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奥匈帝国海军 守护者和领航者

2022-03-02 12:30 作者:柴德列夫斯基  | 我要投稿

Zrínyi兹里尼级三桅帆船

经典的带有螺旋桨推进的的风帆战舰。

Zrínyi兹里尼,建造编号80,造船厂家奥匈帝国,圣罗科,STT公司,1870年1月17日开工,1870年12月10日下水,1871年8月26日服役,1900年成为训练舰,1905年只有舰体武器装备被移除,1908年她被重新命名为德尔塔Delta,因为她的名字需要让给一艘新船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在波拉担任水雷储藏船,1920年在波拉意外沉没。

Frundsberg弗伦茨贝格,造船厂家奥匈帝国,圣罗科,STT公司,1871年6月19日开工,1873年2月11日下水,1873年10月服役,1900年成为训练舰,1904年受损,1905年只有舰体武器装备被移除,一战期间在希贝尼克担任水雷储藏船,1920年赔偿给南斯拉夫,改名为兹拉林Zlarin,1941年4月以后的情况未知。

Aurora奥罗拉造船厂家奥匈帝国,圣罗科,STT公司,1871年11月11日开工,1873年11月20日下水,1874年7月1日服役,1902年改成住宿船,1905年改成水雷储藏船,1920年赔偿给南斯拉夫,命名为斯卡汀Skradin直到1927年报废。

1874年的奥罗拉号

正常排水量1353吨,总长69.1米,垂线间距长59.1米,舰宽10.5米,吃水深度5.00米,单轴,1台2缸HSE,圆柱形锅炉,1000马力(奥罗拉号为1165马力),最大航速11级(奥罗拉号为11.2节),155吨燃煤,续航力1200海里/10节,船员人数210人,武器装备有4座单装149/18 G. L/21 M.61,2座单装66/16 G. L/18。

弗伦茨贝格,拍摄于1893年

19世纪80年代全部加装2座五管25/41 Nordenfelt诺登菲尔德炮。

1891年全部拆除2座单装149/18,2座五管25/41,换装4座单装87/22 G. L/24 M.75,2座五管47/22 SFK L/25 H。

Radetzky拉德茨基级护卫舰

在建造时已经过时了,但奥匈帝国海军需要新的血液加入。

Radetzky拉德茨基,1908年重命名Adria阿德里亚,建造编号84,造船厂家奥匈帝国,圣罗科,STT公司,1870年9月开工,1872年6月20日下水,1873年8月10日服役,1897年成为训练舰,1915年成为住宿船。

Laudon劳顿,建造编号109,造船厂家奥匈帝国,圣罗科,STT公司,1871年8月开工,1873年9月20日下水,1874年7月22日服役,1900年成为训练舰。

1873年的拉德茨基号

正常排水量3394吨,满载排水量3956吨,总长79.1米,垂线间距长77.1米,舰宽14.3米,吃水深度7.00米,单轴,1台2缸HSE,圆柱形锅炉,3385马力(劳顿号为2500马力),最大航速13.4节(劳顿号为13.2节),燃煤,船员人数450人,武器装备有15座单装149/24 G. L/26 C/72,2座单装66/16 G. L/18。

拉德茨基号,拍摄于1887年

19世纪80年代加装4座单装47/30 SFK L/33 H,3座五管47/22 SFK L/25 H,3具350毫米鱼雷发射管(2具位于横正处,1具位于舰尾处)。

1897年拉德茨基号被改装成一艘炮台训练船,1908年被重新命名为阿德里亚号,因为她的名字需要让给一艘新的无畏舰。从1915年起,在波拉担任德国海军人员住宿舰,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20年被卖给意大利并被废除。1900年,劳顿的引擎被拆除,成为一艘固定的军校训练船,并更名为施瓦岑贝格Schwarzenberg。1919年被分配到南斯拉夫,改名为Prvi,同年被意大利收回,并于1923年被拖走报废。

