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浪潮中的暂别 ——“B站UP主停更潮”风波追踪

2023-07-10 22:42 作者:牛井寿  | 我要投稿

作者:小鱼  kiki

2023年4月2日,话题 #B站UP主发起停更潮# 冲上了微博热搜榜第一名,该话题浏览次数当日过亿,并引发了网友数万条的讨论。话题发起者“每日经济新闻”在其微博推文中指出,B站近日陆续有多名UP主公开发布停更视频,主要原因是平台收益降低,收支难以平衡。

话题在热搜榜登顶后,网友对B站的平台生态和运营模式展开了热烈讨论,其中不乏质疑的声音。“B站要完了?”——这个以年轻化、社群化闻名的视频平台,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唱衰危机。

然而,在这场声势浩大的热议当中,那些停更的UP主们究竟在何处?怀着这样的问题,我们邀请到了一位已经停更的UP主,以及他的团队成员和粉丝,听听他们在这场“停更潮”中发生的故事。此外,通过梳理搜集到的统计信息以及公开资料,我们试图还原“停更潮”这一话题背后的事实,以期能够从B站这一国内头部的用户生产型视频平台出发,去探讨整体视频平台未来究竟该何去何从。

 

创作是我的生活,但生活不止创作

阿牛(B站ID@牛井寿)是一位在B站有着10万+粉丝的动画区UP主。在他的作品当中,有对影视和游戏的二次创作,有自己编写脚本的剧情动画,也有与自身生活和感受相关的影评、漫谈。阿牛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以游戏“植物大战僵尸”中的角色形象制作的“植物高中”剧情动画系列,直到停更前,他还在制作这个系列的视频。

阿牛注册B站账号已经有九年时间了。和大多数使用B站的年轻人一样,阿牛的爱好大多和ACG文化有关。被问及ID的来源时,阿牛告诉我们,“牛井寿”这个名字取自《灌篮高手》中的角色三井寿。他非常喜欢三井,在自己的二次元立绘形象中画上了和三井一样的伤疤,在“植物高中”系列的角色设计上也体现了这一小小的致敬。

真正决定开始创作是2017年的事,那时阿牛已经大学毕业。“因为我自己对做视频比较有兴趣,而且我学的专业是动漫设计,在专业方向、软件操作上都有一定的了解。加上我喜欢写小说,我觉得自己可以开始做视频。”他说。

在兴趣的驱动下,阿牛开始更新视频。不久后他察觉到,产出视频内容可以为自己带来一些收益,于是在2018年,他开始走向全职创作视频的道路。靠创作视频获得的收入时有波动,阿牛向我们透露他的收入情况:“最高的时候应该有5千一个月,那是我视频火起来的那阵子。最低的时候就是刚开始做的时候,一毛钱都没有。”直到停更前,阿牛的视频一直以全职的状态在创作,前后总共持续了近五年。

对阿牛来说,创作视频既是他表达自我的途径,也是他谋生的方式,因此,对于视频发布后收到的反馈,阿牛也有着较高的期待。随着粉丝数量和播放量的增加,阿牛的视频逐渐出现几十万、几百万的播放量,所以,在创作后期,当阿牛发现视频发布后只有几万播放量时,难免会有失落的心情。制作一期视频的过程并不简单,虽然视频数据能覆盖物质成本,但让他感到失落的是那些已经花费却无法得到反馈的时间和精力。

阿牛的“植物”系列视频是他花费了许多心血的作品。这是一个基于游戏“植物大战僵尸”中的角色形象,由阿牛进行原创脚本创作和动画制作的剧情动画系列,目前已经连载了五十余期,包含“植物碟中谍”篇和“植物高中”长篇故事。阿牛坦言,选择这样的创作方式也有对传播效果的考量,“我一开始是做蜘蛛侠和蝙蝠侠的二创视频火起来的,但是长期做那个题材,流量和受众确实不是很多,所以想着转型。我想到了一些热门的、经久不衰的游戏IP,其中植物大战僵尸是我从前玩过的,受众也够多,我就想用这个游戏来做一做。到碟中谍那个系列的时候,我的视频有些火起来了,所以我就决定以后继续做这个题材。”

