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对中医形态发展的若干认识——视频文案

2023-02-24 21:35 作者:易识域  | 我要投稿

倘若现在我方要对某个对象进行热战,并且事先不知敌方兵力部署

在战争机器开动的一刹那,不是导弹升天

而是侦察单位全力运转

通过各种侦察手段,比如地面上潜出的侦察兵,天上的侦察飞机,太空的

侦察卫星等

来获取敌方军事部署尽可能准确详细的信息

然后

才是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各种变量与要素

采取相应的各种手段扬了对面阵地

这个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侦察与火力投送

 

诊治中的诊与侦察对应,治与火力投送对应

治病不是上来就吃药或者动刀子

而是先诊断、诊察,即通过各种手段收集尽可能多的有助于确定病情的信息

然后再根据诊察的有效信息决定吃哪些药,动哪些刀子

诊的手段诸如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现代检测手段如x光,B超,CT,以及各种生化检测

治则依据诊断获取的有效信息,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各种手段来对病情进行干预,治疗手段如各种药物、手术、针灸、正骨等等,是基于诊断的信息对病症进行火力投送

 

决定战争形态的是侦察手段与打击手段

决定医学形态的则是诊断手段与治疗手段

中医与西医同是医学,但是一开始,这两个家伙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同

中西医对比,感受最明显的是

中医习惯使用抽象概念,如气血津液,温热寒凉

而西医则重视看得到检测的到的生理指标,比如病原体,或者器官可观测病变

中西医为什么会如此不同呢

 

理科生应该很熟悉,我们学过的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讲到生物在特定的环境里,被动地筛选出适合在该环境中生存的性状。不同地方相似的环境与生态位,使得生物趋同进化,使得不同种生物具有较为相似的特征。而同一物种在不同环境中却会因生存资源与天敌的差异,向着不同方向进化。

环境对事物的样貌以及发展走向,起着决定性因素。

不止是生物,万事万物事物都是如此

从中我们抽象出一个观点叫环境决定论

万事万物都诞生自相应的环境

任何事物身上都有环境打下的烙印

研究任何一种事物不能单独研究该事物本身

更要把它放在其诞生、发展的环境里,分析其演化路程,才能窥见全貌,看到真理。

 

 

无论是何种医学,治病救人,使人保持身心健康是终极目的

诊和治是在面对疾病时,医学所做主要事情

诊和治不是盲目的,是有原则的

诊的原则,比如收集尽可能多的对治疗有帮助的信息,尽可能充分的组织利用收集到的病情信息

治的原则,比如治疗手段要求疗效尽可能好、副作用尽可能小、成本尽可能低、见效尽可能快等

前面提到了诊和治的手段决定了医学的形态

不同的时空环境下,人们出于相同的治病救人的目的,利用不同的诊和治的手段,进而导致了不同时空环境中诞生的医学形态的不同

 

西医诞生发展的地方主要是欧美

这片时空环境,在近现代发生了科学技术革命

诸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蓬勃发展

在这种时空环境下

医学的发展必然与其他学科的发展相关联、渗透

最基础的是转化利用其他学科的发展成果,并结合医学的虚求开发出相应的诊治手段

随着光学显微镜制造技术的提高,人们能观察到的结构越来越细致,对人体微观方面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再后来,

伦琴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偶然发现一种能量很高可以穿透手掌在胶片上留下骨骼影像的不知名射线,即X射线,为医学诊断开了一扇大门

生物学与化学的发展,使得人们明白人体相应结构的化学成分,可以通过检测某些成分的有无或者增减来诊断病情,也可以使用提纯而来或者合成而来的对应物质来干预人体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而治愈疾病

生物学家弗莱明无意间发现了青霉素,因为青霉素强大的抑菌能力使得

总之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了无比丰硕的科技成果

现代医学在这种时空环境中不断地发展诊与治的手段,就成了这么一种形态

 

那么中医呢

春秋战国至秦汉之际,诞生了中医现存最早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它确立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框架,是中医基础理论形成的标志

