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故事·夜谭随录(十二)
夜谭随录(十二卷足本)·卷四
35,修鳞

山东梅和鼎,客居在潮阳,做粮食买卖发了财。于是娶妻纳妾,买了奴仆丫环,在白云坊购置了房产,在那里居家过日子。他虽然富有,却并不摆架子,也不吝啬,性格洒脱,喜欢接济别人。外地人来这里穷困潦倒回不了家,只要求助于他,可说是有求必应。所以这一带的人都钦佩他,没有人妒忌他的钱财。梅和鼎晚年时安于寂寞淡泊的生舌,摆脱俗事,只在住宅后辟出数亩地,中间建起了一个小屋,小屋周围是种植了树木瓜果的花园。岭南气候温暖,土地肥沃,种下去的竹子、树木很快就长大成林,繁茂葱郁。又筑起假山,挖池养鱼,栽种了奇花异草,以供自己赏心娱目。
梅家东边有个邻居叫修鳞的,是本郡的秀才,自幼失去父母,三十岁了还未成家,穷得经常断粮,他却处之泰然。梅和鼎看重他的人品,与他常相往来互致问候,而修鳞从不向他乞求施舍。梅和鼎有时给他粮米,他总是推辞不肯接受;即使勉强收下,也一定设法回报,不占一丁点儿便宜。梅感慨地说:“古人说只要是不合道义的,哪怕再微细的东西,也不可接受或给予。我看修君就是这样的人。”从此更敬重他了。
夏季的一天,梅在家煮茶乘凉,突然下起暴雨,屋檐下水流如注。一会儿雨过天晴,东边出现䗖蝀【彩虹】。忽然有人报告说修先生来了,梅惊喜不已,认为高士光临寒舍,实在荣幸之至,匆匆出迎,相见甚欢。几句寒暄话后,修鳞注视着假山,连连称怪说:“这不就是定都山么?”假山东北方向十几步远的地方,有块大石横卧在那儿。修估计了一下方位说:“这就是大石国了。”于是二人从假山往南,过鱼塘,池塘西岸处有个高二三寸的蚂蚁窝,修边指边说:“那是东海,这是蚍蜉国。”又蹲在池塘边拨开花草,好象寻找什么东西。梅在一旁莫名其妙,只是跟随着他,修生说走就走,说停就停。梅正在心里暗暗发笑,以为书呆子作风与常人大不一样,修生已经找到了一物,并惊奇地说:“果然有这东西啊!"梅顺眼看去,只见是一尾已经干枯的鯽鱼,三寸多长,大半已被蛀空。修生停下脚步,挽着梅的手回到假山下,绕着假山,四周搜寻,只看见成群结队的蚂蚁在衔土建窝,住返不停。修生惊视这个场景,怅然若失,站在那儿唏嘘感叹,禁不住掉下眼泪。梅追问原因,修生叹了口气,说:“这事情非常古怪,请到房里我再详细告诉您。”梅听了更觉纳闷。等到听了修生对他所起的奇异遭遇的叙述,梅半晌无言,感到大彻大悟,忽然间看破了人世。两人互相谈禅论道,成了超然于尘世的朋友。后来又一起去罗浮山采药,没再回来。梅的次子蟠根,曾跟鄞江的上官周学过画,所以关于梅和修生两人的故事,上官知道得很详细。我听说后很感慨地说:“这无异是《南柯太守传》【唐代李公佐所著的唐传奇】那个著名故事的续篇,请允许我记录下来。”
起初,修鳞独自住在屋里,昼夜苦读,一心想在功名上有所成就。一天谈得困倦了,正在北窗下午睡,朦胧间看见一个穿着黑色衣服的人推门进来,身高约一寸左右,催他说:“快起来!使者奉王命到了!”修生刚想问怎么回事,来人已转身走了。修生立即起身下床,只觉得自己身子突然间缩得很小。正疑惑时,台阶前已排满了仪仗队,使者的服饰都与当时的不一样。侍从英俊漂亮,高声喊道:“蚍蜉国王召请修鳞赴朝廷,请马上启程。”修生叩拜辞谢说:“我一介布衣,哪能随便蒙天子的光宠,怎敢轻易受命,有辱征召的美意呢?”使者说:“大王认为您是贤人,本想亲自来会见您,又恐怕使您受惊不安,所以派近臣元蚼驾车前来,带上玉璧向您致意。还望先生能欣然受聘,光临我国。古代伊尹、吕尚两位贤人的故事,先生想必十分熟悉。大王可不希望您学许由【帝尧在位时见到贤人许由,想传位于他。许由隐而不出】隐居不出啊!”修生再三推辞不成,终于同意了。侍从们给他换了服装,扶他上车,前呼后拥,沿着石阶进发。
