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师姐,上学时关系挺好的,毕业后慢慢就没联系了,但在我心里,想起来还是感觉很亲
一个师姐,上学时关系挺好的,毕业后慢慢就没联系了,但在我心里,想起来还是感觉很亲近的。
去年底突然电话,希望给她孩子找一份工作。
看孩子简历,从海外学习回来已经两年,一直没有工作,我问这两年干嘛去了?回说一直想考公务员,考了两年,也一直没有考上,所以现在才开始找工作。
说实话这件事挺有点难度的,说是校招吧,她已经毕业了两年,说是社招吧,她一点工作经验都没有,学校也不突出,家也在内地,正常情况下基本不可能录取。这事必须是要找人才能成,但我最不喜欢的就是求人。
师姐给我电话,也没有丝毫多年不见的生疏,说不找你找谁呢?你必须得帮。
是啊,我想起大学校园的时光,经常和她同床共枕呢!这也是侄女好伐,当然要帮。
找了同行业干人力的一个朋友帮忙,一个月后,就通知录取了。
师姐送她过来,给我电话,我说你们先去报到,过两天我请你们吃饭。
第二天师姐就给我电话,说到我楼下了,问我在那个办公室?我正在开会,急忙匆匆结束,下楼接她,同时让同事帮助预订旁边的饭店,晚上吃饭。
好多年不见,师姐头发有点花白了。
孩子也跟着,带着口罩,冲我点了点头。
到我办公室,我冲茶,师姐按住我,说茶不喝了,有事给你说。
我继续冲茶,说你说吧,什么事?
我们昨天报到了,孩子的岗位是柜员,这不合适。师姐说。
我诧异的看着她,又看看她孩子。
见我有点懵,师姐接着说:能不能去人力部?
我明白她的意思了,原来是对岗位不满意。
我说:银行招新员工,一般都是先到柜员岗位锻炼,如果表现好能力强,一年后再转行。
师姐是在内地的监管部门做人力,我问她:难道你们那里的银行不是这样吗?
反正她不适🈴️做柜员,不能去人力部,办公室也行啊。感觉师姐有点像人力部老总和员工谈话了。
我心想:这师姐可能是在内地的人力部门习惯了,就耐心的解释,这里是广东的银行业,市场化程度很高,即使我的孩子,如果找工作也必须先到基层锻炼。再说,既然到银行工作,从基层开始学习业务不好吗?为啥非要去后勤部门?在银行做后勤有啥意思?
我苦口婆心了半个小时,心里已经有点烦躁,但我发现,我说服不了她。
大约看我坚决不肯承诺为她孩子的工作而争取,她最后说:那好吧,先就干着,过一段你想办法调到你们公司来。说完看着孩子。
那孩子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自始自终,也没脱口罩。见师姐盯着她看,就站起来,说要走。
我说我预定了饭店,晚上一起吃饭。
孩子坚决要走,师姐也说要走。
我没有再阻拦,我感觉,我和师姐的友谊小船,马上会翻。
我经常想,时间、空间,会把原本亲密的人的价值观隔离的南辕北辙,如果我和她仍然是一同工作,一同生活,也会是这样吗?
我应该不会,但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