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南北疫情差异的关键竟然是:开窗通风?

2022-12-17 13:12 作者:旁观者常乐  | 我要投稿

       在这次防疫政策的转变中,本来广州比北京先一步放开的,但接下来就奇怪了,北京跟一些北方城市一样,感染者的人数和症状都比广州严重得多,看网上发布的达峰地图,广州至少要比北京晚一个星期达峰。而且更奇怪的是,按大家反映的情况,北方这些地方,一家人中有一个人有症状,那么其余成员会无一幸免地都有症状,官方一再宣称的大部分人会是无症状并不成立。但在广州,情况又不一样,有症状的人并不多,一家都严重的也很少。

       有人说这是北京的毒株比广州更厉害,但官方一再声明南北毒株差异不大。有人认为是北京人体质比广州人差,也有人认为是北京人矫情,但我觉得这都不成立。因为以中国现在的人员流动和融合情况,南方人与北方人无论生活习惯还是性格作风都相当接近了,最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广州人的普通话了。还有人认为是广州比北京温度高,病毒活性低很多,这话也是站不住脚的,毕竟在这次放开前,广州海珠还在一波高峰当中,刚刚刷够了10万例,疫情可比北京猛烈多了。可见现在这病毒,才不管你温度高不高。

       本来这事一直让我挺纳闷的,但这两天得到的消息,让我豁然开朗了。最近这几天,家乡广州那边的亲友们开始陆续中招,而且有症状的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有不少也是整家人都有不轻的症状。是什么风把北京的问题吹到了广州?今天,一波冷空气到达海口,我觉得有点凉了,去把打开的窗关小一点,瞬间,我就明白过来了:也许就是开窗与不开窗的差别。

       2020年1月31日,我就因应刚出现的新冠疫情在微博写了一篇东西《病毒传人的机制可能是这样的》,里面提到了病毒浓度与致病的关系,主要逻辑是:病毒的攻击强度弱于身体的抵抗强度,身体就没事;病毒的攻击强度超过身体的抵抗强度,身体就会得病,超得越多越严重。我不是医学专业的,这个想法是我从综合得到的信息总结出来的。在我的这个想法之前,其实医学界也早有定论了,他们的术语是“低载量感染”或者叫“低浓度感染”,感染的载量越低,症状就越轻。这些天钟南山密集出镜解释各种问题时,也提到了让大家做好防护,不得已感染了也尽量让自己是“低载量感染”。

       现在看来,南北疫情的差异的关键就很明显了。前几波冷空气,力度不够大,只影响了北方。在北方,外面风大降温,里头有供暖,民众户外活动少了,也舍不得开窗。如果室内出现一个病情有点重的,他就成了病毒培养皿,不断增加室内病毒浓度,最终病毒的攻击强度会超过所有人的抵抗强度,所有人都会有不轻的症状。而广州降温幅度不大,很多人仍然可以去户外活动,在室内也不介意开窗通风,所以民众受到的病毒攻击的强度要小得多,于是情况就比北方好多了。然而最近这几天,冷空气强度大了许多,广州也降到10度以下,而且还阴雨潮湿,广州民众也不爱去户外了,也不想开窗通风了,于是也出现了北京一样的状况。

       其实开窗通风这个事,每次在面对空气传播的病毒的威胁时,到处都有提示的。不止新冠这一次,还有非典那一次,还有每年的流感季,电视自媒体社区宣传栏,到处都是开窗通风的建议。可能是听得多了,大家都对这话免疫了,不当一回事了。

       抛开剂量讲毒性就是耍流氓,病毒可防可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把最简单有效的武器给忘了。大家都要阳,很难避免,但我们可以追求“低载量感染”,不要肥羊,要瘦羊,越瘦越好!


南北疫情差异的关键竟然是:开窗通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