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程艳秋秋凉受聘南下始末

程玉霜去岁离沪后,知音者叠函催问南下日期。而玉霜自念一度献曲鞋浦,终觉力未至。返京后日就陈石头、王瑶卿之门研习新腔,纠正音律。因此一年来造诣功深,升堂入室。石头生平之杰作曰《骂殿》,今竟亲授之,玉霜因此剧而名益噪。他如旧剧中《玉堂春》、《探母回令》皆经瑶卿为之改正腔句。以故华乐园一星期中尝演三次日戏,后至者几无立足地,人感叹为绝响。畹华以次,一人而已。去岁亦舞台聘之南来,包银仅六千元,尚连荣蝶仙、王又荃二伶在内。登台之十日间,每日满坑满谷,至一月期满,而该舞台盈余万六千元。此是秋中拟再续聘,而接洽未能得手,致为丹桂第一台竞争聘去。先是春华舞台、天蟾舞台、共舞台亦争相罗致,而玉霜行止,须取决于某名士。某名士审时度势,皆嘱玉霜婉词谢却,仍令于艺术上研求上进。至是丹桂尤鸿卿托某政客赴春明之便,付与全权,代表劝驾。某政客竟朝夕伺于草厂二条某名士之门,央其允诺,凡条件一一遵从。某名士谓非万元不可,且遇礼拜六不唱日戏。自阴历八月中秋后一二日即登台,演期一月。代表可之。而京中诸大老乃拥护玉霜之友许某、李某等,亦一致赞成膺第一台之聘。【1923年7月28日8版】

惟社会习惯,重在签字订约。今玉霜出处,但得口头允许,而未实行订约,盖以君子一言已足,可以免去订约习惯。迨阴历六月初三日,距某代表来京之期已近匝月,忽闻上海方面某舞台主已于初三日午车北上,约初四夜半抵京。某代表乃陡然觉悟,恐某氏来而其事变动,复恳某名士依社会习惯,订一合同,听凭玉霜人仿照上年亦舞台合同,抄写各一份,双方并未细阅,即于初四日下午四钟签定,用此事既妥定,某氏姗姗来迟,夜半方到,而已望尘莫及,不能挽回矣。先与艳秋偕来登台之人物,①汪派须生郭仲衡,每月包银二千四百元,②刀马旦荣蝶仙,每月包银一千八百元,③黄三派武二花侯喜瑞,每月包银九百元,④文亮臣,⑤王又荃,⑥曹二庚,文武昆乱俱全之小丑,⑦吴富琴。以上四人,合包银一千五百元,计共包银一万五千元。所有火车、轮船接送及住宿等费,尚不在内,大约还须三千元。以玉霜此时之幸运,明满春明,声噪歇浦,登场时卖座之盛,可以预卜也。【1923年7月30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