Saïda赛伊达号护卫舰

造船厂家奥匈帝国,波拉海军兵工厂,1876年9月开工,1878年7月2日下水,1879年8月14日服役,1906年2月受损。

1879年的赛伊达号

正常排水量2662吨,舰长79.4米,舰宽13.1米,平均吃水深度5.83米,满载吃水深度6.11米,单轴,1台2缸HSE,圆柱形锅炉,1790马力,最大航速12节,270吨燃煤,船员人数333-359人,武器装备有11座单装149/24 G. L/26 C.78,1座单装66/16 G. L/18。

赛伊达号,拍摄时间不详

1892年加装2座五管25/41 Nordenfelt诺登菲尔德。

1904年拆除3座单装149/24,2座五管25/41,换装2座单装47/30 SFK L/33 H。

赛伊达号于1906年2月26日受损。1908年引擎被移除,成了一艘水雷储藏船。1912年一艘新的轻型巡洋舰需要用这个名字时就被重新命名为密涅瓦Minerva。1920年赔偿给意大利作为补偿并被废除。

Panther黑豹级防护巡洋舰

Panther黑豹,建造编号480,造船厂家英国,埃尔斯维克,阿姆斯特朗,1884年10月29日开工,1885年6月13日下水,1885年12月31日服役,1917年成为训练舰,1918年成为住宿船。

Leopard豹,建造编号481,造船厂家英国,埃尔斯维克,阿姆斯特朗,1885年1月开工,1885年9月10日下水,1886年3月31日服役,1914年5月成为住宿船。

1886年的黑豹号

正常排水量1557吨,总长73.2米,水线长71.4米,舰宽10.4米,吃水深度4.28米,双轴,2台VC,6座圆柱形锅炉,5940马力(豹号为6380马力),最大航速18.4节(豹号18.7节),200吨燃煤,续航力2800海里/10节,船员人数186人,武器装备有2座单装120/31 G. L/35 C.87,4座单装47/40 SFK L/44 H,6座五管47/22 SFK L/25 H,4具350毫米鱼雷发射管(1具位于舰首,2具位于横正,1具位于舰尾)。钢甲班厚12毫米。

黑豹号,拍摄于1895年

这两艘小型巡洋舰(官方称为鱼雷撞击巡洋舰)在英国被订购,获得现代造船技术经验。他们和他们扩大版的虎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已经过时,他们的主要武器在1909年10月被拆除。

1909年黑豹号武器装备为4座单装66/40 SFK L/42。

1910年10月豹号武器装备为10座单装47/40 SFK L/44 H。

黑豹号在1917年作为一艘海上训练船附属于位于科托尔Cattaro的潜艇指挥官学校。豹号于1914年5月15日退役,在波拉用作港口防卫舰。这2艘都是作为战争赔款分配给英国的,但在1920年卖给意大利并在那里废弃。

Tiger虎号轻型巡洋舰

虎号是英国建造的黑豹级的一个扩大和改进的版本。

1906年重命名为Lacroma,建造编号217,造船厂家奥匈帝国,圣罗科,STT公司,1886年10月5日开工,1887年6月28日下水,1888年3月服役,1906年成为快艇,1915年受损。

1888年的虎号

正常排水量1657吨,总长76.0米,水线长74.2米,舰宽10.6米,吃水深度4.30米,双轴,2台VC,6座圆柱形锅炉,5700马力,最大航速18.6节,300吨燃煤,续航力2500海里/10节,船员人数188人,武器装备有4座单装120/31 G. L/35 C.87,6座单装47/40 SFK L/44 H,4座五管47/22 SFK L/25 H,4具350毫米鱼雷发射管(1具位于舰首,2具位于横正,1具位于舰尾)。钢甲班厚12毫米。

,虎号,拍摄于1894年

1906年武器装备仅有6座单装47/40 SFK L/44 H。

1905年6月虎号被改装成一艘海军部快艇,她的主要武器被拆除,并更名为拉克罗玛Lacroma,1915年被完全解除武器装备。1918年加入南斯拉夫,1920年被赔偿给意大利,并在那里被废除。

