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志怪故事·谐铎(十三)

2022-08-06 14:58 作者:柳龙君  | 我要投稿

谐铎(乾隆五十六年刻本)·卷七


59,有根女

  某家的长女蕙孙,从小就死了母亲。她长到十一岁时,跟随姑丈林蠡艖在兰叶山房读书。

  有一天晚上,蕙孙和姑丈正在房中读书,突然一个垂着发髫的婢女掀开帘子走了进来,后面跟着一个身穿紫衣的女郎。姑丈十分奇怪,询问他们从哪儿来,女郎不回答,却说:“我这里有一个上联,想麻烦孝廉公你帮我对一个下联。”说完,从袖子里拿出半幅薛涛笺,上面写着上联:“携篮栏外采兰花,被兰衣人拦住。”林蠡艖看完,还没开始思考,蕙孙信口答道:“执笔壁间题壁月,遭碧霄女逼成。”垂着头发的小婢女听了,转头笑着对紫衣女郎说:“这个小姑娘的谈吐口气,真像咱们家飞琼大姑子。”女郎回答说:“不错不错,飞琼姊游戏人间已经二十六个寒暑了,昨天才刚刚回归仙班。她回来后曾说,她将莲花根蒂遗落在浴娥池,十一年后就会抽条发叶,体现出它的灵心慧性,天上一日,地上十年,看来飞琼姊遗落的莲花根蒂被此女所得。”蕙孙听了,正想开口说话,紫衣女郎已经收取薛涛笺,带着婢女匆匆地离去了。

  铎说:在骑牛石的旁边,曾经出现精魂,在稠桑驿的周围,有人频频呼唤妙子。多情之人,他的深情无处寄托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幻境。


60,无气官

  在京城的琉璃厂,有一老翁在市上张贴出一张榜文,说是“能望气识人官职”。于是入仕籍者,摩肩接踵而至,请他望气,以判断官职。老翁请来者坐下,都令他们吹气,他则从一旁仔细审阅,说道:这是金气,是翰林文苑之官;这是木气,是六部之官;这是水气,是中书之官;这是火气,是御史之官;这是土气,是国子监之官。”所说的没有不与实情相符的。

  忽然有一个人呼气很久,老翁沉吟许久,仍说不出他是什么官,说道:“真奇怪了!好似金气却不秀,好似木气却不旺,好似水气却不清,好似火气却不烈,好似土气却不厚,他是在不儒不吏之间。”待询问后,方知他是挑选知县,投呈来请教的。由此又知但凡冷官困职,都是无气男子充任。推算其命数,都不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这就是所谓“不入流”吧】

  铎说:并非故意装作疯疯癫癫,也不是专门作出一副豁达的样子给人看,而是从我自己出发,来现身说法,我提起笔来戏作一篇广文先生四书文,附在这里,希望能博取读书人一笑。文章如下:

  不厌弃当小官,是好学的表现,未来的广阔仕途就包含在其中。人的毛病在于好为人师,而且还相当严重。一个人在上学的时候,能够一直刻苦学习,不感到厌烦,为什么呢?是因为这样会使他今后成为老师的时候,能够有多方面的技艺来引起学生的佩服,当老师是读书人的出路之一。

  古人未尝不愿意当官,一旦当官,这一方的土地人民就都归他管辖,他就会被人们称为“民之父母”,但并非人人都能当上父母官,因有即使有的人才能出众,但因为没有钱贿赂上司,便当不了父母官,只能在郡中当一个小官,当别的小官都必须看人脸色,不如当个学官还显得清高一点。被封为学官以后,就准备行装,走马上任了。虽然只是个小小的学官,但无论如何也是从政的一种方式,决定尝试一下。

  到了任所之后,正要进学校的大门,发现学校还被别人占用着。于是只好带着妻子,像无所归依的穷人似的,一直等到占用校舍的人搬出去了,才敢进去。接着就组织人修理房屋。学校粉刷一新后,来报名上学的人像赶集似的,络绎不绝。手下的那些属吏大约有六七个,都是些又愚蠢又自以为是的人,每天饱食终日,却什么事也不管,根本不能与他们商量公事。学校的公田,让他们负责管理,都离开自己的家乡,也不知他们的原籍是哪里,即使有留在本乡本土的,数量也很少了。每当出门的时候,希望能乘坐车马,坐在车马上的时候,感觉还是很快乐的,但马上提醒自己,不可以此为享乐,应及早纠正,才是值得肯定的,后来,出门的时候就不再乘车,改为步行。每到吉月,总要穿上朝服。朝服已经穿了很多年了,颜色都已经暗淡了。

