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当高考碰上毕业季:教育内卷的终结

2023-06-27 20:05 作者:盐不能当饭吃  | 我要投稿

没有什么比把结果放在人眼前更有说服力了,比如高考的独木桥,和毕业后就业的独木难支。

东亚卷王之一的我们,从青少年开始的教育之旅,就不轻松。

拼命提高分数、增加难度、各种培训辅导、专业特长、八仙过海的各路家长,什么样的南墙似乎都无法阻挡鸡娃的执着,让人能停下内卷稍歇的,只有更残酷的现实。

不好好学就没出路?好好学就一定会有结果给你一个交待么?这个话题的根本就在于资源分配、机会多寡,而不是学本身。

考试不是万能钥匙

究竟是好学校造就了学生,还是足够多的好学生成就了学校。如今环境已经不同往日,看待这个问题难免本末倒置。

是家长投入大量资源鸡娃,带着孩子牺牲生活和业余时间在各路培训班里卷出来的成绩和中高考的结果;学校只要拥有足够大的社区基础,尤其是充满焦虑的中产社区,家长的努力、足够的生源,总能出来一部分学生成绩高。

从一个孩子幼小衔接、小升初开始,大家想办法多学多练,孩子才几岁啊。


什么叫内卷?就是电影院效应,前排的人站起来导致后面的人也得跟着站起来,大家还都看不到荧幕。大家分数都高了,于是当前的分数和考试难度就失去了意义,只有更高、更难才行。

内卷就是没有增量的情况下,注定只有一个越来越低的比例的学生能通过考试冲出来。因此这里也没必要苛责学校和老师,因为他们无法改变资源的有限、分配的不公平。最后学校只能沦为教育内卷的战场和通道而已。

如今考试带有越来越重的筛选、分流导向,增加难度为了让一部分人提前离开这条赛道,比如高中数学早都用上了高等数学。

此时我们还用接着去焦虑如何考高分么?看看毕业的应届生们,他们已经达成了既定的高考指标,但除了金字塔尖的学校和专业之外,毕业之后找工作有多难显而易见。而且即使是好学校的学生也不得不去原本看不上的领域,争夺待遇一般但是稳定些的岗位。


我跟不少朋友访谈,如今县域人才回归浪潮很明显,以前本科生都不想去县城,如今研究生来的都不少,哪怕收入跟大学时期生活费差不多也有的是人争抢。如今大城市的青年人率先躺平,不肯躺的就去降维打击,三四五线城市的吸引力是相对的,而岗位少是绝对的。

教育不再是解决就业的途径,只是通过考试解决了一部分人而已。

改变处境需要改革

旱季的非洲稀树草原地带,各种动物都拥挤在仅存的少量水源地。为了避免渴死,河马、大象、狮子、猎豹、鳄鱼、猴子,食肉动物食草动物不得不聚在不断干涸的池塘附近,各种争斗和险象环生的局面,皆因水资源的匮乏。

从某个角度上说,分配公平也未必解决资源增量问题,但分配不公注定扼杀未来的增长空间。因为想努力、有能力努力的人未必有机会,社会如果没有对此的激励,而是让人眼睁睁看着结果无法改善,上升通道被垄断在少数人手里,社会就如同失去温度的蜡一样凝固。

经济周期的起伏中,在缺少增量的时候更要强调公平,东亚内卷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大量的人不在被考虑的范围内;如果解决不了人增长带来的挑战,宁可放弃增长带来的红利。


比如人口多了可以刺激需求和增长,但是如果没有那么多就业机会,足够让大多数人体面生活,其实社会导向会开始变成惩罚人口增长,惩罚生育后代、增加教育投入等等。导致大多数人躺平、生育率下降,但是在人口跌到某个拐点之前,其实不会在乎的,只要维持得了既得利益就行。

因为既得利益已经足够大了,足够持续的以财富和资源来滋生新的财富、资源,经济没增量对某个层面而言,多一点少一点而已,让他们付出更大代价牺牲更多已经到手的去换取全社会的增量,他们难以向自己开刀的。

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有点意思的说法,某答主回答其他人的提问,提问人口减少会减缓内卷、释放社会对人的重视、改善劳动处境么?该回答是——在人口真正减少之前,有可能已经开始提前减少机会,加大内卷压力,以使接下来人们保持不低于之前的内卷程度。

哪个专业都可以是天坑专业也可以不是,只要拼爹。

大家再去攀比哪个省份的高考难度更大,是普通人的自嘲么?四年后再自嘲一次?


当高考碰上毕业季:教育内卷的终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