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

2023-03-05 19:35 作者:bili_22245603112  | 我要投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本好书不仅能升华人的思想,感悟那份源于灵魂深处的真善美,还能拓宽人的眼界与视野。那么话不多说,让我们通过英国作家笛福的笔下故事,知晓鲁滨孙的传奇吧。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山之作,航海探险小说的先驱。本书主要描写了鲁滨孙因某一次航海遭遇风暴落难,但万幸漂流到一座不知名的小岛,在那生活二十八年最后获救的故事。 对我这种阅历不丰富的人而言,一些有关生活经验的细节描写,显然是无法理解到那个点,比如在描写驯养山羊那部分,鲁滨孙的一些想法,作者在那块是这么写得“……但只要是有圈地经验的人,一定会认为我的这种做法缺乏计算,如果我把自己原来的想法告诉他们,他们也一定会笑话我。”不过总体而言,通过网上的查阅,与其说是鲁滨孙传奇,倒不如说作者本身的经历就堪称传奇。因“清教革命失败”,作者父亲带领全家追随不肯宣誓效忠国教的牧师迁徙他乡,本应成为教士的作者,在21岁时思虑再三之后决定下海经商,此后投身工商业,参与政治甚至间谍活动,还写文章办刊物,曾周游欧洲列国。而鲁滨孙曲折离奇的冒险经历也像是作者大起大落,屡败屡战的人生缩影。不过,除了那扣人心弦的冒险故事和很打动人的那种不向命运低头的抗争,我看到的更多是那是为了资本原始积累的三角贸易,以及殖民主义式的“拓荒”。诚然,鲁滨孙有优点,他不循规蹈矩,热爱探索,三番五次的离开小康之家,出海闯荡;他遭遇海难时也没有感叹命运不济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把荒岛改造成井然有序的家园,但我依旧想说,这样的人虽然勤劳但依旧不能看做是劳动者——起码不是我们眼里的劳动者。在鲁滨孙眼里,人与人的关系估计是主仆关系或者是契约关系,而我们理解的,人际关系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利益往来,到了鲁滨孙眼里估计得把“不仅仅”这个词删掉。何以见得?他被海盗俘获时,曾鼓动同为海盗奴隶的佐立逃跑,并许诺未来要让他成为“了不起的人”,出逃成功之后,有人出了个价钱,也就犹豫了一小会儿,就把佐立当奴隶给卖了。换句话说,不管是那位摩尔少年佐立,还是那位被鲁滨孙搭救之后对他效忠的“星期五”,不管我们多么羡慕鲁滨孙和“星期五”的情谊,对于鲁滨孙而言,可能“星期五”和佐立,只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私有资产。 详细的说,援引一篇导读的评价——“就思想而言,鲁滨孙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劳动者,而是以‘占有’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的拓荒人,他的荒岛经历是早期西方殖民者的开拓史的一个缩影。‘落难’最终成了一首占有狂想曲,经过了占有、开发和改善等资本主义“进步”历程。唯其如此,鲁滨孙才成为现代文学中影响最深远的原型或神话人物之一。”所以,我自然也不清楚该怎么说较好,毕竟,人民史观和英雄史观,到底如何,我也不清不楚。

《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