Kaiser Franz Joseph I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级防护巡洋舰

这两艘巡洋舰正式设计为鱼雷撞击巡洋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两艘船都过时了。

凯瑟琳·伊丽莎白号

Kaiser Franz Joseph I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建造编号233,造船厂家奥匈帝国,圣罗科,STT公司,1888年1月3日开工,1889年5月18日下水,1890年7月2日服役,1917年成为浮动总部。

凯瑟琳·伊丽莎白号

Kaiserin Elisabeth凯瑟琳·伊丽莎白,造船厂家奥匈帝国,波拉海军兵工厂,1888年7月开工,1890年9月25日下水,1892年1月24日服役,1914年11月2日自沉。

1892年的凯瑟琳·伊丽莎白号

正常排水量3967吨,满载排水量4494吨,总长103.7米,垂线间距长97.9米,舰宽14.8米,吃水深度5.70米,双轴,2台3缸HTE,10座圆柱形锅炉,8450马力,最大航速19节,670吨燃煤,续航力3500海里/10节,船员人数367人,武器装备有2座单装238/32 G. L/35 C.86,6座单装149/33 G. L/35 K.86 apt,2座单装66/16 G. L/18,5座单装47/40 SFK L/44 H,4座单装47/30 SFK L/33 H,3座单装37/20 SFK L/23 H,4具400毫米鱼雷发射管(1具位于舰首,2具位于横正,1具位于舰尾)。钢制,露天炮台厚90毫米,甲板厚38毫米,船体厚57毫米,指挥塔厚50毫米。

凯瑟琳·伊丽莎白号

1905-1906年都拆除2座单装238/32,2座单装47/30,3座单装37/20;换装2座单装149/37 G. L/40 K.96,7座单装47/40 SFK L/44 H。

凯瑟琳·伊丽莎白号

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曾在卡塔罗被用作港口护卫舰。1917年被完全解除武装,成为一个漂浮总部使用。1919年作为战争补偿,被赔偿给法国,在卡塔罗湾被击沉。

凯瑟琳·伊丽莎白号

1892年,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乘坐凯瑟琳·伊丽莎白号开启了环球之旅,并于当年12月8日第一次访问中国厦门。在往后的日子里,这艘巡洋舰游走于世界各地,维护奥匈帝国的国家利益。《辛丑条约》之后,凯瑟琳·伊丽莎白号来往于中国山海关、天津、上海、厦门、澳门、香港等沿海港口。1913年2月,经过改装后的凯瑟琳·伊丽莎白号再次来到中国香港,之后它一路向北在秦皇岛短暂停留。

1914年1月,凯瑟琳·伊丽莎白号启程开往上海,为了躲避台风,它的引擎不得不开到最大功率,陈旧的锅炉不堪重负,虽经紧急抢修但航速已完全达不到设计时的19节。1914年6月24日,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奥匈帝国大公弗朗茨·斐迪南遇刺身亡。此时停靠在烟台的凯瑟琳·伊丽莎白号停止前往日本的计划,再次北上驻守在天津,搭载部分天津租界的奥匈帝国陆战队南下来到青岛,协助德国共同防卫胶州湾。此时的凯瑟琳·伊丽莎白号肩负着维护同盟国阵营军事利益的使命。一战爆发后,日本在崂山湾登陆。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8月23日,日本对德国宣战。作为东线战场德国殖民地的青岛,成为了日本首先觊觎的肥肉。在这场战役中共有324名奥匈帝国的海军士兵和海军陆战队员参与战斗。为了支援德军的陆上火力,“伊丽莎白皇后号”拆卸下了大部分火力,4门15厘米舰炮和部分47毫米速射炮,安装在德军中央堡垒后侧的仲家洼西侧高地(位于今海信立交桥北)及大鲍岛山(今观象山),部分奥军兵官也加入了地面作战。1914年10月,凯瑟琳·伊丽莎白号一直坚守在胶州湾水域,同德军炮舰一起阻挡日军的袭击。1914年11月2日2点55分,凯瑟琳·伊丽莎白号发射了最后一枚炮弹,为了防止落入日军手中,舰长打开了海底阀门,让她慢慢沉入了海底 。

Donau多瑙号护卫舰

官方进行重建,这种重建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事实上,多瑙号护卫舰的船体已经报废,新船只使用旧船的机械和一些设备。这艘船是专为学员训练长途巡航而设计的。

