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史研究读本» 著名的宋氏五姊妹

原文:
著名的宋氏五姊妹:若莘(或作若华)、若昭、若伦、若宪、若荀。宋氏姊妹是贝州清阳人(今河北清河),皆好学通经艺,善属文;若莘、若昭文辞尤高。她们向父母表示,不希望嫁人,“愿以艺学扬名显亲”。贞元四年(788),昭义节度使李抱真把她们推荐给德宗皇帝,就此进入宫中。宋氏姊妹的才学很得到皇帝的欣赏,从德宗朝到文宗太和九年(835)甘露事变前,若莘、若昭、若宪先后执掌宫中的图籍文奏。她们在宫中地位甚高,据说德宗“嘉其节概不群,不以宫妾遇之”,称呼她们为学士、先生。宪宗、穆宗、敬宗也都以“先生”称宋若昭。
宋氏姊妹可能具有某种隐约的女性意识。她们的特殊之处在于,她们不只是不结婚——这是众多的比丘尼、女道士也选择的道路。她们的人生目标事实上和男性士人并无二致,但以身为女性,无法入仕任官,幸运的是,得到机会在皇帝的内宫开展她们的事业。在进入皇宫之前,宋若莘撰有《女论语》一书,由妹妹若昭作注,内容是关于“妇道所尚”,据说颇有理致。有趣的是,宋氏姊妹刚好是拒绝“妇道”的人,却著书阐扬正统的妇女规范。这个情况显示,如果宋氏姊妹有任何可以称为女性意识的思绪,也是潜藏在庞大的文化压力之下的。(注:以上所述,参见《旧唐书》卷一六,第484页;卷五二,第2198—2199页;《新唐书》卷七七,第3508—9页;王建:《宋氏五女》,在《全唐诗》卷二九七,北京:中华书局,第3369—3370页;元稹:《追封宋若华》,在《元稹集》卷五〇,台北:汉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影印,1983年。宋若荀之名有写作“若茵”的,显然也是形近混淆。王建《宋氏五女》云,宋氏姊妹发愿终养其亲,所以不嫁,这与“扬名显亲”之说并无冲突,但以事涉唐代文化较广的问题,此处不论。又,今本《女论语》非宋氏原作,殆已成定论。至于其来源,山崎纯一认为,可能就是薛蕴妻韦氏的《续曹大家女训》。此书流行于晚唐,有十二章,形式与章数都与今本《女论语》合。山崎的说法很有启发性,值得重视。见氏著《教育からみた中国女性史资料の研究——〈女四书〉と〈新妇谱〉三部书》,东京:明治书院,1986年,第30、108—10页;《旧唐书》卷一六八,第4380页;《新唐书》卷五八,第1478页;卷一六九,第5159页。)
初唐政治中的女性意识
陈弱水 著
«中国妇女史研究读本»
邓小南 王政 游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