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企分享|股份有限公司该不该上市?

有人也许会问,维企律所小编为什么会有这么奇奇怪怪的问题呢?当然是“该”了!我们稍后再表。
广大股民心心念念的我大A股,一如既往的惊心动魄,上市公司数量也是屡攀新高。“2023年一季度末,A股上市公司总数增至5131家,总市值约91.38万亿元,较2022年四季度末增长7.64%”(WIND数据);“截至2023 年6 月21 日,新三板(含北交所)6669 家”(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虽然很多公司“扎堆排队要IPO”,但依然有很多公司主动放弃上市,那么如何看待上市公司和没有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呢?

我们先看看上市公司有哪些属性和特点,
资本融资: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等方式从公众和机构投资者筹集资金。虽然被有些人称之为“吸血”,这应该指那些不务正业、虚造报表、一味圈钱的少数企业;但客观讲,上市筹资有助于快速扩大公司业务、投资更多项目和扩大市场份额。
知名度和信誉:上市公司在公众和投资者中通常具有更高知名度和信誉。上市可以增加公司的曝光度,吸引更多潜在合作伙伴、客户和员工,进而促进业务增长和市场竞争力。道理很简单,一方面来自股民对上市公司的关注;一方面各类财经媒体和主流媒体对上市公司的报道比较多,除了各类季报年报等财报外,还有其他跟踪报道;当然也有一些“大块头”但不上市的公司也是媒体追光的主角;还有一方面,各类证券研发机构也会定期不定期发布各类调研报告等等。
流动性高: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为股东提供了更高的流动性。股东可以随时买入或卖出股票,实现投资组合的变现和调整。原始股股东IPO后有一定的封闭期,之后可以选择变现。
公司治理和透明度:上市公司受到证券交易所和证监会等机构的监管,理论上,他们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的约束更严格。上市公司通常设立独立的董事会、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旨在加强公司治理和提高透明度,获取股民信任,保护投资者利益。
员工激励和股权激励计划: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计划等方式激励员工,并与公司利益紧密相关。这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和忠诚度。当然,没有上市的公司同样可以进行类似操作,只是,目前了解到情况,上市公司中运用的更普遍;但这里又涉及上市公司披露或公开度与未上市公司的差异。

下面说说未上市公司,他们虽没有上市公司那样直接的市场流动性和公众投资者参与,但也具有自身优势和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控制权和自主性:未上市公司的股东通常是公司创始人、管理层或少数投资者,他们可以更直接地掌控公司的经营和决策。这使得未上市公司在制定战略、投资决策和企业发展方面更具自主性。更能根据市场变化而变化,而上市公司受到的“牵制”就多一些。
较少的监管和透明度要求:相比上市公司,未上市公司受到的监管和透明度要求较少。这减少了公司在财务报告和公开披露方面的法规负担,并使得公司在经营和决策上更具灵活性和机动性。但,如果公司因此就“放开手脚”,也有可能面临潜在的风险。
长期战略和目标:未上市公司通常能够更专注于长期战略和目标,而不必受到短期市场压力的影响。这使得公司可以更加注重创新、长期价值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而不必追求短期的利润和股价表现。这一点貌似“完胜”上市公司。
避免市场波动:上市公司的股价通常受到市场供求和投资者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未上市公司则相对独立于市场波动,不受股票市场的直接影响,更能够专注于内部经营和长期价值的创造。所以这里说的市场波动指的是股市带来公司股价的波动,股市之外的市场波动,比如,大环境的波动,上下游企业的“扰动”等,无论上市还是未上市企业,都要承担。
较少的成本和义务:上市公司需要承担上市所需的费用和义务,如交易费用、审计费用、法律和合规成本等。未上市公司可以避免这些额外的成本和义务,从而在经营过程中节约资源。
同样,凡事有利弊,比如,未上市公司融资渠道相对有限、退出机制相对复杂。

对于上市与未上市的“利弊”做个概括:
公开程度:上市公司是公开的,其股份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上市和交易。这意味着公众可以购买和出售公司的股份。相比之下,未上市公司的股份不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无法公开买卖。
资本融资: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等金融工具从公众和机构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这种资本融资的方式通常更为灵活,能够帮助公司扩大业务或进行投资。未上市公司的融资通常依赖于少数股东、银行贷款或私募股权投资等方式。
透明度和报告要求:上市公司受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必须遵守一系列透明度和报告要求。它们需要公开财务报表、公司治理信息和其他重要信息,以便投资者和公众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为此,上市公司要设立专门部门,包括外包部分业务。而市场对未上市公司透明度的要求相对较低,报告要求较少。
公司治理:上市公司通常有更严格的公司治理要求。未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的要求相对较少。
市场价值评估:上市公司的市值可以通过其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价格反映出来。未上市公司的市值通常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评估,如专业估值机构的评估或交易的私下协商。

上市与否,不能完全用“好或不好”来评估,选择是否上市应根据公司发展的需求、战略目标的设定和市场环境进行综合考虑。每个公司都应根据自身情况评估上市和未上市之间的优势和劣势,并做出适当的决策。
维企律所与中国民企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