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言网语 | 网络标题中的夸张格式
◎张赫原
在现实中,日常生活往往是平淡无奇的,然而在网络世界,似乎每时每刻都有大事发生,句句惊叹,处处“震惊”,如:
《周末泡汤了!更刺激的是“五一”天气竟……》
《××人必看!身体发出这些警报,别不当一回事!》
看到这些标题,不知你是否有熟悉之感,然而每次满怀好奇地点进去后,却又往往只能发出“嗨!就这呀!”的感叹——大都文不对题,小题大做。它们或是极致夸张、危言耸听;或是故弄玄虚,欲语还休;或是滥用道德绑架,强迫读者做出选择……如此种种,无不体现出当今自媒体新闻标题的夸张化倾向与不择手段提高阅读量的“良苦用心”。
除了这些常见的耸人听闻的格式外,网络新闻还产生了不少专门用来表示极度夸张义的高频用语,我们搜集一些供大家鉴别。
“不忍直视/无法直视”:这类词可以说是最早在自媒体新闻标题中兴起的夸张用语,指那些不能用平常眼光看待或无法正视的事或物,如《震惊!×国不雅视频,让人无法直视》。
“神展开/神转折”“毁三观”“炸裂”:这些词语的夸张体现在词义之中,其构成语素往往就带有极致特征,如“神”“毁”“炸”等。在这些极致夸张词的加持之下,稍有起伏就是“神转折”,一个表情就可以“演技炸裂”,一经上映立刻“口碑爆棚”……此类用法的泛滥,颇有大惊小怪之嫌。
“大×”:最早的格式为“我大×”,其中“×”为名词,表示对“×”的认同和赞赏,是归属感的体现,起积极评价作用。例如《我大闵行这次被国务院点名表扬了!未来感觉要上天》。近来开始出现“大”后加形容词的用法,如“大震惊”“大无语”等,用来表示极端的情感,后被新闻媒体滥用,如《大震惊!一张照片引发的泄密事件》。
“美哭了”:这类词结构简单,理解起来也十分容易,最常见的用法就是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哭”。它虽然是一个较为老套的表达方式,却仍然活跃于各大新闻媒体的标题中,如《美哭了!太空第一视角看日出日落》。“×哭了”的生命力如此之强,或许也是因为它结构简单、意义直白,在标题中以最少的字数表达最夸张的情感。
“杀疯了”:最早来自电子竞技圈,游戏中选手表现神勇,连续击杀对手,就可以叫“杀疯了”。随着该词的流行,其使用场景也不断增加,并常见于热搜标题。如端午晚会中,河南卫视的水下中国舞《祈》在网络走红,登上了微博热搜,标题就是《河南卫视杀疯了》。可见,虽然“杀疯了”从词义上看颇为暴力可怖,但实际上却是极致性的积极评价,表示对比较对象的绝对“碾压”。
综上所述,标题中的夸张表达主要是通过夸张句式和夸张词语来实现的。如果夸张的要素过多,会让人不明所以,但这也正反映了网络标题的一大特征,即往往不传递有效内容,而是注重渲染一种夸张的氛围,目的在于吸引读者,至于与文章内容的匹配度,并不重要——毕竟阅读量赚到了。然而这种夸张表达的滥用,会造成读者的审美疲劳,甚至是逆反心理。因此新闻作者们还是应多在内容上下功夫,力求把读者“美哭了”,而不是“大无语”。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2年第5期《网言网语》栏目。)
我刊邮发代号4-641,欢迎至各地邮局订阅。也可拨打我社邮购部电话021-53204211订购。您还可以通过微信扫码订阅。(注意:电子刊只能在手机端阅读,购买后无法退款)

跳转邮政微商城订阅

订阅2022年全年电子刊

咬文嚼字公众号

咬文嚼字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