谈到自己满意的作品时,阿牛表示:“如果我在那条视频上有一些突破和进步的话,那条视频就是令我满意的。”随后,他如数家珍地讲了起来:“最开始是黑暗骑士那个系列的第四集——因为我之前不会配音,我配音是做视频之后自己练习的——那一集我第一次尝试哭戏,代入了感情,感觉做得比较好。植物碟中谍系列更新期间,我创作欲望非常高,做得很快,那整个系列我都比较满意。最后一集是我觉得做得比较符合我的预期的,很燃,我也尝试了战斗时嘶吼的戏份,当时的反馈也不错,所以这个我也比较满意……再之后就是植物高中的琴房篇,在做这部分之前我有一条视频几百万播放,所以创作动力也很足,那几集的动画调得比较多,我还给人物绑了骨骼,加了很多特效,整个篇章我都觉得还不错。其实视频做到后期,质量稳定了之后,我都还挺满意的。”

相反,对于他播放量最高(600万次+)的视频,阿牛则表示不解。“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那条做得很普通。”他笑着说。

在今年年初,阿牛曾成立一个视频创作的小型团队,团队一共三人,另外两名成员都是在校学生,兼职为阿牛工作,负责视频中场景画面的绘制。阿牛和他的伙伴是网友关系,合作也都在线上展开。做视频前,由阿牛创作剧情脚本,并向伙伴提出场景图的需求,场景细化后,阿牛再在此基础上调试动画。制作一条视频的周期需要十来天,具体取决于视频的剧情长短和制作难度。

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受众关注,阿牛在多个平台运营他的视频内容,包括B站、西瓜视频、抖音等。阿牛自己使用B站的频率更高,经常与粉丝互动,或是在直播中和粉丝们聊天。他认为,在B站的时候,自己能够和关注者们站得更近一些。

决定停更的时候,“停更潮”话题的热议已经过去两个月了。6月4日,他正式发布了一期时长三分半的动画视频,向粉丝说明自己停更的想法。

阿牛表示,自己虽然看到了与“停更潮”相关的讨论,但是做出停更的决定,更多还是因为对生活的选择。“主要是因为我现在有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可能没有太多时间去保持更新。”他做出了和停更视频中一样的解释,并补充道,“这个基本上是我个人的决定,其实没太受到‘停更潮’这件事的影响。”

尽管离开了全职UP主的身份,阿牛依然对创作这件事保有畅想的热情。他表示,如果未来有时间回归创作,可能会自己设计一些原创角色,制作手书或者漫画,也有可能会对“植物高中”系列做一个收束,将它完结。

在整个采访的过程中,阿牛并未将停更看做一件沉重之事。谈及制作停更视频的感受时,他说道:“挺平静的,感觉就是人生到了下一个阶段。”

 

“浪潮”以外,浪潮之中

停更之后,阿牛暂且切换到了观众的角色。他使用B站的频率和市场没有什么变化,大部分时间和从前一样,每天刷刷视频、看看直播。创作者和深度用户的双重身份,让阿牛对B站的生态有一些自己的见解。

和许多B站的使用者一样,阿牛能够意识到近年来B站经营策略的转变。先是有向短视频领域进军的趋势,推出了竖屏模式;再来领域细分更加多元,原本的二次元社区氛围被稀释;去年起,对UP主的创作激励机制也产生了很大调整,降低了平台提供的收益比重。对于这些改变,有些用户能够接受,有些则不能。

阿牛会在B站看竖屏模式的视频和短视频,但他似乎也很清明地意识到,短视频正在窄化自己的耐心。作为创作者时,他也难免受此影响,渐渐将视频向更短的方向调整。“不仅是我,我认识的许多UP主都是这样的。”阿牛说。