  学官的待遇并不好,饭桌上常常没有肉,每逢春秋,公庙里祭祀完毕,常常将祭肉分给参加祭祀的官员们,隔了很长时间后,吃到一次肉,实在是很快乐。

  从不接受别人什么东西,学生给我送礼,总是拒绝,为什么呢?是因为礼太薄吗?不是,是因为为师之道。对于这个学生,我并不是没有教他文学,但是他爱好骑马试剑,跟老师不是一类人,要教育这样的学生,并不是我所愿意的,但他居然愿意舍弃习武,而跟着我学习孔孟之道,不再好勇斗狠,这样的学生也实在少见。这个学生自称“小童”,以他当时的基础而论,要想取得进步,实在是很困难的。但他并不着急,只是积极地上交学费然后等得来年。

  他在郊外搭了一所草房住下,想要实现一种清约的生活,但周围的人们都不理解,指责他:不好好在学校里上课,却总是想着休息;朋友死了,他去吊唁,当地的人们都鄙弃他。只有我安慰他,让他不要着急,循序渐进,才能获得周围人的凉解。而这正是我对他的希望。

  有门路的人,总是有很多办法来取悦上司,很快就能扔掉闲职冷官,调到有利可图的职位上去,一旦捞够了好处,又想方设法再次调任又可获得更大的利益。这样的事对我来说,实在太难了!我这种下马之人,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不得罪巨室贵族。

  父母去世的时候,送来礼物,接受下来而且不回报,反而向人借钱来办丧事;三年丧期过后,又能到哪里去呢?我总是为自己子然一身而感到悲哀,孤孤单单一个人在仕途上奔波,已经欲罢不能!既然当权二人都是识见出众二人,为什么却使我怀才不遇呢?如果按照以往的惯例,我将终身担任学官,再不会有所提升,这将怎么办呢?算了,不要再为这样的事情忧虑而降低了自己的人格!还是辞官归隐吧,这才符合我的心愿。

  从今以后,我将不再读书。越是不读书,越是能升官发财。君子绝不会争抢些什么,只知顺着本心去生活,如果后人有重复我的人生道路的,我赠给他的话是:丢掉廉耻之心,然后再开始读书做官,连乞丐都不屑于这样做。难道你认为我愿意这样做吗?


61,鬼妇持家

  兰溪卢某,中年时候,失去了父母。妻子冷氏,夫妻之间关系很融洽,生了一男一女。孩子才离开襁褓,妻子就生病死了。续娶的妇人是欧阳氏,长得很美丽,可是凶暴蛮横,经常虐待前妻的儿女,动不动就斥骂,稍有点不高兴,就鞭打孩子。卢某脸上稍微有些不高兴,她就反唇相讥,昼夜不停。

  卢某受不了,愤怒地出去游荡。遇上下雨,就到林谷中,忽然地陷到了洞穴中,似乎落到屋脊上。听见有人呼喊说有贼,有个人就把卢生捆绑起来拉到下边。卢生一看,原来是自己死去的仆人缪义。缪义说:“我以为是谁,原来是我家的小主人。”就解开绳子,急忙进入内室报告。不久,父母就都出来了,互相抱着痛哭。父亲说:“你来到这里,也是奇怪的事情,暂且作半天的团聚。”于是领着卢生进入内室,看见自己死去的妻子正在窗下引针刺绣花鞋。卢某径直上前握住她的纤细的手腕,准备和她叙叙离别之情。妇人挣脱开走了,说:“哪里来的坏客人,这样莽撞?”卢某瞪着眼睛,很不理解。母亲说:“你再娶媳妇了吗?”卢某说:“是的。”母亲说:“凡是男子续娶了后妇,与前妻就没有了结发的情分,因此见到后也就不再认识。”母亲进入内室,与那妇人切切私语,妇人才恍然大悟,流泪不止,絮絮地问他家中的事情。卢某说:“田园幸好都还没有荒芜,但是膝下的儿女遭到荼毒,怎么办?”妇人对着墙哭泣,卢某也失声痛哭。父亲说:“你也抱了儿女,却不思念鸾雏,妄招鸱鸮,应该毁了鸟巢而取你的子女!咎由自取,但还有什么可后悔的?”母亲说:“他固然不值得可怜,还应当为后代想想。”父亲说:“要想保护嗣续,办法在我的贤淑的媳妇。”母亲说:“新妇已经很久就来到阴间,怎么能做儿子的帮手?”父亲说:“不贤淑的媳妇我把她抓来,你早晨晚上稍稍加以教导,就让前媳妇随着儿子去,借她的手脚,料理家务,等儿女婚嫁完毕,再回到这里来。”妇人说:“天天在父母身旁,怎么忍心马上离开?”母亲也很悲伤。父亲说:“你来这里做孝顺媳妇,去了做慈母,在道义上正是两全其美,何必为此恋恋不舍?”就让卢生与妇人一起出来,把梯子竖到屋角,两个人顺着梯级爬了上来。卢某趴在洞穴口往下看,看见父母正在房檐角下伸着脖子望!卢生不得已就带着妇人循着路回来了。