造船厂家奥匈帝国,波拉海军兵工厂,1888年10月开工,1893年6月28日下水,1894年8月服役,1906年成为住宿船。

1894年的多瑙号

正常排水量2306吨,水线长70.0米,舰宽12.8米,吃水深度5.56米,单轴,2台2缸VC,圆柱形锅炉,1300马力,最大航速10节,270吨燃煤,船员人数333人,武器装备有10座单装120/31 L/35 C.87,1座单装66/16 G. L/18,4座单装25/41 Nordenfeldt诺登费尔特。

多瑙号

1906年这艘废弃的船被解除武器装备,用作学员的住宿和训练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赔偿给南斯拉夫,改名为希贝尼克Sibenik。1941年改名为克尔卡Krka被德国人占领,她后来的情况不详。

Zenta岑塔级防护巡洋舰

这三艘巡洋舰虽然过时了,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就开始服役了。在战争期间,其中两艘被解除武器装备,作为他用。从岑塔级外部形状,上层建筑可以看出奥匈帝国向英国这个海军强国借鉴了大量的经验。

岑塔号,刚服役时拍摄

Zenta岑塔,造船厂家奥匈帝国,波拉海军兵工厂,1896年8月8日开工,1897年8月18日下水,1899年5月28日服役,1914年8月16日沉没。

Aspern阿斯佩恩,造船厂家奥匈帝国,波拉海军兵工厂,1897年10月4日开工,1899年5月3日下水,1900年5月29日服役,1918年成为住宿船。

Szigetvár西盖特瓦尔,造船厂家奥匈帝国,波拉海军兵工厂,1899年5月25日开工,1900年10月29日下水,1901年9月30日服役,1918年成为住宿船。

1899年的岑塔号

正常排水量2313吨,满载排水量2503吨(阿斯佩恩为2625吨,西盖特瓦尔为2562吨),总长96.9米,水线长96.0米,舰宽11.7米,吃水深度4.24米,双轴,2台4缸VTE,8座亚罗锅炉,8160马力,最大航速20.8节,500吨燃煤,续航力3500海里/12节,船员人数308人,武器装备有8座单装120/37 G. L/40 SC.96,8座单装47/40 SFK L/44 S,2座单装47/30 SFK L/33 H,2座单装8.80,2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位于横正处)。钢制,甲板后40(平面)-50(斜面)毫米,炮堡有35毫米厚的钢保护,指挥塔侧面厚50毫米。

西盖特瓦尔号,拍摄于1905年

岑塔号是封锁黑山海岸的六艘驱逐舰的领舰。1914年8月16日的一次海战中被法国战舰击沉。随她而来的驱逐舰枪骑兵号逃脱了。1918年阿斯佩恩号被解除武装,在波拉担任一艘住宿船。1918年西盖特瓦尔号也被解除武装,并在鱼雷作战学校担任住宿船和靶舰。这两艘船都赔偿给英国,但在1920年被卖给了意大利并被拆解。

在服役中,岑塔级出现许多问题。航速方面比当时只能开十来节的主力舰快上一些,又比接近三十节的鱼雷艇或驱逐舰慢许多。就导致给主力舰护航浪费航速,带领鱼雷艇或驱逐舰机动作战速度又不够。舰体过短,舰艏设计不佳也是岑塔级存在的致命问题,这一设计导致抗浪性不好,在相对风平浪静的地中海都很难开到高速。再就是装备的120毫米炮的性能差强人意。

Admiral Spaun斯邦上将号侦查巡洋舰

造船厂家奥匈帝国,波拉海军兵工厂,1908年5月30日开工,1909年10月30日下水,1910年11月15日服役,1920年赔偿给英国并立即出售给意大利拆解。

1910年的斯邦上将号

正常排水量3500吨,满载排水量4000吨,总长130.6米,水线长129.7米,舰宽12.8米,最大吃水深度5.30米,4轴,2台帕森斯蒸汽轮机,16座亚罗锅炉,25000马力,最大航速27节,786吨燃煤,续航力1600海里/24节,船员人数327人,武器装备有7座单装100/47 G. L/50 K.10,1座单装47/40 SFK L/44 S,1挺8.80机枪,2座单装450毫米鱼雷发射管。钢制,侧面有60毫米厚的装甲带保护机械设备,20毫米厚平面主甲板连接装甲带上缘,较低一些的20毫米甲板保护船尾,指挥塔侧面厚50毫米,火炮有炮盾(40毫米厚的正面,8毫米厚的侧面和顶部)保护。