对于B站的短视频策略,阿牛的团队成员至夏(B站ID@宁静至夏)则有着截然相反的意见。至夏今年24岁,是阿牛今年组建的视频制作团队的成员,担任场景画面绘制的工作,同时,他也是B站的深度用户。谈及B站的竖屏及短视频功能,至夏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抗拒:“我认为现在的情况也是B站一定会经过的过程,内容更加多样也不一定是坏事。只是我不会使用短视频的功能……操作方面我不是很喜欢,内容方面我也看不习惯。但是,因为大数据的推送,有时候我不得不看这一类视频。在刷这些短视频的时候,碎片化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有时我自己都意识不到,我竟然看了这么久短视频。我不是很喜欢这样的体验。所以我也不会使用其他短视频平台,比如抖音这些,我都没有在用。”

除此了竖屏模式,B站创作收益收紧后,让阿牛产生了鲜明的直观感受。首当其冲的就是自己以及其他相识的UP主,大家的收益越来越低,做不下去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我认识的很多UP主都在我之前停更了,我算是坚持得比较久的。”阿牛无奈地说。有很多UP主在疫情期间开始做视频,那时线上的注意力资源很集中,许多人做起来了,但又因为大环境很快淡出。创作者们的来去,就如同潮汐一样。

当聊到“停更潮”这个话题的时候,阿牛没有质疑“停更潮”事件的真实性,因为就他感知到的信息而言确实如此。“大家的收益普遍在降低,这个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当时我看到这个话题也不奇怪。可能停更的UP数量没有那些媒体号说的那么夸张,但是B站的收益调整确实给大家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可能一些UP正好遇上了这件事,就被渲染成了浪潮。”在阿牛看来,停更不是短时间内发生的,而是从B站调整运营策略后就一直在陆续发生。

“我比较认同的观点是,B站不应该按照抖音的模式去运营。因为B站做短视频,去和抖音竞争,是没有优势的,市场已经被人家抢占掉了,不如专精发展长视频领域,打败其他长视频平台。”阿牛说,“B站在自己的大会上也说了,之后评估产能要用播放时长代替播放量,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找回初心的重大进步。”

对此,至夏和阿牛的看法基本一致。在至夏使用B站的过程中,也看到许多自己关注的UP主因为大环境的影响受到打击,或是在内容生产上有波动,或是转型,又或许是不再继续做视频。“但是,在中文视频网站里,我实在无法找到第二个能够像B站这样文化和氛围的,这样的网站很少。”他对我们说道,“我不是很希望看到那些UP主一个一个消失,这是件有点寂寞的事情。”

 

老朋友,愿能和你再相见

在阿牛发布了他的停更通知视频后,许多粉丝在他的评论区留下感想和祝福的话语。我们从其中找到了子墨(B站ID@是子墨酱吖),她留下的评论中提到,自己是阿牛的“超级老粉”。

从小学时开始,子墨就注册了B站账号。所以,尽管她今年只有20岁,也同样算得上是B站的老用户了。使用B站早期,子墨喜欢看与二次元文化相关的内容,最常浏览的分区是游戏区和宅舞区,这个偏好到现在依然没有改变。在对UP主的选择上,子墨也更偏爱从前关注的老UP主们。

“我喜欢的UP没有变,特别是宅舞区,我看的都是一些老UP或者日本的舞见。因为国内很多舞见说是在跳宅舞,但动作都还没我有力,”她有些无奈地说,“或者就是有擦边的感觉,所以我慢慢也不太看宅舞区的新视频了,只看我关注的老UP。最近一两年我关注的新UP也很少,基本都是一些萌宠区的,她们的猫猫狗狗很可爱。”

2019年上半年,子墨开始关注阿牛的账号,那时她正处在病痛的困境当中。“那段时间我生病,得了躁郁症,蛮痛苦的,请了假在家。偶然看了阿牛的视频,觉得看完很开心,就关注了。他的视频是我那段时间的快乐源泉,我会翻来覆去看。”彼时阿牛还在做游戏剪辑配音的视频,他有趣的文案和配音演绎陪伴子墨度过了近一年。子墨将阿牛加入了自己的“特别关注”列表,还进入了阿牛的B站粉丝群。

“我记得一开始我加群的时候里面只有三四十个人,除了几个他的UP主朋友之外。大家会水群聊天,闲聊,日常的内容会偏多一些。因为关注比较久了,聊得也比较多,我会把阿牛当作朋友来看待。我还记得他第一次开直播的时候,整个直播间只有两三个人,我就是其中之一。”说到这里,子墨笑了一下。

