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觉星出海记(1)

2018-08-24 12:41 作者:威廉打游戏  | 我要投稿



我叫觉星,是一名擅长棍法的少林和尚。


我自幼出家。师父说,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和寺里的小和尚打群架,其他人都拳打脚踢地揉作一团,只有我一个人懂得拿擀面杖敲别人的头。


师父说,我这是与棍法有缘。如果潜心修炼,定可成大器。


于是他便对我悉心栽培,他给我吃最好的斋饭,免去我的寺内杂课,还用上好的黑檀木给我做了一条齐眉棍,浑圆黝黑,使起来十分趁手。


就这样,我一直遵从师父的教诲,双耳不闻寺外之事,在少林寺中苦修二十余载,一心想有朝一日能将源远流长的少林棍法发扬光大。



随着我棍法渐成,慢慢地在寺内竟没了对手,偶尔有上山来寻衅滋事的江湖闲汉,也都被我三两下打发了回去。就算那些手底下有些斤两的掌门大侠之流,在我手下最多也走不了五十合。


日复一日,我好像在江湖上也有了些名望。听寺里的知客僧说,我的那些手下败将似乎为了掩饰自己功夫太差的事实,便刻意将我的棍法大肆吹嘘,还给我冠上了“少林威而刚”、“铁棒黑又硬”等名号。


不过我自己并不以此为傲。我的夙愿是能在群英荟萃的武林大会上,正式代表少林迎战天下豪杰。



有一天,我的机会来了。


师父那天突然和我说,官府最近正在征召愿意参加“万国武林大会”的人选。这可不单单是中原武林的竞技大会,而是全世界武人同场对战的切磋擂台。参赛者不仅是争一人一派之荣誉,更是代表了各自的国家百姓。


而且,平日里中原武林从未有人见过的那些金发碧眼的欧洲骑士、浑身长毛的维京海贼、还有擅用细窄长刀的日本武士,我都可以在这万国大会上一一领教他们的功夫。


师父还说,这些年来海外各国的武林人士都对神秘的中原武学心向往之,争相学习和效仿东方武术。少林寺身为武林泰斗,此次也准备派一名僧人前往,以弘扬我国武学正朔。


于是,我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当我背上行囊,生平第一次离开少室山的时候,我从没想过我有一天会输得这么惨、这么冤。



在海上漂泊了数月,我终于到达了万国武林大会。


可是,当我兴高采烈地踏上擂台、面对对手的时候,却突然莫名其妙地浑身使不出力,动作也变得异常迟缓。明明脑中早已想出了十来种拆解的方式,可是手中二十年来如臂使指的齐眉棍却说什么也不听使唤,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手将我击败。


一开始我以为只是水土不服害了风寒,但过了许久这症状也无好转。于是,我连败三场,甚至一个娃娃脸的金发小孩都打不过,就此被淘汰出局。


最可气的是,那小孩竟也是少林僧人的打扮,使的也是一条和我相差无几的齐眉棍!


将我击倒在地之后,他还说了几句我听不懂的番话。我从他轻蔑的眼神中似乎读懂了他的意思:“中原人也不过如此。”




我悲愤已极,半辈子的修为无处施展不说,还要横遭白眼。我一人荣辱事小,只是累及了师父和少林的威名,我还有何脸面回寺去?


不过失魂落魄间,我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不光是我自己,很多来自中原的参赛者竟然都跟我得了同样的怪病,每个人都会诡异地倏然呆如木鸡、任人宰割,结果纷纷输得不明不白。


我们都沮丧极了,思来想去,自忖可能是时运不济,大家一起染上了某种异国瘟疫。很多不信邪的人更是破口大骂那些主持比赛的西方人,说他们在餐食里下毒。


可是那些西方人却耸耸肩, 表示这根本不是他们的问题——因为其他一百多个国家的人都没人生这种病。



没办法,状诉无门的我们,只能收拾东西准备回中原。


但就在离开的那天,我在擂台上看到了一个人。


那是一位黄皮肤、黑头发,使着一手正宗武当剑法的长须道士。


他似乎完全不受那种怪病的影响,同样身为来自中原武林的选手,他身法潇洒流畅,毫无迟滞,如行云流水一般地击败了一位头裹黑巾的西域武者。



我惊讶极了,忍不住内心的冲动,只能放下门户之见,赛后拦住了他虚心请教道:“道长,请问您是怎么做到的?”


那道士不解:“什么怎么做到的?”


“就是您如何能完全不受那种怪病影响?”


只见那道士恍然大悟般抚髯微笑道:“你是第一次来海外比武吧?”


我虚心答道:“是,还请道长指教。”


道士摆手道:“指教万万谈不上,小师父,我们中原人在海外比赛,都要先练轻功的。”


“轻功?”



“正是,我们中原人与其他地方的人不同,在自己的土地上均可行动无碍,神功无敌,但只要一迈出国门,就会患一种叫‘砚池’的怪病,手脚犹如浸在墨中,轻则手足迟缓,重则全身麻痹。”


我张大了嘴:“竟真是这样?这……这真是岂有此理!”