在春秋战国至秦汉前后数千年的古代史里

中国自有特殊的时空及社会环境

我看到的中医基础理论发展的逻辑是

在中国古代的环境中,为了更好地治病救人,只能依靠人的身体感官尽可能多的获取有效信息,并将稀缺的信息利用合适的哲学工具充分高效的组织利用起来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类似近现代西方的科学革命,但是中国长期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自有我们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自然科学知识

就像现代医学不是一开始就有蛋白质、基因等概念一样

中医学一开始也没有所谓的“阴阳”、“五行”“气”等概念,这些概念的引入与医学化发展,都是受到当时先进的理解自然本质的学说的影响

比如中医学气概念的形成受到古代哲学气学说的渗透和影响

气学说的气是运动不息的细微物质,气的升降聚散推动和调控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基于医学固有的研究对象和范围转化发展后

 

中医认为,人体之气由精化生,并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生。

气的运行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的新陈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

那么可以通过考察人体内气的状态来确定人的健康状况

再比如春秋战国至秦汉之际,古人已经有了初步“解剖”的方法,并提出了解剖的概念,使得当时有的人们了解脏腑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与联系,虽然局限于宏观表层,但为中医藏象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形态学方面的基础

类似于此,很多其它学科的概念或者学说

就如同物理化学生物学的某些概念成为现代医学重要概念一样

它们成为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人们指导医疗实践的重要概念工具

 

没有科学仪器的辅助,获取信息几乎只能是依靠人天生的感官

这决定了人们能获取到的用于确定病情的信息是有限的

不可能像现代医学那样使用各种现代仪器或手段来诊断人体的病情信息

中医四诊的每一诊,都蕴含了大量的方法与技巧

将人的感官功能在获取病情信息这方面推到了可以达到的极限

比如,望诊为了尽可能充分的获取病情信息

就把能用来给治病打助攻的东西全望了

通过观察人的眼神、面色、表情、神识、言语、形态、饮食、呼吸等来望神

通过观察面部与肌肤的颜色和光泽来“望色”

通过观察患者形体胖瘦强弱及动静姿态来“望形态”

 

整体观念的意义就在于将尽可能多的要素与变量纳入诊治体系

比如单独考察一个器官一个结构的状态,收集到的信息不足以指导后续的治疗

那么就把人体尽可能多的器官与结构的相关信息纳入考察范围,结果就是把人体的所有结构都纳入诊治的考察范围,把人体作为一个由各种物质和结构组成的有机整体,人体有任何病变都会在整体的各个局部产生相应的变化,这样人们就能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尽可能准确地确定病情,从而为治疗服务。

 

前面我们得到了“环境决定论”这么个哲学工具

整体观念与环境决定论放到人的身上依然适用

人是生存在特定环境中的人,人是由环境塑造的人

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必然与生存环境发生各种互动,那么人生病必然也可以从环境中找到相应的诊治线索

人是自然进化的产物,生存在自然环境之中

自然环境的种种变化都可能对人体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如随四季气候变化与一日昼夜变化,人体会做出相应的生理或病理上的一系列反应和变化。不同地理环境的不同气候、水土因素也会形成不同性质的致病因素。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吃喝拉撒,一呼一吸之间,就把自己和环境融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时人与人之间组成了社会,人又生存在社会环境之中

生活习性、文化背景的不同会造成人们身心功能的差异。人之所以为人的一大要素之一是强大的抽象思考能力,语言、文字或者记忆等工具,以及人构建的对世界的认识,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各种心理活动并随时影响着人的身体。

 

整体观念是把一切可观察到的会对人造成影响的变量和要素都纳入考察范围

再结合相应哲学工具考察这些变量与要素,为最终级的治病救人这个目标服务

在这种视角下,人与自然社会一体,如同人的器官与人一体一样。

所以,为什么中医会发展成这个样子,是因为在我们这片时空环境下,中医必然发展成这个样子。具体地说,是古代先民在与疾病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受到古代解剖学和哲学影响,同时渗透进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与我们华夏儿女相濡以沫,是最适合我们中国人的医学,我们什么样子,它,便是什么样子。


对中医形态发展的若干认识——视频文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