因为生病,子墨在2019年底不得不入院治疗,而在出院之后,她对阿牛的关注程度也产生了变化。2020年出院后,子墨的健康状态依然不是很好,因此有一年时间不曾使用B站,再回到B站已经是2021年了。“那时他已经开始做植物高中系列了,”子墨回忆着说,“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莫名就觉得不是很对我的胃口的感觉。后来他一直更新这个系列,我慢慢地就看得比较少了。”

“但阿牛还是一直在我的特别关注列表里。”她补充道。

在子墨关注的UP主当中,和阿牛一样正式宣布停更的并不多,早年使用B站的时候,其他UP主的停更视频也几乎不曾出现,但近两年,这样的视频似乎增加了。子墨评价说:“很讽刺的是,那些停更的视频,往往B站会给它流量,那个视频的流量还远超UP精心制作的视频的流量,这种事其实蛮痛心的。在准备离开的时候,才有人关注到自己。”

面对UP主的停更,子墨认为这其中既有平台转型的因素,也有UP主人生规划的考量,对于后者,她给予充分的理解。对于子墨来说,内容创作是需要兴趣支撑的,而兴趣背后又需要其他的现实因素来支撑。即便UP主在平台赚不到钱,需要以其他方式供养自己的爱好,也并不意味着什么。“只要他们还能继续做就好了,”子墨说,“就算不是全职在做,但总归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而对于B站的变动,子墨在话语间也表达出了小小的困扰。“最近B站为了引流,吸引各种明星入驻,这些明星的粉丝也会来B站,自然而然会发很多和老一代B站用户完全不一样的视频,稀释了那些老UP本来的流量,他们做的视频我们就刷不到看不到了。”她说。

子墨也并不习惯B站的竖屏与短视频模式。她曾尝试使用抖音和快手,但最终因为用不惯,还是卸载了。她更喜欢横屏的长视频。目前在B站,她也只是浏览一些已关注UP主发布的分享生活的竖屏短视频,其他短视频基本不会看。“低质量的短视频和广告推广会频繁在我的首页出现,怎么屏蔽都没有用,我觉得质量很好、值得一看的视频在首页已经很少了。”

“我之前刷到一个视频,两三分钟的,那个UP在开头说‘这个视频有些长’,当时给我整不会了,两三分钟哪儿能算长呢?二三十分钟都不算长的。”子墨感慨道。

此外,子墨还分享了一个直观的体验,是关于B站的投币功能。B站会为注册会员发放硬币,用户可以将硬币投给视频表达喜爱和支持,这也是UP主量化收益的方式之一。而子墨说,早年使用B站时,她的硬币是存不住的,高质量的视频太多,看到之后就忍不住为给它们投币。但是现在,由于不常遇到她觉得优质的视频,她的硬币已经攒下了很多。

在平台转型的浪潮当中,创作者与用户正在直面各自的浪头,二者之间那“网络一线牵”的联系也许很快就会被冲散。但是,或许也存在一些难以抹除的丝线,在证明着这份联系曾经存在,且永远不会消失。

在访谈的最后,子墨表示,尽管阿牛已经停更,但对于她来说,他依然是自己在这个平台认识的老友。我们请子墨为阿牛留下一些自己想说的话,她想了想,说:

“想对阿牛说,我真的很喜欢你的视频,拜托请把这个爱好延续下去,我会一直支持你的。就算是几个月更或者年更都没有问题,对于我来说,能够看到你坚持自己的爱好,坚持创作,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就已经很开心了。”


未定的航向

“B站UP主发起停更潮”事件带给网络空间的不仅是针对B站平台生态的探讨,其背后实际上折射出了现今整个视频行业中所存在的问题,更体现出大众对视频平台这一媒介进行的回顾、反思与展望。作为视频平台的用户,我们应该如何在这个信息时代中有效地获取信息、结交伙伴?作为视频内容创作者,我们又应该如何在这个泛视频化传播的时代中生存、发展?或许,这是所有乘着数字时代之风起舞的我们都该思考下去的命题。


浪潮中的暂别 ——“B站UP主停更潮”风波追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