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何评价济远舰管带方伯谦

2020-08-02 22:06 作者:白露贰番艦  | 我要投稿

     方伯谦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主要针对他在甲午战争时期丰岛海战和黄海海战中的表现:(1)丰岛海战中他到底是逃跑还是诈降,期间有没有挂白旗以及日本军旗。(2)丰岛海战中日舰“吉野”到底有没有被“济远”的尾炮击成重伤。(3)黄海海战中,他是临阵脱逃还是确实所有火炮均已损坏,无法继续作战?(4)为什么方氏后裔方俪祥又会说是刘步蟾害死了方伯谦?

方伯谦

     光绪二年冬,船政选派第一批留学生赴欧洲考察,方伯谦入选。三年启程赴英,留学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校,习驾驶理法。四年毕业,派上军舰实习,先登英国东印度舰队旗舰恩延甫号,后应方伯谦自己要求,改登士班德号,留学生洋监督斯恭塞格称其为水师中聪明谙练之员。

     1881年,调入北洋,委带镇北号炮舰。翌年,先后调任镇西炮舰、威远练船管带。十年,中法战争爆发,方伯谦受命率威远留守旅顺,方伯谦请于险要处修筑炮台,并亲自监造。炮台建成,即名之为威远炮台。威远炮台虽较小,但费用低廉,开支仅数千两,当时颇受好评。时值朝鲜发生“甲申政变”,丁汝昌率舰队赴朝,方伯谦指挥“威远”随行,驻朝鲜马山浦。十一年九月十九日,调任新购巡洋舰济远号管带,旋因援护朝鲜有功,经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奏保,升补游击,并赏戴花翎。

     1888年,因功免补游击,以参将尽先补用。同时,与林泰曾一起赴天津,会同周馥、罗丰禄等议订《北洋海军章程》。翌年初,李鸿章奏保方伯谦升署北洋海军中军左营副将,仍充济远管带。十七年五月,李鸿章第一次到威海检阅海军事竣,奏准以方伯谦办海军出力,赏捷勇巴图鲁勇名。1892年初,署缺三年期满,实授北洋海军中军左营副将。

     光绪二十年四月,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是月下旬,丁汝昌派济远、超勇二舰护送叶志超、聂士成军赴牙山,以济远方伯谦为队长。

     当时,朝鲜牙山、仁川等处,日本军舰及运兵船往来不绝,其所运之兵马、枪炮、弹药、水雷、旱雷、电线、浮桥等不可胜数。日本当局之欲挑起衅端,昭然若揭,方伯谦见状,遂上书李鸿章,提出五条建议,其中与海战有关者二事:一、谓海军战舰,合则力厚,分则势单,未决裂前,宜速召聚一处,遇有变局以便调遣,若以数船分驻仁川、牙山,港道分歧,三面倭兵可到,若倭以浮雷顺流而下,必遭暗算。且我聚各船于威海、旅顺,有事则全队出北洋巡弋,若遇倭船,便于邀击。至收泊之处,依于炮台,以固北洋门户,边疆自不至为所扰,主张将北洋水势化零为整,以基地为依托。二、谓当速筹添战舰,倭之敢轻我中国者,以我海军战舰无多,且皆旧式,不及其新式快船、快炮之利。倘我添行速率之船多艘,并各船上多添快炮,则彼自闻而震慑。书方上,日本就挑起了战争。

     丁汝昌根据李鸿章的命令,又派济远、广乙等舰护送运兵船至牙山,增援叶志超、聂士成军,以方伯谦为队长。六月二十二日晚,方伯谦获悉日本舰队将于第二日开到,遂令不堪作战的“威远”先行返航。六月二十三日拂晓,济远、广乙完成护航任务,从牙山起碇返航。上午7时,行至丰岛附近海面,发现日本军舰吉野、秋津洲、浪速。7时15分,方伯谦下令全舰官兵进入战斗岗位,准备迎敌。7时45分,日舰吉野突然向中国军舰开炮,挑起了丰岛海战。在实力极为悬殊的情况下,济远、广乙二舰沉着作战,多次击中日舰。激战中,广乙船舵被击毁,伤亡惨重,力不能支,首先撤退。随后方伯谦见敌我力量悬殊,下令转舵向西北方向驶避。日舰“吉野”从后追来,方伯谦下令挂白旗,后又令加挂日本海军旗。不久,运兵船高升和运输舰操江误入战场,与济远迎面驶过。日舰浪速转舵拦截高升,秋津洲回航追逐操江,吉野继续尾追济远,逼近至2500米处发炮猛击。济远水手王国成、李仕茂等使用150mm尾炮,向吉野连发4炮,命中3炮,吉野顿时火起,船头低俯,不敢前进,于中午12时43分转舵撤退,济远得以撤出战场。此次海战,广乙搁浅自焚;运兵船高升被击沉,船上千余名中国官兵殉难;运输舰操江被日舰掳走。