  才到门口,妇人飘忽之间先进去。卢生看见儿女奔来,争着来告诉父亲说:“父亲出门后,继母用铁杖打我。”正说着,忽然脸色变得凄惨,跌倒在地上不动了。话未说完,欧阳氏慢慢地走出来,儿女见了直打哆嗦,争着拉着父亲的衣服,害怕得直往后退。欧阳氏来到孩子身边,再三抚摩,呜呜地哭着说:“以我抛开你们不到三年,想不到你们竟然憔悴到这种地步。仔细听她的声音,非常像前妻。卢某十分欢喜,对儿女说:“这是你们从前的母亲,不要害怕。”儿子、女儿目光灼灼地互相看。妇人问女儿说:“从前我拿出嫁奁中的钱给你做的缠臂,如今在哪里呢?”女儿说:“娘头上的压鬓钗,就是脱下女儿的缠臂金改作的。”妇人说:“我用这做什么?”就拔下鬓边的钗戴在女儿头上。又问儿子说:“我从前挑绣的三尺百花迥鸾锦,给你做的绣带,如今为什么不系了呢?”儿子说:“父亲为娘裁成藕盖了。”妇人对卢某说:“痴男爱后妇,无怪儿女辈遭受摧残!”卢某低下头道歉。拉着手进到内室。只见药炉茶具以及描眉安镜的地方,都不是旧日的位置,妇人慨叹说:“人一朝离开人世,各种事情都只能听从后人的。真让人痛心!”解下锁打开箱子,看见杏黄衫、紫谷裆,熳灿地堆积在里边,可是旧时的衣服,没有一件存在里边的。就问卢某,卢某说:“新衣服称身,不再思念旧衣服。”妇人说:“男子的心迹,表现在话语当中了。”卢某后悔自己失言,再三排解。妇人又靠着窗凝视着说:“过去曾种过一棵碧桃,如今又移栽到哪里去了?”卢某说:“自从你死了以后,她天天剪伐,树就枯槁死了。”妇人叹息说:“树还这样,人怎么能受得了?”回头看看儿女,不禁潸然泪下。之后提着瓮出来汲水,生火做饭。卢某劝她不要劳累。妇人说:“这是后来的妇人的身体肤发,应该被你爱惜。不然,我自从来到你家,何曾有一天熏香闲坐?”卢某脸色惭愧沮丧,屏住呼吸,不敢吱声。妇人说:“我奉公公的命来到这里,难道一定要特别地挑剔你的过错?但是你藏怨作欢,反而伤害妇人的品德,不能不吐一吐愤恨罢了。”卢某唯唯喏喏称是。从此就如同新婚燕尔,早晚经理家政。过了十二年,抚养子女都各自成家立业:女儿嫁给里中郑秀才为妻,儿子娶了钱贡士家的女儿。家庭和睦,从来没有闲话。