斯邦上将号,拍摄于1914年

经过八年的间隔,奥匈海军重新开始巡洋舰的建造,当时海军技术委员会被令在1906年5月1日设计一艘3500吨巡洋舰。在这一时期,巡洋舰、通报舰、侦查舰、船队领舰和鱼雷巡洋舰的复杂类型在世界各国海军中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简化。在奥匈帝国所要求的是一艘涡轮动力的战舰,它比英国冒险号、美国切斯特号和德国埃姆登号等当代巡洋舰更快,装甲保护略好一些,因此必须牺牲武器装备给予弥补。斯邦上将号被设计成典型的快速侦察舰,能够利用命中率和逃逸战术来破坏敌人的通讯和航运路线(就是破交战),并用速度来控制交战状态。事实上,他们在战争期间也被如此使用的。

斯邦上将号是奥匈帝国海军的第一艘主要的涡轮动力军舰,4轴布置,6台涡轮机中有2台在的巡航涡轮机。尽管如此,她的推进系统必须被看作是一个试验性的原型,船的引擎有很多问题,不是很可靠,因此战时的作用较小。1917年曾计划用1座单装15厘米/50炮取代前厅上的2座单装10厘米炮,但这一计划未曾被执行。

1915年加装2座单装450毫米鱼雷发射管,60枚水雷。

1917年加装1座单装66/47 G. L/50 BAG。

Saïda赛伊达级侦查巡洋舰

Saïda赛伊达,建造编号25,造船厂家奥匈帝国,蒙法尔科内,CNT公司,1911年9月9日开工,1912年10月26日下水,1914年8月1日服役,1920年赔偿给意大利并重命名威尼斯号(Venezia)。

Helgoland黑尔戈兰岛,建造编号44,造船厂家奥匈帝国,阜姆,达努比乌斯,1911年10月28日开工,1912年11月23日下水,1914年8月29日服役,1920年赔偿给意大利并重命名布林迪西号(Brindisi)。

Novara诺瓦拉,建造编号45,造船厂家奥匈帝国,阜姆,达努比乌斯,1912年12月9日开工,1913年2月15日下水,1915年1月10日服役,1920年赔偿给法国并重命名特鲁维尔号(Thionville)。

诺瓦拉号

正常排水量3500吨,满载排水量4010吨,总长130.6米,水线长129.7米,舰宽12.8米,最大吃水深度5.30米,2轴,赛伊达号使用2台梅尔姆斯-普芬尼格蒸汽轮机,16座亚罗锅炉;黑尔戈兰岛号和诺瓦拉号使用2座德国通用电气蒸汽轮机,16座亚罗锅炉,30000马力,最大航速27节,771吨燃煤,续航力1600海里/24节,船员人数327人,武器装备:赛伊达号准备9座单装100/47 G. L/50 K.11,1座单装47/40 SFK L/44 S,3座双联450毫米鱼雷发射管。

黑尔戈兰岛号和诺瓦拉号准备9座单装100/47 G. L/50 K.11,1座单装47/40 SFK L/44 S,1座双联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双联450毫米鱼雷发射管。钢制,侧面有60毫米厚的装甲带保护机械设备,20毫米厚平面主甲板连接装甲带上缘,较低一些的20毫米甲板保护船尾,指挥塔侧面厚50毫米,火炮有炮盾(40毫米厚的正面,8毫米厚的侧面和顶部)保护。

