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终了!荡气回肠!水浒传结局好在哪儿?《水浒传》P50

2022-12-29 22:40 作者:PlanetApostle  | 我要投稿

木鱼《水浒》

它是在现实主义的框架中,一个个纷至沓来的悲剧

太史唐律二首哀挽:

一曰:

莫把行藏怨老天,韩彭当日亦堪怜;

一心征腊摧锋日,百战擒辽破敌年;

煞曜罡星今已矣,馋臣贼相尚依然;

早知鸩毒埋黄壤,学取鸱夷泛钓船。


二曰:

生当庙食死封侯,男子平生志已酬;

铁马夜嘶山月暗,玄猿秋啸暮云稠;

不须出处求真迹,却喜忠良作话头;

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愁。


水浒作者让好汉们生活在真是的市井人群之中,承受真实的生活之痛。让英雄们有复杂的动机、有政治和权谋的考虑、有从小就被培育出来的应对尔虞我诈的经验与经历,甚至有为了生存,而选择为了生存,而选择忍一般人无法忍受的误解和屈辱的小心。

1、水浒讲述着怎样的故事?

水浒讲述着理想生存

理想:

林冲想要的家庭美满;杨志憧憬的封妻荫子;宋江喜欢的名满天下...

在生活和现实的重压之下,他们的理想被抛之脑后,转而变成了生存;

在社会现实的打击中,好汉们无法实现理想,

好汉们的人情世故,以及各自的寄人篱下等,都是为了生存

在腐朽的权力机构面前和强大的权臣之间,他们选择了忍让、怒发冲冠、逃走或者舍己为人等,都无一幸免。

他们唯求生存而已。但都没有成功。


《红楼梦》:中国古代一个追求理想而破灭】的理想层面的悲剧

《水浒传》:讲一个想要生存却不得现实主义故事


2、四大名著定位

《三国演义》是英雄主义的史诗故事;

《西游记》是世俗主义的和解故事;

《红楼梦》是理想主义的破灭故事;

《水浒传》是一个普通人想要生存的反抗故事。


3、.梁山的乌托邦性

  1. 政治乌托邦
  2. 没有信息差
  3. 层级化管理弱


4、投降派的问题

主张招安→和解派≠投降派

投降派需考虑两个问题:

①有没有人生来既是投降派?

  • 诏安可能是认真考虑后的决策
  • 把皇权意识形态当做工具和力量

②和宋江持一样观点的人,是多数派还是少数派?


选择投降的两个原因:

①被忠君意识洗脑,认为投降是唯一的选择

②认真考虑后的决策


5、关于现实主义

  1. 奇幻情节集中在战斗部分
  2. 超自然环境不会影响关键剧情

关键剧情→情节架构上必要剧情

超自然→幸运等非超自然因素


6、“水浒”的由来:

最早出自于《诗经·大雅·緜》的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周原→水浒→出路、安身之地

  1. 最早出自于诗经
  2. 出路、安身之地的意思
  3. 【周】的兴起之地

水浒是一个不被世人打扰的桃花源,是流奶与蜜的迦南地,是带有希望的土地,是带有希望之人的理想乡。

好汉们上梁山即是一个巨大的生活隐喻:表示那些想要生存而不得的人,找到了自己的归宿,绝望之人来到了希望之地。

希望之地:代表一种奇迹,

好汉们走投无路,生命是没有救赎的,但奇迹发生了,他们来到了水浒这个有希望的地方。


7、水浒为什么没有在此结束?

水浒传前半段→奠定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水浒传后半段→奠定了主题

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提出来一个问题:黑暗腐朽的古代社会存在理想之城吗?


梁山并未改变好汉们的根本困境

好汉无法在社会中生存,梁山也苦于在大宋中生存,

由好汉个人转变为梁山这个组织


8、梁山该如何生存?