  一天晚上,在内室摆下酒畅饮,都喝醉了。妇人对卢某说:“昨天晚上梦见公公召我,如今该永别了,夫妇的缘分,到这也就完了。”卢某哭着说:“家室别离,依靠你再成。正应该白头相守,为什么仍然舍开我走呢?”妇人说:“我为抚养你的儿女才来,为侍奉你的父母而去,如果你必定有意攀留,对于你来说就是不孝顺。”卢某对着墻角大哭。转瞬之间,妇人己走到床上,直挺挺地躺着,断气死了。正在惊叹的时候,妇人忽然坐起来说:“姐姐既然已经回去了,妹妹当来代替她。”细察她的声音,仍然是原来的欧阳氏。卢某惶恐得马上变了脸色。妇人说:“你不要怀疑恐惧,我在公婆那里接受了十二年的教诲,才知道从前的所作所为,都失去了为妇之道。自今开始,应当遵照姐姐的成法,依凭佐助几年,来赎从前的罪过。”卢某很欢喜,召来儿子,告诉了他,儿子悲喜交集。妇人说:“我离开这里十几年,儿子已成人结了婚,请不要惦记着过去的不好,还应当为你父亲主持他的家务。”儿子说:“前母的辛劳,实际上是后母的身体,有什么旧的不好而敢不忘?”妇人也十分欢喜。从此,帮助丈夫,教导儿子,恩德情义都做到了。乡邻宗族,都称赞她是好媳妇。

  铎说:“老年男子得到新妻,一味地看承她的脸色,顺从她的心意行事,养成了妻子的凶暴蛮横,不到毁巢取子的程度不停止,这对父母是不孝顺,对儿女是不慈爱。九泉之下可以建造房屋,但从什么地方的洞穴可以进去呢?”


62,鄙夫训世

  新安地方有个老翁,带着一千个钱出发到吴门去做小生意,渐渐地发达起来,本钱越积越多,生意越做越大,攒起了巨万家私。老翁十分得意,常常夸口说:“致富有奇术,只是那些愚夫们自己不知道罢了。”这话传开以后,有一天,几个人来到老翁门口,请老翁将致富的奇术告诉他们。老翁说:“我这个奇术不是随便就可以传给别人的,如果你们想知道的话,每个人拿一百钱来当学费,我就把致富诀窍告诉你们。这几个人答应了

  夜里,这几个人果然带着钱来了。老翁于是请他们坐下开口说道:“要想致富并不难。你们只须先治外贼,再治内贼,内外贼都除掉以后,你们也就快成为富翁了。”客人们听了,问:“什么是外贼?”老翁说:“外贼共有五种,指的是眼、耳鼻、舌、身。眼睛喜欢看美色,为了满足眼睛的这种欲望,只好花钱购买娇妻美妾,买来后,要养着她们又得花大笔的钱,而如果只花几贯钱买回一个丑陋的妇人,同样可以生儿子来延续宗嗣。耳朵喜欢听好听的音乐,但要请乐部戏班来演奏,又得花很多钱,而如果登上乐游原,听一听田野里的秧歌,同样可以代替丝竹;花大钱去购买宝鼎和龙诞香,无非是为了满足鼻子的欲望,我闭住呼吸不去闻它,代之以终日卧在马粪堆中,适应了以后,也和香味没什么区别,到处去搜罗山珍海味,无非是为了满足舌头对味道的爱好,如果吃东西的时候不去辨别其滋味,不以追求美味为目的,那么即使每天喝酸肉粥也能喝饱。在五个外贼中,身体是危害性最大的一贼,夏天不穿细葛不凉快,冬天不穿厚皮衣不能让它暖和,而且一年四季都追求时新的衣服,这只是为了在他人眼里显得好看罢了,却要花掉自己无数血汗钱,认清这一点以后,我就以远古时代的人为榜样,用树叶制成衣服,用野草编成帽子,从头到脚,全身的穿戴加起来还一个钱都不值,这样,衣服钱就节省下来了,以上五种方法,都是制伏外贼的决窍。”

