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考研知识点】快题功能篇-医疗建筑(重要的知识点快拿出小本本!
快题功能篇——医疗建筑
上一期小编介绍了“快题功能篇——活动中心”。今天小编主要介绍“快题功能篇——医疗建筑”,医疗建筑在快题考试中不常见,不过偶尔也会出现。由于医疗建筑涉及的功能及其相关关系特别复杂,所以快题中考医疗建筑一般不会很难,主要考察大家对于医疗建筑基本功能(主要是门诊)、各功能之间的关系及部分规范方面的掌握。感兴趣或有需要的小伙伴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整体功能结构
医疗建筑功能主要包括门诊部、医技部、住院部及后勤部四部分(如图1)。
门诊部:门诊是医院建筑的前沿和窗口,接待不需要住院的非急重病人就诊治疗。一般分若干门诊科室,如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产科、五官、口腔、皮肤、神经、中医等,规模较大的医院分科更细。此外门诊还包括公用部门和医技科室,如门诊药房、收费、挂号、化验、手术室及办公等,急诊部也往往和门诊合设或独立或相邻配置。
医技部:医技是集中设置主要诊断、治疗设施的部门。主要包括影像诊断、放射治疗、中心手术、中心检验、功能检验、放射理疗等等。医技部分是医院发展变化可能性最大、改扩建最多的部分。一般放置在门诊及住院部之间,方便另外两部分使用。
住院部:由出入院、住院药房及各科病房组成
后勤部:或称医疗辅助部门,如中心供应、营养厨房。中心仓库、洗衣房、太平间、污物处理站等。
医疗建筑整体功能复杂,其涉及的各科室流线关系也极为专业,因此快题中一般主要不会考察太难,主要考察门诊部分的功能及少量住院和简单医技部分功能。因此复习医疗建筑,主要精力放在门诊部分。

图 1 医院各部分功能关系图(来源《现代医院建筑设计》)
二、总体设计
1.合理进行功能分区,洁污、医患、人车等流线组织清晰,并应避免院内感染风险;
2.应保证住院、手术、功能检查和教学科研等用房的环境安静;
3.50%病房宜能获得良好朝向,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
4.医院出入口不应少于2处,人员出入口不应兼作尸体或废弃物出口。太平间、病理解剖室应设于医院隐蔽处。需设焚烧炉时,应避免风向影响,并应与主体建筑隔离。尸体运送路线应避免与出入院路线交叉;
5.门诊、急诊、急救和住院应分别设置无障碍出入口,且应有机动车停靠的平台,并应设雨篷。
6.病房建筑的前后间距应满足日照和卫生间距要求,且不宜小于12m;
7.在医疗用地内不得建职工住宅。医疗用地与职工住宅用地毗连时,应分隔,并应另设出入口。

图 2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总平面图(来源《现代医院建筑设计》)
三、门诊
1.门诊部类型
(1)门诊病人类型:分为一般门诊、急诊、保健门诊。保健门诊在流线上尽量与其他两类流线区分开来,因为保健门诊是健康人,不要与患者混合,避免疾病感染。门诊与急诊功能分区既要有区分,也要保持一定联系。
一般门诊:是指求诊者自己或他人觉得其躯体上、精神上有异常而来医院就诊的病人。一般综合医院按照当地的疾病发生情况设置不同规模的门诊科室。门诊病人是门诊的主体,其门诊人次和所占面积比重较大
保健门诊:是对自我感觉健康的人进行预防性检查和卫生知识咨询指导的门诊;
急诊:是专门接待病情紧急必须必须及时治疗抢救的病人,时间性很强,一般24小时开放。
(2)门诊部组成
① 各门诊科室——即内、外、儿、妇、五官、口腔、中医等科室,每个科室又由相应的若干诊室、候诊室、办公、治疗、检查用房组成
② 各医技科室——门诊手术,门诊化验、X光、功能检查、理疗等。规模大的医院,使用频率高的医技项目门诊部专设;一些贵重医疗设备或使用频率不高的项目则设在医技部,便于共同管理
③ 各公用科室——门诊所属的各公用科室如挂号、收费、结账、药房、化验、注射、门诊办公、综合大厅;非医疗服务设施如小卖、咖啡、花店、礼品店等;
(3)门诊就诊程序
分诊——挂号——候诊——就诊——(医技检治)——终结离院(交费取药/观察)

图 3 普通门诊就诊程序(来源《现代医院建筑设计》)
2.门诊流线设计要点
(1)医院门诊的三级分流模式:广场分流、大厅分流、候诊室分流。
(2)门诊人次流线平均距离最短原则:防止门诊人次最多的科室长距离移动。门诊量最多的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中医科的位置要接近地面层,以压缩水平和垂直流线距离。
(3)科室的专属领域原则:每个科室需保持独立尽端,不允许五官人员通行,不允许其他科室的用房及公共领域介入,以保持正常的门诊秩序。
(4)流线设计的高“明度”、低“密度”原则:空间组织要简明易找,视线通畅,易于识别。同时应有足够的空间量,使空间感受舒适宽松。
(5)特殊流线处理:主要指外宾、高干及残疾人。
3.门诊建筑类型及空间组合
① 街巷式:从门诊综合大厅到各科室候诊厅之间通过“街”来联系,各科室的内部通道则为“巷”。注意需要区位大“街”和小“巷”的尺度,以免迷失方向。

图 4 北京同仁医院门诊部首层平面图(街巷式)
② 庭廊式:由围绕庭院或中庭的通道来联系各门诊科室。

图 5 厦门市第一医院门诊部首层平面图(庭廊式)
③ 套院式:为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庭院绿化,受北京四合院民居的影响,形成较为复杂的套院式建筑,平面多呈“曰”、“日”、“田”等形式。

图 6 东莞康华医院门诊单元(套院式)
四、相关规范总结
1.主楼梯宽度不得小于1.65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高度不应大于0.16m;
2.通行推床的通道,净宽不应小于2.40m。有高差者应用坡道相接,坡道坡度应按无障碍坡道设计;3.50%以上的病房需朝南;
4.利用走道单侧候诊时,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40m,两侧候诊时,走道净宽不应小于3.00m;
5.双人诊查室的开间净尺寸不应小于3.00m,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2.00m2;单人诊查室的开间净尺寸不应小于2.50m,使用面积不应小于8.00m2;
6.医用电梯较普通客梯不同,需满足台担架的可能。一般井道尺寸为2.5m*3.0m。
风暴设计教育在线咨询
单击二维码扫描添加咨询朱老师

高效且专业的手绘、考研培训机构——风暴设计教育
官方网站:www.fengbaojy.com
微信平台:fbsh19946951310
免费热线:1994695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