大约走了几十里,才刚抵达西墙下,修生暗自想:墙的西边就是梅家花园,怎么走了那么长的路程?虽然心里疑惑,却又无可奈何,只好听其自然。不一会墙下出现一个城门,有城楼、女墙,门的匾额上题有‘东关”二字,门前的石阶约有一百多级,于是队伍扬旗击鼓,秩序井然地开进城门。有几个人跪在路旁说:“关吏在此恭候大驾。”入城之后,就在一个旅馆歇息,旅馆设施豪华,宴席上摆满了山珍海味,只供修生和元蚼两人享用。第二天出城关时,关吏请求随从伺候,元蚼用下巴示意“不必”气派傲慢,修生知道他一定是朝廷的重臣。中午时到达都城,国王在城郊三十里处迎候,头戴紫金冠,穿着红锦袍,肩披鸟羽制成的大衣,相貌奇伟,态度恭敬有礼。修生下车脆拜一国王回礼说:“托祖先的福,先生您屈尊来到此地,我们国家有依靠了!您不远千里而来,想必有很多见教。我虽然不才,但可以叫举国上下都听从您的意见。”修生说:“我学识浅薄,只习惯与山林为友,既没有管仲那样富国强兵的才华;更缺乏王猛【辅佐苻坚统一北方的人】这般济世的仕志。不料大王厚爱,对我恩典有加,我怎能不尽心尽力以我微薄之力为大王效劳呢!”国王听了大喜,让他乘上侍从的车子,祭告了太庙,封他为上卿,军国大事都交他处理决定。
修生平日喜欢谈兵论政,现在一旦身处显要的位置,兢兢业业,克尽职守,昼夜不懈,以报知遇之恩。不久请求外出巡视,走遍了大小郡县和沿海四十多个城市,考察山川形势,亲自绘制地图。蚍蜉国西边是丛山峻岭,东边面临大海,有浓密的森林和浩淼的湖泊,疆域广大无边,国内划分为几个大镇,各派官员坐镇,每个大镇又统辖六、七个城市,都由王室成员把守。当地人蛮勇好武,普遍使气行事,喜欢打猎。往南八百里,有个大都市叫大石国,民风慓悍,爱好打仗,蚍蜉国的百姓对他们很畏惧。修生四处巡视了半年,对形势了如指掌,回到朝廷后,向国王上疏说:“我奉命巡视边疆,行程几千里,途经四十多个城市。所到之处,地方官中没见秦朝那样的醋吏,镇守边关的都是汉代霍去病那样的将才。人民安居乐业,赞颂声不绝于耳,到处是一派升平气象。不过历来的圣君贤相,都懂得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道理。我们身旁就有敌国虎视耽耽,好战之风沿习已久,如同野心豺狼一样。我建议防患于未然,移风易俗,使大家勤勉工作,把国家洽理得更好。”国王见了上疏,下诏予以褒奖。”
过了不多久,大石国果然举兵入侵,镇南都护司空元蚼向朝廷告急。国王加封修生为太宰,赐给上方宝剑,任命他为元蝆、元螱两支部队的监军,调集西南二镇的兵力约一万八千人前去抵挡。修生出敌不意,派军队绕到敌后两面夹攻,使对方溃不成军,不但俘虏了好几干人,还擒获了敌军的主帅。大石国为之震惊,送来降表甘愿俯首称臣,说:“修元帅真是神人,我们再不敢怀有二心了!”修生对他们讲清利害,遣返了全部战俘。修生班师凯旋而归,国王在紫菌宫搞劳部队,命人演唱《采芑》【出自《诗经·小雅·采芑》,讲述周宣王卿士、大将方叔为威慑荆蛮而演军振旅的画面】之歌以赞美将士。又封修生为右仆射,兼侍中尚书令平章军国重事,还把拖花公主下嫁给他,赐给他最豪华的住宅一所,此外还有无数的金银财宝和绫罗绸缎。修生在位四十年,五个儿子和三个女婿都身居要职,权势显赫。
有一次,海里一条大鱼因退潮滞留在沙滩上,国王命令近臣元蚼率领全国百胜去搬运取食。大鱼有一百多丈长,头尾高耸如山,人们你推我拉,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移动了一百里远。修生上蔬劝阻,认为劳良份财只为了满足食欲,并非好事,建议中止搬运。国主召见修生,指责他说:“学问贵在通达而避免拘泥,如果违背了人情远离现实,就会像王安石一样做不成救世的宰相。我国的风土人情,你做相国几十年,难遭还没有真正地了解吗?高原土地贫瘠,低佳处又以盐碱地居多,百姓无法以农耕为生,只能靠打猎取食。这次大鱼出现,好比是老天爷赏赐的丰收年头。百官都来庆贺,唯有你与众人不同,大概是你还有不熟识这儿人情时务的地方吧?”修生见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心里很不痛快;闷闷不乐地从朝堂上退了下来。