  客人们听了,又问道:“那么,什么是内贼呢?”老翁回答说:“内贼也有五种,即:仁、义、礼、智、信。其中,仁是首恶,如果一味周济穷人,即使是尧、舜这样富有天下的人也会难以承受。我曾经在神前发誓说‘永远不随便做好事',把做好事的钱省下来自己挥霍不是更好吗?义是第二个内贼,普通人都喜欢仗义疏财,往往导致破产倾家,反而给自己带来穷苦和烦恼。而我则见利忘义,只重钱不重义,落得一生享受。至于礼尚往来,你赠我一段缟,我送你一匹绫,这些礼节实在太繁琐无聊,我的作法是‘来而不往’,只接受别人的礼物,而从不给别人送东西,占尽人家的便宜。一个人如果有智慧,往往受到上天的忌讳,因而一生贫穷。要想生活得好,只须一味混沌,就可以长保廉福。信的表现是‘千金一诺’,这种做法更是没有好处,还不如当别人请你帮忙时,你装出一副慷慨的样子随口答应,但并不拿出实际行动,让天下人都知道我不讲信用,从此就再也不会有人上门来请我帮忙了。以上五种方法,是除掉内贼的诀窍,你们好好揣摩透这些决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到不爱脸面、不好虚名、不顾廉耻、不怕笑骂,也就是说做人要厚颜无耻。一旦能做到这一点,成为百万富翁是很容易的事,你们这些有志于此的人,好好努力吧。”

  客人们听了连连点头,并将带来的钱拿出来放在桌上,老翁一看,居然都是些纸钱,于是十分生气地呵斥他们说:“我尽心尽力地指点你们,你们为什么要用这些纸钱来戏弄我呢?”客人们回答说:“你刚才的议论当然是高论,但恐怕你那一套在人世间行不通,而只能用来教鬼。”说完,客人们现出原形,原来都是鬼。老翁一看,大惊失色,转身打算逃走,客人们拦住他说道:“畜生道中有四万八千个鬼正等着听你的教海,请你立刻跟我们走吧!”老翁愕然,接着哭泣着说:“请你们稍微等一下吧,让我将家事分派好,再带上一些财物,就跟你们走。”鬼们答应了。老翁于是开始翻箱倒柜,最后一次清点他的财产,但翻遍所有的箱柜,检查完所有的财物,发现自己财产虽多,却没有一件是可以随身带走的。于是叹息道:“我作了一辈子富翁,最后依然只能作个穷鬼。”在旁边等着的鬼们听了,纷纷嘲笑老翁。同时,老翁倒在地上,断了气。

  铎说:一个人如果富有的话,人们就会称呼他为“翁”,一个人如果很穷,人们往往叫他“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富翁”、“穷鬼”。由此可知,鬼门关上必定没有致富奇书出售,所以鬼才会都那么穷。这个故事中的老翁到地狱传授致富经验后,地狱中一定会出现许多豪富门第了。


63,虫书

  有一个富贵人家的女子,名叫叶佩纕,生来就非常聪明。七岁开始跟着老师读书,往往能够领悟到别人领悟不到的东西,对书义词句的解释别出心裁。有一次,她对老师说:“古人造字,在采用会意、象形等方法时,也有用错的时候。”老师问她为什么这么说,她指着“矮”这个字说:“矮’的左边是个‘矢’,右边是个‘委’,‘委矢’正是射箭的意思,因此“矮’应该读作‘射’,而‘射’字左边是一个‘身’,右边是一个‘寸’,‘寸身’才是矮的意思,因此‘射’应该作‘矮’,但现在这两个字却正好颠倒过来了,这难道不是古人弄错了吗?”老师听后,觉得十分惊奇,觉得这个学生不简单,于是对她父亲说:“童乌九岁的时候就能读懂玄文,你的女公子十分聪慧,将来肯定不会比草亢亭、杨子云差!”谁知叶佩纕的父亲听了,却闷闷不乐地说:“童乌因为太聪明了,因此幼年夭折,我害怕我的女儿也像他一样不得长寿。”

  后来,叶佩纕长到十六岁时,果然暴病身亡。家人将她埋葬在后园梧桐树下。从那以后,常常有千百只青虫,聚集在梧桐树叶上,并且在树叶上咬出许多小孔,连缀成字,家人读了以后,才知道是叶佩纕作的诗,诗中有许多妙句。有一组诗叫《冥中八景》。

其《鬼门关望月》云:

灰尽罗衫夜不温,亭亭碧月照离魂;满身风露浑难着,却怪梨花尚有痕。

  《奈河桥春泛》云:

泪滴烟波别恨长,也催双桨出横塘,桃花莫逐春流去,怕到人间魅阮郎。

  《望乡台晚眺》云:

六曲阑干何处凭?夕阳台阁势崚嶒;始知身似秋来燕,飞过琼楼十二层。

  《孟婆庄小饮》云:

月夜魂归玉佩摇,解来炉畔执香醪;可怜寒食潇潇雨,麦饭前头带泪浇。

  《剥皮亭纳凉》云:

腥风一阵晚凉生,血满罗襟暑未清,记得豆花棚下戏,轻挥小扇捉流萤。

  《恶狗村踏青》云:

金铃小犬水声间,罗袜无尘任往还,女伴相邀斗芳草,春光不度鬼门关。

  《血污池垂钓》云:

万家碧血引成渠,染出琴高赤鲤鱼;钓得竿头还弃却,腹中怕有故乡书。

  《点鬼坛饭僧》云:

佛鼓斋钟午后闻,散花坛上雨纷纷;为侬忏悔生前业,布施还拚殉葬裙。

  除了以上这组诗外,还有其它诗词,不能全部记载下来。突然有一天,梧桐叶上写出的是一封向父母告别的信,信中说:“我从小就受到父母的宠爱,父母亲的大恩大德,我哪怕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至今我还记得闺中的生活,我喜欢雨后凭窗远跳,也喜欢欣赏鲜花簇拥的小阁,读书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喊父亲,梳头的时候,拿着梳子到处寻找母亲。平日,我总牵着二老的衣服嬉笑撒娇,不知愁为何物。我本以为这样的日子会永远继续下去,我会一生依偎在父母身畔,作父母的孩子,谁知我的生命却像春天的杨柳和梨花那样脆弱,忽然之间,噩梦降临,我像一朵琼华从高山顶上飘落入深谷一样撒手离开了人世,我的辞世给父母带来了巨大的悲哀,实在是罪季深重。

  我离开父母以来,虽然已是一只远飞的燕子,却仍然像鸳鸯一样恋着家,春蚕快死之时,还知道吐出它的丝:蜡烛快灭的时候,火焰反而更高。在下雨的夜晚,当坟场中的秋天来临时,我总是忍不住思念起父母,常常短歌代哭。昨天,我总算又一次回到家中,远远地看着父母亲切的容颜,知道二老身体健康,我很放心,小丫鬟阿黛已经长这么大了,想起小时候我读书时,她总是陪侍在旁,不时地添香磨墨。请父母打开我的箱子,把两对钗股和一袭绣巾,作为嫁妆送给阿黛,留个纪念。

  女儿近日被王母娘娘征为司书。我虽然无福常伴父母身边,却得到王母的垂怜,很快就要升入天界了。这是以前所有才女们共同的命运,也算是对我们的一点安慰。但从此却要与父母长久地分别了,当我在天宫思念起父母时,怎样才能排解心中长长的遗憾呢?只希望父母努力加餐,保重身体,并且诚心修炼,倘若真能炼出仙丹,从此飞升,那时,儿与父母就可以在天上相见了。从今以后,儿与父母分别,相互之间恐怕再难道音讯,但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我永记不忘!临别匆匆写成此书,儿佩纕叩。”佩纕的父母读罢这封信中,心中悲痛万分,此后,后园中的青虫全都消失了,梧桐叶上也不再有字了。

  铎说:我读周栎园的杂记时,对于书中写的行仙董郎的事,十分怀疑。但真正的才人死后精灵不灭,借昆虫草木来抒发他们郁积的情怀,这种事还是可信的。红粉升天成仙,青虫也就消失了,这和刘安“一人成仙,鸡犬升天”完全不是一回事。唉,实在是值得惊叹!


64,兽谱

  江左盛行一种“通谱”的风气,即地位较低的人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家谱与地位较高的人联系起来,以抬高自己的身价。有一个人,门户低微,从小商贩起家,手里有点钱,为抬高自己的地位,打算与士族通谱。他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同乡的吴君。吴君是个擅长讽刺的人,他听了这个人的想法后,对他说:“我有一个典故要讲给你听。”这个人于是洗耳恭听。吴群的典故是这样的:

  从前,河鼓欠了玉帝的钱,被玉帝贬谪到营室。后来,河鼓在营室辛勤地耕田种地,积攒下数万枚金钱,他把金钱捆在牛背上,赶着牛来到天庭。正当他在天门登记缴纳聘钱时,牛忽然挣脱绳子,逃到下界去了。

