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啥同样宦官专权,明朝皇帝很幸福,唐朝皇帝很无奈

2019-09-03 12:29 作者:孤寂寒光  | 我要投稿

唐朝与明朝都是太监乱政极其严重的朝代,然而这两个朝代的宦官却又大不相同。唐朝的大太监陈宏志杀唐宪宗,刘克明杀唐敬宗,仇士良当着皇帝的面杀六百余位朝官,明朝的大太监魏忠贤却被年轻的崇祯皇帝轻松灭掉。那么,同样都是权倾朝野的宦官,为什么晚唐宦官与明朝宦官的处境却大相径庭呢?


产生这种区别,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两朝的宦官制度不同。在唐朝“安史之乱”以前,虽然就已经出现宦官干政的情况,但却远不到乱政的地步。诸如高力士等人不过是皇帝的代言人,所言所行皆为皇帝授意。

唐朝宦官的崛起源于唐朝宫中多政变。唐太宗与唐玄宗都是藩王通过政变夺得的帝位,而武则天、韦氏、太平公主则都以女子身份把持朝政。在这种情况下艰难夺得帝位的唐玄宗自然不愿再重蹈覆辙,他不希望藩王与后宫势大,于是重用宦官,以制衡其他势力。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皇帝更是连武将都不再信任,尤其是晚唐军阀割据的局面,让皇帝如坐针毡。

节度使之所以难对付,就是因为唐朝把军队调动权、征兵权、人事任免权、财政度职权等权力,都交给了节度使。节度使形成了一个个割据势力,请神容易送神难,等唐朝发现了问题之后,曾经使用收回这些权力,但各地的藩镇根本就不答应。面对全国的藩镇割据势力,唐朝皇帝需要一支能打仗的军队。神策军的兵力开始迅速扩大,在鼎盛时期,神策军的总兵力达到了18万多人。

可是在天子亲卫军的军权被太监拿走以后,皇帝彻底成为孤家寡人,而掌握军权的宦官反而成为实际的主宰。从唐宪宗以后的晚唐皇帝都是宦官的傀儡,唐文宗甚至发出“受制于家奴”的悲叹。

明朝的大太监自然也是权势滔天,然而他们手中的权力却又与晚唐太监有着本质的不同。在明成祖朱棣以后,太监开始逐渐掌权,并出现了太监掌管的东厂特务机构。明成祖自己就是藩王造反,他自然要重用宦官,来削弱藩王和武将的权势。

明宣宗以后,太监有了批红权,也就是参政权,自此以后,明朝的太监开始了他们的崛起之路。不过明朝的皇帝有一点做的比晚唐皇帝更加明智,那就是他们只给予太监监督武将的权力,却不给予他们实际的军权。

在军队里,大太监们耀武扬威,比如权倾朝野的魏忠贤,没有武将敢忤逆他。然而魏忠贤拥有的这些权势,都是皇帝给予的,武将们怕的不是太监,而是太监的监军权。既然是皇帝给的权力,皇帝自然也可以收回来。于是崇祯继位以后,立刻开始针对魏忠贤,肃清他的党羽,最终将他诛杀。魏忠贤当然不想坐以待毙,但他却没有任何办法,因为没有皇帝的授意,他指挥不动军队。

晚唐的大太监可以指挥军队,代行皇帝权力,加上晚唐藩镇割据,皇帝式微,宦官们自然敢对皇帝下手。而明朝的宦官乱政问题虽然也很严重,但他们与内阁首辅类似,权力巨大却受制于皇帝。所以,崇祯铲除魏忠贤,自然不费吹灰之力。


为啥同样宦官专权,明朝皇帝很幸福,唐朝皇帝很无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