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的那一世界观——我们今天来讲讲创造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今天我们来谈谈创造。从根本上谈,对于我们而言,将"创造“这一词汇解释成”观察“更为恰当,创造这一行为本身并不发生于角色身上,而是“全部”(有些人习惯将它称作“一”,也有些称作“本源”“佛性”)在创造。用角色本身的眼光,视角去做事并不能说是一种创造,而是在走完特定的旅程。
何为特定的旅程?从时间线上看,有无数种可能在当下同时发生着,每一种可能下的我们都在体验不同的世界,有些差距较大,有些较小。而角色本身产生的思想,行为,用中国文化来讲就是“有为”(与“无为”做对比),在“有为”中我们走的是一条特定不变的时间线,在其中所获得的经验也好,经历也好,并不能称作对“创造力”的认知的经验。正好于此相反,越是对已知的经验,经历加以肯定,越是缺乏创造力,身上所具备的可能性便越小。当然,可能性变小,并不能说不会有很高的成就以及智力等等外显的事物。只是当限制于一种可能性中时,便会远离我们的本质,那个具有“无限创造力”的本质。固化的螺丝钉同样也可以很漂亮,但却失去了塑形的可能,只能以一种形态接着向下走,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漂亮似乎并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
返回我们最初提出的观点,我们认为将“创造”解释成“观察”一词将更有利于我们理解。这一点要从“时间”这一概念谈起,时间并非一种流动的东西,它是静止的。在我们的世界中经历的种种,都发生在当下。
而我们所谈的创造力其实是观察已经存在的时空的能力。对朋友们来说,这是一个值得转变的观点。在大家思考自己要变成什么样之前,想要变成的模样便已经存在。这便是我们本身具有的无限创造力所体现的一点。这样的阐述并不源自于长久的思考或极致的钻研,可以说恰恰相反,它来源于对当下的体验,在“静”中我们更能体会到这一点。这样的阐述也并不想再引起大家的思考,而是想要大家通过“静”去体悟,理解,也只有在“静”中,才能很好的抓住这一点。
我们在谈的“观察”是基于大家还没有恢复创造力时,在恢复的过程中所要有的观点。去观察自己想要去到的经历上,或是物质的富裕,或是精神的满足。当你全身心的投入到,观察中时,自然便会知晓当下所要做的行动是什么,你会很清晰的得知答案。在目标实现之前进行持续的观察,越是投入的观察,目标所要实现花费的“时间”越短,而本质上并不存在时间的流动,有些朋友将这个称作“显化能力”。
我们用观察这一词汇是为了理清一些观念。创造本身不发生在角色之内,而是由“全部”在进行。作为角色,在认知到某一美好经历之前,那一经历便已经产生,那经历本就存在,不依托于你的想法链接到或没链接到,而消失或改变。
一切只发生在当下,这是我们想跟朋友们分享的智慧,也是创造的前提条件,需要我们首先认知到这一点。
无论身处何方,处何境遇,爱一直在你身边,从未有半步远离,这也是我们想让朋友们注意到的一点,无条件,全身心的付出与奉献,这样的爱一直在你身边。
亲爱的朋友们,爱,并非浅薄,并无区分,永恒的处在当下的爱如此伟大,动人,忍不住让人歌颂赞美它的存在,你看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