     回到威海后,丁汝昌曾向济远管带方伯谦及舰上官兵详细询问作战情形。并于六月二十八日向李鸿章报称:方伯谦查却敌保船,全恃此炮,水手李仕茂、王国成为功魁,余帮放送药送弹之人亦称奋勇。昌已传令为首李、王赏一千两,余众共一千两,告谕全军,以为鼓励。”至于方伯谦在海战中的表现,褒贬不一。先是李鸿章于七月初六日致电丁汝昌,说方伯谦牙山之役敌炮开时躲入舱内,仅大二副在天桥上站立,请令开炮,尚迟不发,此间中西人传为笑谈,流言布满都下。接着,清廷又于七月十一日颁谕,以管带济远之方伯谦,于牙山接仗时鏖战甚久,炮伤敌船,尚属得力,着李鸿章传旨嘉奖。

方伯谦自述

     一八九四年八月十八日午后,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展开激战。海战中,北洋海军的两艘弱舰超勇、扬威先后中弹起火沉没、搁浅。战至下午3时30分,致远沉没,方伯谦即率济远逃出阵外。僚舰广甲见状,也随之逃跑。日本先锋队四舰转而围攻经远,将经远划出阵外击沉。

     一八九四年八月十九日丑刻,济远首先回到旅顺,方伯谦报称济远船头裂漏水,炮均不能施放,驶回修理,余船仍在交战。相隔近4小时,舰队方返回。

     从方伯谦的日志上看:广乙号一开战就自行驶去,给人感觉广乙作战不积极,而济远号孤军奋战的感觉。另外击毙日舰提督,击伤日舰并逼迫其悬挂龙旗而逃,给人很深的反败为胜的印象。舵机损坏,则解释了为什么没有追击的原因。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在详细询问后,向朝廷做了汇报。上海《申报》等根据这方面的报告和消息,刻意写出文章,英雄化方伯谦。可是之后出现了一连串铁证,证明方伯谦的报告存在极大的问题:当时的英国运兵商船高升号,被日舰野蛮击沉,侥幸的是,当时的船长以及北洋水师洋员翰纳根等人遇救脱险,据翰纳根回忆:九点钟,我们看到最前面一只船,挂有日本旗,上面还有一面白旗招展。该船很快向我们开过来,经过我们时,它把旗降下一次,然后又升上去,以示敬意。 而高升号船长也是亲眼目睹:掠过一只军舰,它悬挂着日本海军旗,上面再有一面白旗,这就是中国军舰济远号。
  操江号是一个轻型炮舰,甲午战争时期,主要作为运输舰使用,丰岛海战中被日本俘虏,当时船上洋员丹麦人米伦斯也被一同押往日本,8月14日,其在日本长崎关押地写了一封长信:二十三日早九点,见高升号轮船被日本大铁甲三号拦住,该船距离操江号约3英里。操江管带即行转舵驶回,向西约行一点钟之久,见济远兵船突由一岛之后傍岸驶出而行,与一日本兵船开炮互击。至上午十一点三十分时,该船驶近操江,突改向西偏北二度由操江船头驶过,想离约半英里。济远悬挂白旗,白旗之下是日本军旗,舱面水手奔走仓皇。济远兵船原可帮助操江,乃并不相助,亦未悬旗通知。

济远舰后炮

     当时和济远号一起护航的,还有一只中国军舰广乙号,方伯谦的报告中称广乙号一开战,就自行离去,给人作战不积极的印象。方伯谦并称:但见广乙交战,中敌两炮,船即歪斜,不知能保否。1894年7月底,后勤要务盛宣怀接到一封英文信,在丰岛海战后首次得到广乙的消息。来信中称广乙在作战中受伤,在朝鲜海滩停泊,10多名船员到达牙山,可能已经搭乘一个英国船返回了烟台。9月初,其管带林国祥终于现身,其报告称:其时,济远在前,竟过倭船之侧,倭船并未扯旗请战,及广乙行至日船对面,该船忽开一炮,以击广乙,济远在前,见之并不回轮助战,即加煤烧足气炉,逃遁回华。从一系列证据中看出,济远在开战后不久就逃离战场,期间悬挂了日本军旗和白旗,也没有相助其他中国舰船。这里有几个疑点,第一,方伯谦为什么要伪造报告?

