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调味品大战!海天味业和千禾味业的竞争优势是什么?能否维持?

2023-09-12 23:20 作者:新墨西哥州级  | 我要投稿

本次研究的是调味品这种偏好品产业,通过对比海天来研究千禾味业,并巩固上期提到的股票估值方法(基于竞争优势的估值)

首先复盘一下海天味业的竞争优势到底是什么?

此前将海天味业的竞争优势抽象化为了以下两种优势

但是今次比较分析,需要将规模效应去掉,因为千禾也已经成立多年,其固定成本也已经早已完成折旧,而且酱油的生产成本当中,本就高度依赖原材料成本,约为70%,所以规模效应下的低成本相对同为上市公司的千禾并不存在

就是相对于非上市调味品企业的情况下,海天和千禾还是存在规模效应的,但是它们之间规模效应几乎不存在显著差别

结果比较下来就只存在经销商渠道双方存在差距了

1.1(1)市场份额占有率如图

1.1(2)按收入规模计算的市占率则仅18%左右

1.2(1)经销商数量

不过海天的终端客户结构一直依赖餐饮企业为主,超过了6成,只要不出大变动就可以持续

接下来我们看成本端

最近一次,大豆成本上涨8%,海天提价4%后,毛利率下降2.6%,后续我们需要追踪单个经销商平均与中位数收入效益和整体酱油市场占有率

千禾味业的情况则如下:

主打中高端,以零添加为主要卖点,面向中高端家庭用户,直接竞争对手是李锦记等家用酱油,只在少部分区域与海天和厨邦(上市公司火炬高新)存在竞争

瞄准的是相对小众的ToC业务

不过随着人口红利相对消退,饮食结构也在向更科学方向发展,调味品的消费弹性正在下降,使得调味品的增速下降较为明显,毕竟从吃白饭到有调味是大跃进~~~

根据招股书说明其高端酱油使用的是未经油脂压榨的黄大豆,而其它品牌用的是豆粕,使得其在成本端上就比其它品牌高一截

但是比较两企业的单位成本,发现千禾却始终低于海天

而出厂价端

销售端近2年情况

由此可以看出千禾正在降价换市场占有率

接下来看估值情况

对于不具备护城河的企业可以两种估值方法,一种就是重置成本法,另一种就是利润表出发的盈利能力价值法

这里的假设如下,并在此基础上加回非现金项目(主要是折旧和摊销),不是企业实际发生的,本质上是对企业资产的损耗,磨损

然后按照可能真实折旧的公式计算

接下来分析有经销商护城河的海天味业则需要成长性变化

这里假设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为等同GDP增长率(一般性情况下都会低于GDP增长率)

这里就还要考虑机会成本,由它与实际投资收益率相除得价值创造系数,如大于1则创造了价值,小于1则减少了价值

如此就可以得出本次比较的结论了


中国调味品大战!海天味业和千禾味业的竞争优势是什么?能否维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