黑尔戈兰岛号,拍摄于1914年

这3艘改良版的斯邦上将在与特格特霍夫Tegetthoff相同的预算中被批准。相同的尺寸和布局,但随着涡轮机的迅速发展,52吨重的机械可以节省使用更简单的2轴布置。其中21吨用于加强船体和舱壁,另21吨用于增加武器装备。提议的两种武器装备(1座单装15厘米炮或2座单装10厘米炮第二种被选择)。因此,改良版的是一种真正的改进,拥有更加可靠的机械和更多的火炮,尽管与其同时代的对手相比,其武器装备仍然不堪。正如福瑞德·T·简在1912年所说的那样,通报舰的时代已经结束,这些军舰很快就过时了。由于建造合同的分配,其中两艘将在匈牙利阜姆(里耶卡)达努比乌斯造船厂建造。

1915年黑尔戈兰岛号和诺瓦拉号拆除2座双联450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双联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1917年全部加装1座单装66/47 G. L/50 BAG。

1920年,赛伊达号和黑尔戈兰岛号分别赔偿给意大利海军,并分别被任命为威尼斯和布林迪西。1937年3月这两艘都被弃置。诺瓦拉号于1920年被赔偿给法国,被任命为特鲁维尔号,并在地中海地区担任火炮和鱼雷训练舰直到1932年。随后,她被解除武器装备,并在土伦担任固定住宿船,1941年报废出售。

Shipyard No. 68船厂建造编号68(前中国订购的巡洋舰)

1913年中国政府订购了四艘轻型巡洋舰,两种不同的设计。筹备工作于1914年12月开始,1915年3月龙骨开始铺设。而意大利于1915年5月23日向奥匈帝国宣战,只建立了部分龙骨和一些框架。

不幸的是,战线几乎横穿造船厂区域,对那里建造中的大多数船只造成了无法修复的损害。当奥匈帝国军队于1917年10月27日在伊松佐第12次战役中重新占领该地区时,这四艘前往中国的巡洋舰由于建设进度很小,损失非常小。

中国巡洋舰的设计可以按照奥匈标准重新设计,37000马力的涡轮机组和整个锅炉系统已经准备好交付,31%的船体材料已经储存起来,因此在1918年4月制定了计划,至少重启大型巡洋舰的工作。拟议军备调整为8门15厘米/50,9门90毫米/50防空炮,2座双联450毫米鱼雷发射管。然而,在讨论期间战争已到了不可能重新开工的地步。

造船厂家奥匈帝国,蒙法尔科内,CNT公司,1915年3月9日开工,未建造完成。

68

正常排水量4872吨,满载排水量5353吨,总长137.0米,水线长135.3米,舰宽14.7米,吃水深度6.81米,2轴,2台3缸HTE,10座圆柱形锅炉,9000马力,最大航速19节,746吨燃煤,续航力3500海里/10节,船员人数475人,武器装备有8座单装149/47 G. L/50 K.10,2座单装238/32 G. L/35 C.86, 8 x 1 - 149/33 G. L/35 K.86 apt., 2 x 1 - 66/16 G. L/18, 12 x 1 - 47/40 SFK L/44 S, 6 x 1 - 47/30 SFK L/33 H, 4 x 1 - 8.80, 4 - 450 TT (1 bow, 2 beam, 1 stern)2座双联450毫米鱼雷发射管。装甲有100毫米厚的装甲带保护机械设备,25毫米厚平面主甲板与其装甲带上缘连接,63毫米厚低甲板保护船尾。指挥塔侧面厚100毫米。

Kaiserin und Königin Maria Theresia玛利亚•特蕾西娅皇后和女王号装甲巡洋舰

建造编号271,造船厂家奥匈帝国,圣罗科,STT公司,1891年10月6日开工,1893年4月29日下水,1894年11月服役,1917年1月31日被解除武器装备,1917年2月7日退役,并充当德国潜艇船员的住宿船。船上的火炮被转移到意大利前线使用。