广乙号

     其实当时的状况,临阵逃脱,按照《北洋水师章程》,官员,兵丁临阵俱需勇往直前。如有回顾,畏缩,交头接耳者,皆斩,方伯谦为保全性命不得已伪造报告。第二,方伯谦为什么会表现这么差强人意?贪生怕死?:其实在开战之初,方伯谦表现尚可,但是在大副,二副相继战死之后,尤其大副的鲜血喷到了方伯谦,据说当时方伯谦表情大变,甚至躲到船舱不敢继续指挥,用尾炮攻击的行为,是水兵王国成自行组织的。第三,李鸿章和丁汝昌当时为什么没有处罚方伯谦?这个主要由于当时的环境,当时北洋水师处境很微妙,和李鸿章等洋务派对立的清流保守派,常常借机生事,李鸿章对伪造报告一事不愿声张,就是怕清流保守派借机进行抨击,再加上李鸿章考虑用人之际,临阵斩大将于军不利,所以才饶了方伯谦。

     一八九四年八月二十三日,丁汝昌向李鸿章电告接仗情形:济远首先退避,将队伍牵乱,广甲随逃。若不严行参办,将来无以儆效尤而期振作。李鸿章因而作出奏请:兹据丁汝昌查明,致远击沉后,该管驾方伯谦即行逃走,实属临战退缩,应请旨将该副将即行正法,以肃军纪。广甲管带澄海营守备吴敬荣,亦随济远逃至中途搁礁,咎有应得,惟人尚明白可造,可否革职留营,以观后效。二十四日清政府下令将方伯谦撤任,派人看管候奏参。同日,军机处电寄李鸿章谕旨:本月十八日开战时,自致远冲锋击沉后,济远管带副将方伯谦首先逃走,致将船伍牵乱,实属临阵退缩,著即行正法。翌日凌晨5时,方伯谦在旅顺黄金山下大船坞西面的刑场上被斩首。

丁汝昌

     济远退回旅顺确未得到旗舰定远的首肯,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战场炮烟迷漫,各船难以分清。据方伯谦自称,济远是因伤处甚多,船头裂漏水,炮均不能放,才驶回旅顺修理的。李鸿章认为所说情有可疑,丁汝昌查明所报不实,是否可信。值得注意的是,据1895年上海出版的《中倭战守始末记》一书载,济远舰管理炮务的德籍洋员哈富门辞职回国路过上海,住宿礼查客寓,沪上各国记者询问战事者甚多,当问到济远的损伤情况时,他作出了简短的回答,使我们弄清了三点:(一)济远仅有两门大炮受损,15公分尾炮1门机器受损,不能运动,21公分大炮1门机器也已损坏,炮架不能运动,并不是炮均不能施放。(二)根本未提到船头裂漏水的事,可见乃是子虚乌有。(三)指出我船虽受伤,并无大碍,并非伤重到不能继续作战的地步。所以,济远提前回旅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牵乱船阵:首先,北洋水师的各舰舰速不一,却混编,超勇、扬威二舰未开战已形同脱队,结果一旦接战即陷入孤立,为日第一游击队集火击毁。

     第二,交战伊始,旗舰定远即被日军集火围攻,提督丁汝昌烧伤,信号装置被毁,破坏了旗舰与其他军舰的联络手段,各舰行动不能一致,因此乱阵。第三,日军的本队、游击队夹击战术,以吉野等四艘快速巡洋舰编为游击队,横掠过北洋水师两巨舰,痛击其右翼各舰,击沉超勇、击败扬威后,迂回至清舰侧后,集火攻击致远、经远,因为此时北洋水师指挥系统失灵,各舰各自为战,在日军的灵活夹击战术下,前后不能相顾,导致阵形大乱。综合上述,北洋舰队阵形混乱,并非“济远”脱离队列所导致,方的此罪不能成立。