那道士露出一副感同身受的表情:“我年轻时也饱受其苦,但还好有一些才智卓绝的先人志士发现,只要练过某些特定的轻身功法,即可克制这怪病,在国外江湖行走时就可安然无虞了。”



我一败涂地的恼怒情绪还没有过去,于是便不甘心地继续追问:“可是,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我们的体质天生就与外国人不同吗?”


道士摇了摇头,说道:“我也曾四处求医问药,但中原的郎中们均对此毫无头绪。只有一次,我访到京师一位当世名医似乎知道个中因果,可他一听我在打听治“砚池”的方子,竟马上讳莫如深地给我吃了个闭门羹,唉……”说罢,他长叹了一口气,似乎早已心灰意冷。


我一看这病居然全没来由,便只好退而求其次地问道:“道长,那我轻身功夫也练过不少,难道竟无一能压制这怪病?”


道士仿佛被我的问题勾起了伤心事,低头说道:“只有特定的几种轻功才有效果,比如我武当派这独门绝技‘梯云纵’。”他咬了咬牙,又说:“只是,这些年来那怪病似乎越来越凶,我这把式也渐渐不灵啦!”


我惊道:“岂有此理!难道我们中原武林从此便无力争雄海外了吗?”


我这一问似乎激起了那道士的好胜心,他失神的眼中忽地精光一闪,嘴里说道:“哼,那也未必。”



“此话怎讲?”


“相传,海外有一位精通百家之术的大宗师,姓古名戈,他穷究了这‘砚池’病的来历和成因,并与一位中原高手联手创立了一门绝世轻功,据说中原人修习之后不仅可以永久克制这怪病,还能让人耳清目明、内力大增,对我等漂泊海外的人来说,真可谓是救命的法门。”


我一听,心中不由得又燃起了希望:“这功法叫什么名字?这位大师又现居何处?”


“此门功法名曰“鹰缩”功。古大师很久前曾在中原开馆收徒,但近十年却突然销声匿迹,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有人说他早已死去多年了……”


听到此处,我心下不由一凉,急忙抢道:“那我要去哪里学这门功夫?”


道士摆了摆手,示意我少安毋躁,续道:“我在英格兰曾遇过一位一人独斗五名欧洲骑士的中原剑侠,就是依仗这一门鹰缩神功,古大师的下落,就是他告诉我的。”



我虽不认识这古大师,但得知他还活着之后,竟是前所未有的兴奋:“古大师还在世?他在哪里?”


“那剑侠言道,他年少时在南海走船不幸遭遇海盗,打斗中身体竟突然动弹不得,结果受伤落水之后漂泊到一处荒岛,被一位老人救起,并传了他这门鹰缩神功,那老人便是古戈了。”


听到此处,我不由得迟疑道:“原来他是古大师的徒弟。可是,小僧是少林弟子,却是万万不能学其他门派的功夫的。”


道士一哂道:“不必担心,那人说古大师为人古道热肠,不论门户出身,只要有人有求与他,他必定倾囊相授。”这道士似乎对古戈此人极为推崇,面露向往神色,接着又继续说道:“如果你真的想在海外行走,那就去南海寻古戈,问鹰缩吧!”


“寻古戈,问鹰缩,寻古戈,问鹰缩……”我喃喃地不断重复道。



“唉,若我年轻个二十岁,此番便与你同去了。可惜老道年事已高,这趟是我最后一次出海啦。小师父,祝你成功!”说罢,他一拱手,径直便走。


我这时回过神来,急忙对着他的背影叫道:“谢道长指点迷津,还没请教您的法号?”


那道士脚下不停,头也不回地答道:“贫道未廉。”



我呆呆地站在原地,过去二十年刻苦修炼的辛酸回忆不断涌来,我感到心中因冤败而来的不甘竟开始慢慢转化成一股愤怒,而这愤怒又逐渐变为一股执拗。


这心魔攫住了我,于是我知道我不会回少林寺了。


码头上,我遇到了同来的一位刀客,他看我向开往南海的船走去,就一把拉住了我:“喂,觉星,你走错啦!这边才是回中原的船。”


我没看他,只是盯着远方摇了摇头:“我不回中原了,我要去南海找一个人。”



“找人?找谁?”


“知道这‘砚池’病来龙去脉的人。”


那刀客似乎也很感兴趣:“哦?所以这病有得治?你要去请他为你施治吗?”


“不,”我摇了摇头,答道:“我要问他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佛说众生平等,万事有因,”说着,我终于把头转向那刀客,看着他说道:“那么,为什么只有我们会得这种病?”



未完待续……


感谢我的读者@走马行酒礼 为这个故事提供灵感。











-Hi!我想和热爱游戏的你,聊点好玩的-


在公众号内搜索你感兴趣的游戏名字即可查看对应文章。如果没有图文推送,威廉也会看到你的需要,并根据每个游戏的查询次数,酌情发稿;如果你有任何关于游戏的问题,或者想找我约稿,也欢迎随时给我留言,我会在看到之后第一时间回复。



觉星出海记(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