1894年的玛利亚•特蕾西娅皇后和女王号

正常排水量5330吨,满载排水量6026吨,总长113.7米,水线长111.7米,舰宽16.2米,吃水深度4.90米,2轴,2台3缸HTE,10座圆柱形锅炉,9000马力,最大航速19节,746吨燃煤,续航力3500海里/10节,船员人数475人,武器装备有2座单装238/32 G. L/35 C.86,8座单装149/33 G. L/35 K.86 apt.,2座单装66/16 G. L/18,12座单装47/40 SFK L/44 S,6座单装47/30 SFK L/33 H,4挺8.80机枪,4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1具位于舰首,2具位于横正,1具位于舰尾)。哈维Harvey钢制装甲:装甲带厚100毫米,主炮由100毫米厚的炮台保护,15厘米炮被80毫米的船体保护。有60-40毫米厚的防护甲板。指挥塔侧面厚50毫米。

玛利亚•特蕾西娅皇后和女王号

奥匈帝国海军执行委员会,肯定了外国海军对一艘现代装甲巡洋舰所带来的高价值,它可以执行一些战舰任务。此外,凯瑟琳•伊丽莎白级巡洋舰的成功也说服当局建造了一艘更好的战舰,具有更大的排水量、更强的武器装备和更强的装甲。五个英国船厂被邀请进行投标设计:坎梅尔莱尔德Cammell Laird,维克斯阿姆斯特朗Vickers-Armstrong,费尔菲尔德Fairfield,奈培(格拉斯哥)Napier (Glasgow)和汤姆森Thomson。最终首舰正式指定为鱼雷撞击巡洋舰C。最初的计划是6座15厘米炮和14座47毫米炮,但在建造过程中增加了火炮数量。

1910年拆除2座单装238/32,4座单装47/30,换装2座单装190/40 G. L/42,4座单装37/42 C.1900V。

Kaiser Karl VI卡尔六世皇帝号装甲巡洋舰

是玛利亚•特蕾西娅皇后和女王号装甲巡洋舰的改进型。

建造编号297,造船厂家奥匈帝国,圣罗科,STT公司,1896年6月1日开工,1898年10月4日下水,1900年5月23日服役,1920年赔偿给英国并卖给意大利拆解。

1900年的卡尔六世皇帝号

正常排水量6166吨,满载排水量6864吨,总长119.0米,水线长117.9米,舰宽17.3米,吃水深度6.75米,2轴,2台4缸VTE,18座贝尔维尔Belleville锅炉,12000马力,最大航速20.8节,820吨燃煤,续航力3500海里/10节,船员人数535人,武器装备有2座单装238/37 G. L/40 K.94,8座单装149/37 G. L/40 K.96,2座单装66/16 G. L/18,16座单装47/40 SFK L/44 S,2座单装47/30 SFK L/33 H,2挺8.80机枪,2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横正处)。哈维钢装甲:装甲带厚220-170毫米。主炮塔有200毫米装甲保护,15厘米炮有80毫米装甲保护,有60-40厚的毫米防护甲板,指挥塔侧面厚200~100毫米。

卡尔六世皇帝号,拍摄于1909年

Sankt Georg圣乔治号装甲巡洋舰

是玛利亚•特蕾西娅皇后和女王号装甲巡洋舰的改进型。

造船厂家奥匈帝国,波拉海军兵工厂,1901年3月11日开工,1903年12月8日下水,1905年7月21日服役,1920年赔偿给英国并卖给意大利报废。

1905年的圣乔治号

正常排水量7289吨,满载排水量8070吨,总长124.3米,水线长123.2米,舰宽19.0米,吃水深度6.83米,2轴,2台4缸VTE,18座亚罗锅炉,15000马力,最大航速22节,1103吨燃煤,续航力4500海里/10节,船员人数535人,武器装备有1座双联238/37 G. L/40 S.,5座单装190/40 G. L/42,4座单装149/37 G. L/40 S. C.96,2座单装66/16 G. L/18,6座单装47/40 SFK L/44 S,2座单装47/30 SFK L/33 H,2挺8.80机枪,2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横正处)。钢装甲:装甲带厚210-165毫米。主炮塔有210毫米装甲保护,19厘米炮有190毫米装甲保护,有50-40厚的毫米防护甲板,指挥塔侧面厚200毫米。

圣乔治号,拍摄于1916年

1916年加装1座单装66/47 G. L/50 BAG。

奥匈帝国海军 守护者和领航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