一天,太史元蠪奏道:“山雾弥漫,田地返潮,是洪永将发的征兆。”国王大惊,讨论迁都的方案以逃避灾害。”国王镇北都护宁朔侯侍中元蟜建议说:“积石山地势高远,适宜在那儿建造新的都城。国王大喜,命令修生前去察看风水。修生奉命抵达那里,考察地形,测量距离,认为山秃水远,很不适宜建都。子是写奏章迅速上报,说:“我奉命为营建都城考察风水,仔细勘查了积石山。这里自古以来没有水利条件。所以既和以前古公亶父率周族迁至岐下不同,也和盘庚把殷商的国都迁到亳不一样。我以为还是旧都坚固,凭借山河险要足以称雄,历朝太平,有鱼盐之利足以富国。不如安抚众人,坚守原处。”黄门官【皇帝的近侍】因此事关系重大,不等上朝就把奏章呈递入宫。国王读后叹息道:“真是书生之见,怎么如此没有远虑!”马上批示道:“使者带来了你绘制的地图和建议书,知道你动了很多脑筋,可见忠爱之心。只是京都近海,水害一直令人担心。如果迁都的方案未能实施,那么洪水一来,全国的百姓都会有灭顶之灾.我另派中书令元蚼前来协助你,尽快选定新都的地址。我率领后妃群臣百姓,随后就来。”修生接到诏书后沉默无语。
元蚼来后,和修生一起在积石山南麓筑建城墙,建宫殿,并街道,修民宅。夜以继日,施土不停。工程才大致完成,国王己带领旧都的十多万户人家陆续迁来了。修生大吃一惊,拦在路上劝阻道:“大王为什么轻易放弃了立足之地,难道不担心敌国乘虚而入吗?”国王下车表示慰问,把积石山改名为定都山,任命修生为故都的留守官,并进爵为定都公。修生受命后立即启程,连妻子和孩子们都来不及告诉。随行人员到半路纷纷离去,修生内心愤愤不平。等到回到旧都,只见一座空城,更是忧愤不已,仰天叹息道:“不料我患心耿耿,反遭贬斥!大王表面上厚待我,实际却疏远我,用心良苦只为拒绝别人的劝告。我恋恋不舍,还想有什么作为呢?还不如辞宫归田,官场上不再有我立足之地了!”于是在国门挂上官印,独自骑马出城。守城吏问他:‘宰相要去哪里?”修生把原委告诉他,守城吏说:“宰相虽是忠臣,但对怎么做有利怎么做没利的道理,却欠考虑。您固执地反对迁都,难道忍心看到几百万人被洪水吞没吗?”修生说:“那是没有根据的谣言,怎么能相信?”守城吏说:“请您稍待几天,八日之内一定会有灾异发生。这样,大王的心意可以得到证实,而您的怨气也可以稍稍平息了。”修生本来就在犹豫,舍不得背离国王,听了这话也就不走了。”
过了三天,天色突然变得阴晦,下起了倾盆大雨,一连下了十天还不止。平地积水有数丈深,水草缠绕在树梢头,船行于楼顶之上,触目惊心,洪水汹涌像万马奔腾。城关虽说很高,三版以下也都被水漫没了。修生这才相信迁都并不错,于是面朝西边叩拜边哭着说:“我辜负了大王!即使大王不责怪我,我又有什么脸再去见国人!”说完,扯下头巾掷地,纵身一跳进水里。只听“轰”地一声,修生顿时午觉梦醒,醒来发现依旧躺在竹席上。一阵夏雨刚停息,屋檐还在滴水。修生一下子惊坐起身,越想越觉得奇怪。下床穿好鞋走出房间,循着台阶步行,回忆梦中经历,依稀可辨。一直走到西墙下,在花砖的缺口处有一个铜钱似的小洞,和梦中所见的东关十分相像。从小洞望出去,可以清楚地看到梅家花园的鱼塘假山,洞口还有蚂蚁进进出出。才醒悟到,四十年的功名富贵,其实不过是在蚂蚁国里的一场梦幻而已!
闲斋氏说:“梅和鼎为人慷慨,修生性格耿介,都属仙品,所以两人无须学仙却都能成仙。常常见到世人对忠孝等为人之本和行善积德的事,全不在意,而对功名富贵、声色钱财倒是迷恋热衷、等到稍不如意,又妄想学仙,其实这些人的七情六欲已经摆脱不开,即使有彭咸老仙【殷商大夫,谏其君不听,自投水而死,一说彭咸指彭祖和巫咸】在旁前拉后推,恐怕要他们往前走一步,比他们往后退不知要难上多少倍啊!”
