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心不磨,智难开!任正非谈人生的顺逆:受挫折是福而不是灾难

2022-06-13 14:52 作者:老方说  | 我要投稿


任正非喜欢孟子的一番话: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他自己的人生就是这番话的最好注解。

从小到大,任正非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天分和才能,最多就是学习好一些,并不是媒体上所说的,从小就有宏图大志,想要当“将军”,有改变世界的雄心。

实际上,那时候任正非的理想就是能吃饱肚子,“我青少年时期并无远大的理想,高中三年的理想就是能吃一个白面馒头。”


从家庭到学校,任正非那段时期的经历可以说是异常艰苦的,缺衣少食,物质和精神都很匮乏,任正非同别人相比,并不出彩,甚至可以说是老实本分,就像个书呆子一样。

一直到中年阶段,任正非的人生和事业情况都比较一般,任正非并没有表现出改善自己和家人处境的能力。

任正非在文章中说过自己愚钝、傻、笨,在这点上,这跟当年周围人对他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

因为不通人情世故,加上有些个人英雄主义情结,任正非在社会上碰到头破血流,处处都处在人生逆境,个人很孤立。

就是创办华为公司,也不是因为他要“做大事”,而是为了养家糊口。任正非是在“生活所迫、人生路窄”的情况下走上创业之路的。

大家可以想一想,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几个弟弟妹妹要照顾(父亲的嘱托,任正非对他们也心存亏欠),又丢了工作,离了婚,还背负巨债……这样的男人是不是太惨了?

在那个年代,在部队是很受人尊敬的,结果任正非复员了;在国企上班等于是“吃国库粮的干部”,是受人羡慕的,结果任正非把工作搞丢了。

这在世俗的眼光看来,任正非是落魄了,从天上掉到了尘埃里,干了半辈子,无房无车无存款,一无所成,一无所有,一家人挤在出租屋里,母亲还有疾病,这样的男人可谓是没出息。

不说当年,就是现在这个时代,如果一个男人混成了任正非这样,也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冷眼、嘲笑、讥讽、蔑视,不知要承受多少压力。

因为人心都是势利的,世俗的哲学就是成王败寇,对于失败者,人们毫无理解和怜悯的兴趣。


任正非有个优点,那就是意志坚定,韧性很强,再加上父亲从小就告诉他不要在乎面子,“面子是给狗吃的”。所以任正非不容易被挫折和逆境所击垮。

在人生的谷底,任正非拿出全部积蓄,又找朋友凑了一点钱,成了华为,成了一个不太受人待见的“个体户”。

公司成立一开始,任正非也不知做什么生意好,后来机缘巧合下做了交换机的代理商。因为没钱和缺人,任正非经常一个人坐公交车运货,一堆货放在地上,他只能几十米、几十米的移动,不然可能就被偷了。深圳天热,任正非往往累到满头大汗,十分狼狈。

心不磨,智难开。

在人生最不堪的时候,想起自己蹉跎了的上半生,任正非对很多事都想明白了,他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的内涵,他明白了什么是“开放、妥协和灰度”。

这正如一句话所说,“当别人聪明伶俐,我们又傻又呆;当别人心机用尽,渐入颓境,我们恰好灵魂开窍,昏眼变明。”晚熟的人一旦开窍,就是一场大器晚成。

杨绛先生也说过,“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事实就是如此,一个人要想真正活明白,需要的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人生如旅途,你只有在困顿郁愤之中才能看清楚世道人心,明白人生和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只有在不顺的境遇中才能够认识自己,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任正非活到43岁才开始真正去做一件事,他又用了二三十年时间把这个事做出名堂来,他能够统领千军万马,驾驭复杂多变的商业生态,这一切都离不开他之前的不顺经历,没有积累,又何谈厚积薄发?

所以任正非后来勉励华为一些身处逆境的员工,要对顺境保持警惕,“人的一生太顺利也许是灾难,你没有注意看,你注意看后你就会认为你受挫折是福而不是灾难。”

自古英雄出炼狱,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这是任正非的人生写照。人生在世,遭遇困厄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让自己配得上所受的苦难——人啊,总得要靠自己成全自己。



心不磨,智难开!任正非谈人生的顺逆:受挫折是福而不是灾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