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掉伪善面具 西方的血腥逆袭 中世纪福音战士黑化史【思维实验室】

十字军东征
事件概况:十字军东征是公元11世纪末到13世纪末西欧教俗封建主在罗马教皇发动下,以收复基督教圣地为借口,对地中海东岸各国进行的一场侵略性战争。
产生背景:①城市兴起之后,日益发展的商品经济刺激了西欧各国封建主的贪欲,渴望到传说中富庶的东方去获得无穷无尽的土地和财富。②当时欧洲盛行长子继承制,即封建领地只能传给领主的嫡长子,其余各子不得分享,这样就造成了一大批既无土地、又无财产,空有贵族头衔的骑士(光蛋骑士),后来成为十字军东征最重要的力量。③11世纪以后,西欧连遭荒年,饥饿和瘟疫流行,饱受封建主剥削的农奴和一般农民处境更加困难,他们希望通过东征寻找一个摆脱封建枷锁和致富的出路。④城市商人,特别是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的商人,希望得到东方的港口和市场,所以他们也是东征的支持者。⑤教皇是东征的主要发起者,想通过东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和世俗国王争夺霸权;二是重建统一的基督教世界;三是排挤伊斯兰教,把势力扩展到东方。⑥下层人民的宗教狂热。中世纪西欧基督徒往往把朝圣作为一种赎罪的方式,每年开春都有大批民众踏上朝圣的路途,其中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是重要的朝圣目的地,因为这里是传说中耶稣生活、遇难和埋葬的地方。
发展过程:11世纪中叶以后,塞尔柱·突厥人打败了阿拉伯人和拜占庭人,控制了地中海东岸,使前来朝圣的人受到了阻挠。当时不断有朝圣者被杀和被抢的消息传回西欧,引起民众的普遍愤怒,要求收复圣地的呼声越来越高。1095年11月,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南部召开了宗教大会,正式动员各阶层的人参加东征。由于东征的人身上都佩有“十”字标记,所以历史上称之为“十字军”。
由封建主和骑士正式组织的十字军东征一共8次。第一次东征的队伍于1096年秋天出发,于1099年攻占了耶路撒冷,在地中海东岸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国和三个小附属国,实行西欧式的封建统治。1202年,教皇英诺森三世又组织了第四次东征,但原定目标为埃及的十字军却顺从威尼斯人的要求改道攻打威尼斯的商业敌人拜占庭,于1204年攻占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拉丁帝国,后者一直存在到1261年。这次东征既不是去收复失地,也不是去反对异教徒,而是去攻打信奉同一宗教的国家,充分暴露了十字军侵略和掠夺的本质。此后教廷又组织过四次东征,但声势渐小,最后终于彻底失败。
历史影响:消极:十字军东征给东方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诸多人民丧生,经济和文化遭到破坏。
积极:①东征的失败使得罗马教廷的势力大大削弱,威信下降,有利于英法等国中央政权的强大和后来中央集权的出现。
②十字军东征摧毁了阿拉伯和拜占庭商人对东方贸易的垄断地位,确立了西欧各国在东方的商业优势,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交流。
③东征使西方人直接接触到了东方先进的科学文化,开阔了眼界,大大丰富了西方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
④由于引进了东方奢侈的生活方式,增加了西欧封建主对货币的需求,导致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转换和商品的进一步流通,逐渐改变了西欧社会的经济结构。
⑤东征也改变了西欧的社会结构,主要表现为大批封建主在战争中死亡,削弱了封建主阶级的力量。许多农奴借出征之机,摆脱了封建主的控制。一些封建主为了获得东征的资金,也不得不允许一部分农奴赎买自己的人身自由,加速了农奴制解体的过程。
⑥东征把大批危害社会的光蛋骑士引向东方,短时间内有利于西欧社会的稳定。
十字军:①十字军东征的参加者。1096-1291年间西欧封建主对近东各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十字军参战者服装均饰以红十字为标志,故称“十字军”。②中世纪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勾结世俗封建主所组成的、用来镇压各国“异端”运动的军队。他们曾镇压过13世纪的阿尔比派和15世纪捷克的胡斯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