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天竺 | 茶道入禅的法净禅寺

2021-12-07 09:17 作者:功德宝官方  | 我要投稿

【寺庙景色】

法净禅寺昔谓中天竺寺,位于灵隐寺之南,天竺山之稽留峰下,四周群山环抱,景色幽美,面对流虹涧,背抵稽留峰,左右环以莲花、月桂诸峰,古树掩映,池涧众多,清流激湍,气象环富。入秋时节,“赤城霞起”,层林尽染,美不胜收,史有“稽留旭日”、“合涧沉钟”、“七星潭月”、“永清竹浪”等为“中竺十二景”。

【历史典故】

法净禅寺初建于隋朝。隋统一中国后,名僧纷纷南下。中印度高僧宝掌禅师自魏晋开始东游,于隋开皇十七年(五九七年)到达杭州,对中天竺一带的景色十分赞美。他称∶“行尽支那四百川,此中偏称道人游。”于是在此入定坐禅,建立道场。宝掌禅师乃成为中天竺的开山始祖。据说宝掌禅师处生时左手握拳,至七岁剃度时始展掌,掌中现一明珠。

宝掌禅师于唐太宗显庆二年(六五七年)在浦江化去,自称至此已有一千零七十二岁,故中天竺有“千岁岩”。又因宝掌禅师来自中印度,故后山又称“中印峰”,寺为“中天竺”。

当南宋“尊表五山,品评江南名寺”,评定“五山十刹”时,中天竺位居禅院十刹之首。明太祖洪武初,赐号“中天竺禅寺”。孝宗弘治四年,兵火。正德九年重兴,复毁。二十五年,僧慧镛等募建,并建白衣观音堂。神宗万历十七年,又重建,国朝乾隆三十年,始赐名“法净禅寺”。

沧海桑田,几经兴废,难复旧观,民国以降,以至“文革”,金像倾圮,殿宇被毁,寮舍易主,僧众遭逐。

【进入当代】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宗教政策得到落实,1986年,中天竺亦由杭州市佛教协会收回,倾力重修。现已修复天王殿、大雄宝殿,重建圆通殿,莲池海会楼等,千载伽蓝,重现昔日之景观。重建后之圆通殿蔚为壮观,殿高二十三米,平面形状为四方形,用琉璃瓦砌筑。圆通殿内供奉一十二米高之大悲观音圣像,菩萨形象美丽端庄,她以亲切、慈悲、关爱的目光俯视着人们,含蓄而温雅,雍容华贵,激扬起一股广大的智慧力量,足以摧毁一切外部的和内心的烦恼业障,使众生从无明中得以解脱。此大悲观音圣像具十一面四十八臂,除慈悲相外,更有忿怒相,充分体现观音菩萨不可思议的大威神力;或以化宫殿手,或以化佛手,或以数珠手,或以宝钵手,或以甘露手,或以……慈悲与愿,成就众生,远离邪魔,速证菩提。

1993年底,由杭州市佛教协会俞昶熙会长在中天竺法净禅寺创办了居士学佛座谈会,一九九八年又创办了杭州佛学院,由此而开创了杭州佛教教育的新局面。法净寺整体规划已就,不久,一座梵宫焕若,金像巍然之千年古刹,将龙天护法,慧日高悬,狮象宣音,三宝重光云尔!

2015年3月,千年古刹中天竺法净禅寺在杭州佛学院举行禅茶开茶节.中天竺法净禅寺常住与杭州佛学院师生,以及茶艺爱好者200多人参加了当天的开茶节洒净仪式。

近些年来,经过主持师父的精心护持与信众们的倾情捐助,杭州法净禅寺在恢复生机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管理模式,使得法净禅寺成为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优质道场,于此同时提高全寺僧众及义工的整体素质,努力弘扬佛文化及服务信众。也安排相关人员对寺中文化古迹进行积极维护,使得法净禅寺成为佛学文化传播的优质土壤。

中天竺 | 茶道入禅的法净禅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