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罪臣左良玉:大明的拯救者,更是明朝掘墓人
明朝是封建王朝中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说起明朝,人们会想到很多极其个性的明朝皇帝。比如爱玩蛐蛐的明宣宗朱瞻基、喜欢少妇的明武宗朱厚照、崇尚道教的明世宗朱厚熜、爱好建筑的明熹宗朱由校等等。
明朝的武将也有很多为人称道,左良玉就是这么一个极富个性的将领。当明朝风雨飘摇的时候站了出来,当农民起义就要荡平的时候他又放走了贼寇。他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他怎样的双面人生让人对他产生忠奸不明的形象?
一、山东大汉作战强
左良玉,字昆山,明末出生于山东临清。他是标准的山东大汉,历史记载他“长身赪面,骁勇,善左右射。目不知书,多智谋”。在明朝已经无药可救的时候,他挺身而出为奄奄一息的明朝续了命。
天启皇帝在位的时候,他在辽东当一名普通军官。崇祯皇帝继位后,他升到了高级军官副将。崇祯五年,朝廷派他镇压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军。他在数年中少有败绩,已成为明军中赫赫有名的将军,农民军只要碰到他,都是闻风丧胆。
即使是李自成、张献忠等辈遇到他,也是不堪一击。在一次战役中,他遇到了张献忠带领的起义军。还没打多久,张献忠就开始跑。史载左良玉“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
要不是张献忠属下拼死保护他,张献忠就要跟这个花花世界做永久的道别了。崇祯后期,明末的名将先后去世,左良玉已经成为了崇祯帝倚重的“长城”。

编辑
崇祯十五年,左良玉虽与李自成在朱仙镇相遇,一时大意输给了李自成。但左良玉并没有气馁,随后就打败了他的手下败将张献忠,夺取了张的武汉三镇,跟随他的士兵已经达到了十数万之众。
明亡以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史称南明。当时跟随左良玉的士兵已经达到了八十万,在诸将所带领的军队人数中名列第一。左良玉所在的武昌,既可抵御来自西面的农民起义军,又可随时增援南明的首都南京。
已经成了南明生死存亡的关键。朱由崧封他为侯爵,以使他可以尽心尽力办事,以图复辟大明,收复明朝的全部疆土。
二、左良玉为何要反?

编辑
同年左良玉倾巢而出,顺江东下,并不是为了保卫南京,而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想谋逆自立。
在他的为将生涯里,曾多次违抗军令,而且纵容下面的士兵烧杀抢掠,但是因为他总是能打败农民起义军,他的缺点都能被朝廷和人民容忍。这次的起兵,他直接就让所有人对他有了咬牙切齿的恨意。
那么,他为何要谋反呢?左良玉一直都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崇祯十一年,应天巡抚和监军太监多次催促他出兵被他拒绝,他的上司兵部尚书熊文灿的面子他也是照驳不给。甚至,他有点瞧不上这位业务水平不如他的上司(良玉轻文灿不为用)。

编辑
在乱世里,手里有兵权的武将拥兵自重和朝廷分庭抗礼,这样的事屡见不鲜。明末只有左良玉这样吗?不是,高杰、郑芝龙、何腾蛟也是如此。唐朝末年的朱温、高骈也是如此。唐朝亡于藩镇割据,是从安史之乱就开始的。
当然明朝将领时有抗命,但是大家没有谁愿意背上一个反贼的名头,所以总体来看他们还是肯为南明出力的,至少明面上不会撕破脸。那么左良玉为何敢公然造反呢?
有人说明朝和宋朝一样,实亡于党争。虽然夸大了政治斗争的作用,但是明朝的灭亡与此有一定的关联度。著名的木匠天启皇帝在位期间,东林党被魏忠贤大面积打压。魏忠贤被崇祯皇帝斩草除根后,东林党有了一点起色,然也不过是回光返照。

编辑
南明朝廷刚建立没多久,又大兴党争。东林党认为桂王朱常瀛适合为帝,而马士英却与江北四镇合谋,却提前拥立了福王朱由崧。那么弘光皇帝和马士英怎么可能放得过东林党?
江北四镇有拥立之功,自然为了马士英打压东林党。而左良玉什么都没做,再加上他在崇祯时期就是靠着东林党上去的,他自然不满江北四镇和弘光帝。
李自成在潼关被满清豫亲王多铎打得狼狈逃窜,弃守西安,前往湖北和左良玉争夺武昌三镇。这个时候的左良玉已经年迈,不像当年骁勇善战,自己的心腹爱将大多去世,也丧失了和李自成角逐的锐气(良玉亦渐衰多病,不复能与自成角矣)。

编辑
除了他不想面对李自成以外,他也没有了恢复中原的壮志(无中原意矣)。但是他的部下们都还年轻,都想建功立业,为恢复大明发光发热。每天身边都有下属撺掇他以清君侧的名义除掉马士英和江北三镇。
时间久了,左良玉也很烦,而且他在驾驭手下这一块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他心里不得不考量,要是留在武昌,就得面对李自成这个难缠的对手。如果发兵南京,自己的无论输赢反贼的名声是逃不了。但是万一自己违背众意,发生哗变怎么办?
即使自己可以压得住这群人,自己死后儿子左梦庚可以服众吗?很快左良玉就找了个借口顺水推舟离开武昌,倾巢出动兵发南京。可惜没多久,他就在江西路上死亡(呕血数升,是夜死),他的部将拥立他的儿子左梦庚继续前行。
权臣马士英也知道是冲自己来的,急忙命江北三镇在安徽阻击从武昌来的左梦庚的军队,这给了满清豫亲王多铎机会。不到两个月,多铎就攻破了南京,南明灭亡。
左梦庚能力太差,随后就带着二十多万军队投降了多铎,明朝至此不复存焉。即使明朝移民后来又拥立了朱聿键,依旧改变不了内部党争不断外部八旗铁骑的艰难时局,最后被一点点消灭殆尽。

编辑
左良玉,一个面红耳赤,骁勇善射,又多智谋的名将。本来他是可以和岳飞、韩世忠、祖逖他们齐名的一代良将,却在时代的洪流和性格的缺陷中成为了反贼,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
而明朝末年军阀拥兵自重和党争不断也让汉族人民陷入了清初的水深火热的泥沼之中,再也无法自拔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