  • 赦罪招安
  • 保境安民

与大宋和解


9、梁山在大宋的生存之道

  • 证明实力
  • 表明忠心
  • 寻找政治代言人宿太尉

→官方名义上的承认

梁山已经成为一个理想化的团体,与大宋和官僚体系格格不入,因此无法与大宋真正的融入,也生存不了。

只要梁山不是腐败的大宋,就生存不下去。

好汉们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相信努力可以改变命运,甚至改变大宋的政治,然事违人愿,“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最终,这个以好汉的生存为开始,梁山的生存为高潮的故事还是迎来了失败的结局。


10、《水浒传》以悲剧收尾的必然原因

【时代累积型】作品≠作者主观意愿小说

1、 代表了中国古人的集体潜意识

2、古人的主流思想不支持造反

3、好汉们建功立业不现实

所以,梁山的失败,理想之城的分崩离析,一定是一个必然。


11、好汉们的结局以悲剧收场合适吗?

符合现实,但不足够;

寄托着情感与思想的著作,不应该草草结束;

好汉们不应该是这个结局;

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存故事,不应该这样憋屈而又窝囊地结束!

↓↓↓

受了香火,成为神仙,美名流传,永不断绝


12、为什么人们会赞颂好汉?

  • 好汉们比奸臣对百姓更好
  • 征辽征方腊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依然忠诚于国家
  • 好汉们做了好事,不该结局悲惨

人们崇尚的是那种在中国文化的精神中,升华了的,形而上的忠义;

崇尚的忠诚,是对中国文化和意识的忠诚。



13、中华文化流传有水浒,是一件幸运的事

有了三国,我们知道中国有怎样的英雄史诗故事;

有了西游,我们知道中国人如何跌跌撞撞地圆融地进入社会;

有了红楼梦,我们知道中国的那些理想主义者是如何陷入深沉的绝望;

有了水浒,我们知道那些中国古代的普通人们,是如何艰难地生存。

我们作为读者,将这些流传下去。

我们的文化里,不能少了这个有罪的、平民的、叛逆的人,达成圆满、被称颂、又忠义的结局的故事。

水浒需要留在我们的文化中,为我们的子子孙孙所口口相传。


14、中国人在过往的苦痛有多少?

在中国长长久久的历史中,有很多痛苦的事情,也有很多的人,他们遇到生存的问题,但他们没有退缩,即使被生活踩踏与碾压,但有一些勇敢的人,他们愿意在绝望中努力,去开拓一条新的路。

有人说,中国人愚昧、混沌、得过且过,连一个官逼明反的水浒传,都是一个苟且的招安结局。但在我看来,中国人只是隐忍、顽强、以和为贵。我们的文化不想让我们与任何人为敌,我们中国人是愿意和平折衷的人,但水浒传之所以能成为流传的作品,是因为中国人除了圆融以外,他性格中仍有那不愿屈服、那悲壮且可称颂的、有骨气的一面的,我想不论是李逵的冲冠一怒,还是宋江的藏于蓼儿洼,没能建立更大功业,这是好汉们的局限,但他们都没有与蝇营狗苟的贪官们同流合污,这也是他们最后的倔强。

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时,臧克家曾说过:把名字刻进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的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春的野草。

虽然好汉们失败了,但几千年前,那些住在水浒也即周源之地的人,他们建立过强盛的周王朝,得享过八百年的江山,我想,作者何尝不想把这几千年前的隐喻,将给每一个见过这故事的人来听。

这片水浒,是绝望之人的希望之地,这个希望在小说中并未实现,但它就在那里,它作为一种声音,微弱但确定地提醒着我们一些重要的事情。


开场诗《满庭芳》

罡星起河北,豪杰四方扬

五台山发愿,扫清辽国转名香

奉诏南收方腊,催促渡长江

一自润州破敌,席卷过钱塘

抵清溪,登昱岭,涉高岗

蜂巢剿灭,班师衣锦尽还乡

堪恨当朝谗佞,不识男儿定乱,诳主降遗殃

可怜一场梦,令人泪两行


《鬼神诗》

天罡尽已归天界,地煞还应入地中。

千古为神皆庙食,万年青史播英雄。


感谢木鱼一年的陪伴,水浒传结束了。

终了!荡气回肠!水浒传结局好在哪儿?《水浒传》P50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