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他又上热搜了

2022-11-03 13:51 作者:PeterCai彼得  | 我要投稿

蛋泥昨天又上推特热搜了,因为他再次强调他不站罗琳,结果引起轩然大波。



哈利波特扮演者蛋泥(Daniel Radcliffe)最近接受采访,被问及对跨性别群体的态度,他再次重申自己的立场。



蛋泥曾于2020年在Trevor Project官网上发布过一篇公开信,明确他对跨性别群体的支持态度,表示“变性女人也是女人”,公开反对J.K.罗琳。


然后近日他又再次强调了自己的立场,虽然没有指名道姓罗琳,但不言自明,大家都是他说的是谁。



蛋泥的原话是:


“我必须站出来说清楚的原因是...在完成《哈利波特》之后,我遇到了许多跨性别的孩子和年轻人,他们从哈利波特身上找到了很大的归属感。所以当我看到他们在那一天(罗琳发表相关言论的那天)受到伤害的时候,我就想,我要让他们知道,参与这个系列的人,不是所有人都有(跟罗琳)一样的观点。而这一点非常重要。”


他还补充,“这真的很重要,因为我与Trevor Project合作了10多年,所以我觉得,假如我什么都不说,那我以后都不能直视镜子里的自己。”



其实罗琳这个事件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每隔一阵就会有人表态,然后就像触发了某个开关一样,整个互联网都变得敏感起来。


比如上个月底,饰演伏地魔的拉尔夫·费因斯(Ralph Fiennes)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我可以理解关于她对女性发表的言论可能会令人感到愤怒的观点,但这些言论并不淫秽,她更不是极右翼法西斯分子。这只是一个女人在说,‘我是一个女人,我觉得我作为女人,我希望能够表达我是个女人。’我理解她的意思。尽管我不是女人。”还称针对罗琳的辱骂是“令人作呕的,糟透了”。结果就遭到外国网友围攻。



而10月早些时候,饰演“马尔福”的汤姆·费尔顿也仅因为在采访中表达了对罗琳的感激和钦佩之情,“我永远感激罗琳,没有人像她一样为数代人带来如此的快乐”,结果在网上被“围剿”。



另外,蛋泥(哈利波特)、艾玛(赫敏)、鲁伯特(罗恩)则很早就表明要与罗琳“割席”,坚决站在跨性别阵营。



老实说,我之所以一直没发相关新闻,一是觉得太敏感,评论区肯定会掐得不可开交,想说没必要。二是我实在觉得国外现在好像掉进了某种“政治正确”的陷阱,变得大家都谨慎小心,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变得很敏感,而且特激烈、遇事就下尖锐价值判断,非此即彼,否则就是大逆不道。


但昨天看完蛋泥这个新闻后,我突然觉得,其实可以借这个事给咱一点启发,没必要走到那一步,因为没有什么是不可避免的。



我诚实地说,其实我理解双方的态度,蛋泥艾玛他们出于替跨性别人群的社会认同的考量,为她们争取权益,希望消除歧视,让她们能随心所欲地生活,不希望社会平权倒退。



而罗琳的观点则站在更实际的角度考量,希望能够为女性争取单一性别空间。就好比事情是起因是因为罗琳转发了一篇名为《为有月经的人创作一个更为平等的后新冠世界》的文章,并指责说“有月经的人?我确信这种人应该有个称呼吧。”她的意思是,难道女人连自己的性别认同都不能直说了?否则就是忽视甚至歧视跨性别人群?


延伸来讲,就像支持罗琳观点的评论所说,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性别为女,那么即使ta没有完成变性手术,也应该被当作女人看待么?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只要一个男人声称“我是女人”,就可以大摇大摆地进女厕所、女更衣室?以女性身份参加比赛?抢走属于顺性别女性的金牌?那是不是也是变相地对女性权利的剥夺,同时增加了顺性别女性的社会生活风险。


这些的确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双方各自站在不同角度,有人替少数跨性别女性着想,有人则以多数顺性别女性的角度为出发点。



而我的想法是,这些都与文明与进步程度有关,而这样的争吵恐怕要持续很久。那么,在找到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解决方案之前,是不是可以保留双方彼此理性的讨论空间?


说白了,社交媒体是尖锐和极端的沃土,但现实生活里,我们看到的妥协和包容往往要多得多。与其各自站队、互相抵制或者划清界限,然后逐渐“人以群分”,最后相互攻击,是否可以考虑一下另一道路,比如某神秘东方大国(就是我们国家)很常见的处世哲学,“管控分歧,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在社会经济与文明发展中逐渐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我再多说两句,无论多聪明的人,天天跟人舌战久了,都会变得自我立场强化,从而逐渐极端。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短暂地警醒一下自己,当发现自己过于执着于某争议立场时,不妨先离开疏远一段时间,避免因急于论战而不断自我强化,滑入危险境地。


最后,希望大家都不要过多受到“信息茧房”效应影响,更重要的是,不要让互联网上的分裂向现实世界延伸、蔓延。



更多欧美资讯,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号!


他又上热搜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