动。]
然而,由于业界提出的改良建议,橡胶鞋底的引进被推迟到1944年春天以后。1944年1月,德国鞋类制造商协会Gemeinschaft Schuhe接管了国防军军靴的所有管理职责。现在,陆军、海军和空军的不同型号的鞋子要实现标准化,以便使生产标准化成为可能。因此,第一次为三个部队以及党卫军开发了统一的系带鞋。对集中营囚犯不人道的鞋类测试被推迟到 1944 年秋天,测试结果与预期相差甚远,以至于那些负责人质疑整个测试流程和部分运送到集中营的鞋类,以及这种鞋类的生产条件。至于总参谋部也出现了不满情绪,1944年9月5日,在一次关于鞋业共同体制定的 "1944年最后期限 "以及迄今为止提供的鞋样和测试方法的讨论中爆发了不满。最后,根据1944年4月26日的法令(HV 44B,第253号),宣布新的鞋子 "仍在开发中",其 "预期 "名称为 "Einheits- (Schi) Schnürschuh",由于战败而未采用。原本打算配合新开发的圆腰长裤穿着使用

二战中的冬靴
为西欧战区设计的滚钉鞋和长筒靴一般不适合在寒冷的东欧穿着。德国士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东线的经历已经表明了这一点。在这个地区典型的严寒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士兵明显感觉到,钢钉会迅速将靴子内的热量传导到外面,这加速了脚部的冷却,从而导致冻伤的发生。因此,只要有机会,士兵们就会采购毛毡鞋垫,此外,相关负责人开始从在苏联的第一个冬季战斗中吸取教训,并在俄罗斯传统毛毡靴的基础上设计鞋子。从1942年开始,德国国防军生产了相应的型号,这些靴子的鞋底与短筒靴Knobelbecher相同,但有由灰色羊毛毡组成的毛毡鞋垫,脚踝附近是由灰色羊毛毡制成。在这些靴子中,钉子式的皮鞋底没有被钉上钉子,有些还有橡胶鞋底,并且它们可以有避震器和脚后跟铁掌,就像后来的联邦国防军的长膝靴。此外,德国国防军还有皮革加固的高帮鞋,其中部分鞋面的皮革被毛毡取代,可以通过两个带扣的皮革鞋舌收紧。这些套鞋的鞋底是由木头制成的。雪地靴和草编套鞋一样有名,因其可以被哨兵使用。当时的困难是生产所需数量的物资并将其送至部队。由于冬季物资往往匮乏,德国士兵往往不得不依靠缴获的苏联物资。
冬季毛毡靴







冬季哨兵靴







长袜、短袜。裹脚布
与德皇的军队相比,纳粹德国军营里的服装店为德军士兵标配了四种尺寸的灰色羊毛长袜。此外,执勤时还提供裹脚布。针织袜是由所谓的汗毛制成的。这种未清洗的绵羊毛来自刚剪完毛的动物,其中含有羊毛脂。 袜子开口处一般是白色,很少是绿色的。随着1938年2月11日的命令(HV 38C. No. 109),长筒袜被重新命名为 "袜子",这更清楚地表明军袜是长筒袜的缩短版本。根据1939年11月25日的法令(HM39,第870号),根据不同的编织方法,尺寸也用一到四个白线制成的十字线迹来表示。1944年6月7日的命令(HV 44B,第247号)使所谓的 "芬兰人的袜子 "投入使用,这种袜子的编织没有脚跟。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军队在21世纪初仍然没有使用袜子。裹脚布是一块布,必须非常小心地裹在脚上,以避免行军时出现压力点,从而导致疼痛。在战前和战时,德国的服装店也会出售裹脚布。它们的尺寸为40×40厘米,由未包边的白色双面抽丝棉绒布制成。在没有袜子的情况下,德国士兵会穿上裹脚布。医生们还建议在靴子里面袜子外面裹上裹脚布,这在德皇时期已经是惯例了。在许多情况下,长筒靴搭配使用裹脚布被认为对士兵健康更为有利。正如一战东线所经历过的局面一样,士兵应该在袜子和靴子之间应该包上几层报纸以应对严酷的冬季
Polizei 绑腿(除了这号色号外还有其他颜色的绑腿)
由于对皮革短缺的担忧,1940 年初的条例规定了在野外穿着的系带踝靴,而 1940 年 8 月的附加法规引入了与系带踝靴搭配的新帆布绑腿。由警绿色帆布结构制成,带有黑色皮革表带和黑色皮革加固


Styrian绑腿



WH (Heer) 绑腿


伞兵1936-1945
相比之下,德国国防军的伞兵,以及后来的猎人突击队(Jagdkommando)和猎兵部队的成员,都装备了系带战斗靴。因为带有鞋带,因此更加牢固合身。战争期间,黑色的战斗靴被修改过一次。第一款鞋的鞋面是粒面皮革,以及外面有十二孔的皮鞋带。鞋底也是由皮革制成,有一个鞋跟和一个由异型橡胶制成的半鞋底。在第二个型号中,它也是由发黑的粒面皮革制成的,12孔鞋带已经被移到了鞋正面上,就像现代作战靴一样,而且最初计划的橡胶鞋底也最终被取消了。采用坚固皮革制成的外底由磨平的钢销加固。所有现代作战靴,包括联邦国防军的作战靴,都可以追溯到这种早期的伞兵靴。除了许多其他变化之外,现代伞兵靴还具有异形耐磨橡胶鞋底
早期型








后期型








后续还有电加热飞行靴、非洲军团靴、军官靴、骑兵靴、山地靴,本期图片上限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