吉野号

     既然方伯谦逃跑一事证据确凿,那么到底有没有炮击吉野,致其重伤呢。丰岛海战,爱国水兵王国成自发组织水手,用尾炮轰击吉野,传为美谈。方伯谦在报告中提到这一事宜。但是报告由于是伪造的,所以吉野当时是否重伤将沉,提督是否被击毙,这些疑问在随后的发展中才一一揭晓:首先事发后,驻日公使汪凤藻汇报在日本汇报:未言提督亡,吉野沉。然后北洋水师发现,在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保卫战中的吉野号没有丝毫受过重创之后的迹象。直到看到当时日本的资料,才真相大白:日舰吉野舰长源要一有一份追击济远号的详细报告:8时6分,以12节航速尾随济远……济远发射的一枚炮弹在我船首附近形成跳弹,打断一些信号索具。济远号150毫米尾炮射出一颗铁弹,击碎了一部发电机,坠入轮机舱。12时43分,我舰停止追击。济远号洋员哈复门也承认:吉野是小有损伤。而吉野停止追击的原因,则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担心驶离战场太远,靠近北洋水师驻地太近,怕被援军埋伏。也有人说是当时水深越来越浅,吉野吃水太深,怕有搁浅的危险。还有人分析是担心另外两艘日舰面对3艘中国船,怕中国运兵船逃脱,所以回去支援去了。

济远号穹甲巡洋舰

     至于济远撞沉扬威之事:开战时扬威处北洋舰队阵列右翼最外端,济远列左翼最外端。扬威中弹起火后,被迫于2时23分左右向战场东北方向驶避救火,搁浅于大鹿岛附近,被济远撞沉后,管带林履中投海自尽。而济远最早是在致远沉没后即下午3时30分离开战场,即扬威离开战场一个多小时后才向西驶回旅顺基地。这里明摆着一个令人难解的问题:按北洋舰队的布阵来看,扬威位于右翼的阵脚,而济远则位于左翼的阵脚,两者相距差不多在4公里左右,是如何相撞的呢。何况济远是向西南的旅顺方向驶逃,又怎么能与扬威相遇呢。日方的记录为我们解开了这个谜底。

     《吉野舰记事》称:济远、广甲向西北方向逃走。坪井航三的海战报告更指出,它们想要经过沿岸浅海逃走。原来,济远为了避开日本舰群,并不是直接向西南驶逃,而是向西北浅海处绕行,从而撞到了已搁浅在那里的扬威。

     黄海海战中,方伯谦管带济远号,与广甲号分为一个小队,在阵型的左翼,战斗中,济远号迟迟没有就位,引起其他北洋水师水手的怒骂。在致远号被击沉后,济远号逃离战场,一个小队的广甲号也随之逃离。一个洋员称:茫茫如丧家之犬。那为什么方伯谦在众目睽睽之下,仍然要逃跑呢?

     首先,还是其逃脱不了留恋世事的意念。据称。方伯谦宁可管带不做,也不想放弃其家业如或苛求,尽以革职了事,虽一二品或难聚复,而每月薪水数百两依然也。可见,方伯谦过于贪恋尘世,严重影响了他的军人血性,这个或许不能指责方伯谦贪生怕死,但是让他去赴汤蹈火,也是不可能的。其次是当时济远号所在阵型的位置,虽然没有完全就位,但是在致远号被击沉后,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下一个目标就是济远号。自知不敌的济远号,主动逃离战场。然后就是方伯谦自称的借口:军舰上的所有火炮均已损坏,均不能施放。但是战后丁汝昌派洋员戴乐而去登船检查,根据戴乐而的报告:济远号的火炮不像是被火炮击伤,而是用炮锤自行砸坏的。而这一系列事件,彻底激怒了李鸿章和丁汝昌。丁汝昌责怪方伯谦把队伍牵乱。临阵脱逃,将方伯谦革职,收押看管。李鸿章上奏朝廷,请求对其处置。

     由于方伯谦在历史上是一位有受议性的人物,因此不同的人对方伯谦的评价,自然是南辕北辙,无可厚非。

如何评价济远舰管带方伯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