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评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

2023-07-26 07:52 作者:李浮生同志  | 我要投稿

《何以为家》是黎巴嫩的片子,2018年的,挺新,2019年在中国上映,挺新,讲了一个黎巴嫩的底层贫民家的小男孩赞恩,离家出走,起诉父母的故事。

黎巴嫩是中东国家,因为战争,人民生活水深火热。电影根据真实人物改编,具有比较强的真实性、现实性。

先看看主角赞恩的家庭,赞恩是个小男孩,父母没正经工作,家里很贫穷,赞恩有个妹妹,但是家里要把这个妹妹卖给一个开店的中年男人做老婆。赞恩非常反对,但是无济于事。后来妹妹被卖走,妹妹只有11岁,怀孕导致大出血死亡。赞恩再也无法忍受这个家庭,离家出走。

电影开篇是法庭,点明小男孩起诉父母的结局,然后转入叙述小男孩赞恩的经历,这种叙述手法现在也是比较常见的。

赞恩离家出走后,在一个黑人女子处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是黑人女子因为违法被抓,赞恩把黑人女子的还是婴儿的儿子带在身边,在城市中求生。

赞恩的智商和情商都很高,有一种不属于小孩的成熟,不幸的家庭塑造了他的性格,也只有这种性格才能让他在这种处境下生存下来。赞恩带着婴儿到处艰难生存,最终还是无可奈何,没有食物,没有住所,只得把婴儿卖了。

赞恩为了出境,回家想拿证件,结果被他爸狠狠地训斥了一顿。之后赞恩被抓进了少管所,但是很明显少管所里的条件比他在外面要好不少,里面至少吃穿不愁,很讽刺很可悲。

最终赞恩做出了起诉父母的决定,因为他们卖了女儿导致女儿怀孕死亡,也因为他的父母生了他。他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诉求:希望那些养不活孩子的父母,不要生下孩子。这句话成为电影的关键台词之一,也让主题从展现苦难的生活,扩展到批判那些不称职的父母。中国有句古话——“穷山恶水出刁民”,说得是很有道理的,可怜之人有可恨之处,在有些时候是合理的。

电影从展现一个家庭的悲惨,以小见大,反映了黎巴嫩地区的底层贫民的整体的悲惨,电影表达的很好。其实不光是黎巴嫩,全世界任何地方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这种事情。当今世界,阶层差距已经大到难以想象,不同阶层就是不同世界,很多东西是很难改变的。

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有一句名言:“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你的出身你无法决定,你的智力你无法决定,这个世界上很多很多东西是你无法决定的,我们惟有把握那些能够决定的。对于那些你不能决定的事情,要保持乐观;对于那些你能够决定的事,保持谨慎。

赞恩在电影中是本色出演,《何以为家》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已经去了挪威接受教育,他悲惨的命运改变了,但是还有千千万万个赞恩这样的家庭依然过着悲惨的人生。必须关注底层人民,做好发展,改善底层人民的生活。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很多事看得多了也就麻木了。“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对于真正的苦难,同情是没有意义的。


评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