  牛到了下界以后,自认为形貌丑陋,难以树立威信,十分发愁。但想起背上背了很多金钱,凭着这些钱,不难依附于华族,从而抬高自己的地位,向乡里夸耀。于是牛便信心十足地来到东海去拜见麒麟,将自己想依附于麒麟的意愿告诉了它。麒麟听了说:“我头上的角,有巨大的威慑力;我脚上的趾,也有巨大的威慑力。况且我们麒麟每一代都是一角五蹄,这是天生的异相,就凭你这种触墙成字的丑东西也想混入我们的行列吗?”说完,把牛呵斥走了。

  牛离开东海,又到西域去拜见青狮。它刚刚来到青狮帐前,还没来得及通报,青狮看见它外貌粗蠢,就冲着它大吼了一声。牛一听,吓得满地遗粪,一直逃出数千里才停止下来。牛见麒麟、狮都不愿收下自己,只好在荒郊野外徘徊,不知到哪里去才好。忽然想起庐山长耳公,过去曾和自己一起共同拉车,或许它可以给自己出个主意,于是前往庐山去找长耳公。牛来到庐山,见了长耳公,说明来意,长耳公说:“这里南山上有一只金钱豹,虽然托名为‘雾隐',但实际却广为结纳人才,如果我来为你充当介绍人的话,他一定会很高兴地收下你。”于是,牛和长耳公一起来到南山,见到金钱豹后,长耳公先代替牛表达了愿意与金钱豹交好的诚意,金钱豹听后,说道:“物以类聚,你应该去与那些和你一样鼓着大肚子的人结交。”长耳公连忙极力称赞牛的长处,说它有突出的优点,值得结交,说完,就推着牛上前拜见金钱豹。牛登上金钱豹的殿堂,看到金钱豹威风凛凛的样子,再想想自己又粗又蠢的外貌,心里始终觉得惭愧,金钱豹见到牛以后,起初拒绝和它结交,后来一看见牛背上的大量金钱,立刻同意和它结交,并笑着说:“你的背富不可言,而且我们金钱豹之所以被称为‘豹变’,是因为我们背上有金钱状的花纹的缘故。你背上虽没有天生的金钱纹,但是可以人工造出来。”说完,让牛把背上的金钱交给他,然后抓起牛背上的毛和金钱接在一起,编成金钱状的花纹,没过多久,就编成了,而且色彩斑斓,金光闪烁,和金钱豹背上的花纹一模一样。长耳公仔细端着牛背上的花纹,笑着说:“只要不吝啬金钱,丑颜也能变成俊貌。即使是善于察颜辨貌的介葛卢来了,也绝对认不出你的本来面目。”说完,告别而去。

  从此,豹们便把牛引为同类。而牛也自以为是,得意洋祥,整日甩着尾巴,显出一幅高傲的样子,天天与豹们为伍,在长林丰草间到处炫耀。

  没想到刚过了十天,牛背上的金钱便纷纷脱落,皮毛又变成了原来的样子。豹们一看,生气地说:“你这种丑陋的外表,如果我们跟你在一起,就会玷污我们的宗族。”于是,大家一起把牛赶走了。

  牛又一次彷徨无措了,想来想去,只好又回到天上的斗牛宫。河鼓见了它,立刻拿起珊瑚鞭在牛背上锤了几百下,接着让它把金钱交出来。牛只好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河鼓。河鼓听了,骂牛道:“你真是个愚蠢的畜生!金钱豹之所以愿意和你结交,是因为你有数万金钱在背上,一旦金钱全部脱尽,它们哪里还肯和你这种污泥中打滚的东西在一起呢?”骂完,便拿来一根铁索,穿过牛的鼻子,把牛系在牢笑之中,所以,以后人们便把河鼓叫做“牵牛”。

  某人听完吴君的这个故事后,羞愧得汗流浃背,再也没有兴趣去和豪门大族通谱了。

  铎说:一个以砍柴为生的人,他的祖先或许是有名的清官,某个市井中的下等人,或许是公卿贵族的子孙,他们一旦去和当代的豪族通谱,就是不将自己的祖宗放在眼里而心甘情愿作别人的孙子,我真不知道这种人长的是什么样的心肠,但当初元宰升官后,以狐为姓的人都因此而在姓的前面加上了一个“令”字,本来并非一姓,也愿意在别人的族谱上,那些同姓而力求通谱的人也就无可厚非了。

志怪故事·谐铎(十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