36,来存(人同)

我家老仆人还健在人世的,有一位名叫李德,是沈阳人。会讲流利的满语,性格憨厚耿直,力气很大。年轻时曾在蒙古各部落之间跑买卖,对那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了解得很徉细,所见所闻的怪异事情也不少。我随父亲护送祖父的灵柩从福建到北京,船在仲家浅的地方停靠了三天,等待开闸放水。夏天的夜晚气候炎热,我敞开衣服坐在船头,在月下乘凉,向李德询问塞外的景物以及他在那里的觅闻。下面就是他谈的在喀尔喀时的奇异见闻
李德说:“当地人骑着一种野兽,像鹿又不是鹿,他们有口头语言,但没有文字,不用任何器械,好像生活在远古时代。习俗上没有主客之分,客人到了,兽就进帐要吃食,张大着眼坐着,直等到主人拿出牛肚、肉干、肉酱和酱菜才走开。然后客人径直走进帐幕,又吃又喝尽情受用。晚上睡在帐篷中炕前,主人代为看守坐骑;如果走失了,主人是要赔偿的。我点头说:“比起那些为田界而起纠纷,为争家产而兄弟不和,出门稍远一点要带上盘缠、供人一顿饭就像了不得似的人,真有天壤之别啊!”
“杭爱山的西北面有个地方叫陀罗海,是振武军驻守的领地,因为靠近黑道,所以特别寒冷。七月份就雨雪交加,直到次年五月冰雪才融化,山顶上的积雪到六月还不化。夯土盖屋,屋里结冰有几寸厚,要用毡子做帐幕,用火烧炕。早上起来,被子上结满了霜,出门走几步远,胡须上都会结冰。手冻僵了还不能呵气,耳鼻这些出气口发出窸窣的声音,有时甚至溃烂脱落。幸亏从东南方吹来暖风,到夏天才转风向,要不然会把人活活冻死。不过南方人来此地,真被冻死的也极为少见。”我笑着说:“世上没有不可锻炼的人,人没有无法适应的环境。”
“陀罗海虽然严寒难忍,却不用愁吃的,一斤茶叶可换一头羊,十斤茶叶可以换一头牛。内地人到了那儿,随意地煮烤,尽你吃牛肉羹猪肉羹,直吃得杯盘狼藉,满地是骨头蹄子。回想在内地只吃糙米野菜,这里真是洞天福地了。遗憾的是冬天太冷,要不然生活在这儿实在太快活了。”我嘲笑他说:“这山望着那山高,人真是不知足,损了牛羊填饱了肚子,自然与人真是难以两全啊!”
“有种动物像麋而又比麋大,当地人叫作堪达尔汗,我怀疑它其实就是𪊑。头高身体矮,力气大,毛又粗又长,用它做大衣非常保暖,角又扁又厚,用来做射箭用的拇指套品地最优。因为它的毛皮和角都很有用,所以人们捕猎围歼,牟取暴利。”我皱起眉说:毛皮是原护身子的,角是用来防卫的.现在才知道保护自己身子的东西却被用来保护人,用来自卫的反而招致杀身之祸,真是可悲啊!”李德说:“它的嘴唇呈方形,又大又厚,多脂肪,啥起来味道极美。八珍中有一种叫‘猩唇’的,就是这种东西,把它的角放进水里,如果水有毒,角会变成绿色。述有一种叫‘扫雪’的动物,体形比貂大,毛色纯白,毛也长,只是不如貂皮光洁。人们把它当貂皮用,拿来做成帽子。”我曾经考证汉代制度,当时官职为侍中、左右常侍的,帽子上都缀貂尾为饰,叫做“饵貂”。本朝制度:大臣可穿貂皮衣服,皇帝身边的近臣也可穿戴。看上去真是很有风度。因为貂毛夏天脱落冬天又重新长齐,有松树般的节操;外表润滑内里能抵御严寒,有玉石般的品德。不过如果穿戴它的配不上它,人们就会讥笑其不称职。那么,即使真的貂皮也不为人所看重,更何况假货呢。
“有种树名叫查克,产在推河地区,像柳树而不垂条,耐寒,木质坚硬,适宜制作用平。把它烧成炭,哪伯只有寸把长,放在炉子里可以烧好几天。还可药用,对归女难产和心痛病很有疗效。但即使树干粗得能合抱,长得八尺多高,风吹来却能连根拔起,因为那里是沙地和盐碱地,树根难以扎得牢固,而且容易朽烂。”我叹息道:“并不是没有好材料,只是没生在好地方。可借啊!”
“戈壁就是古代称为‘瀚海’的地方,盛产各种奇异的石头。大石头的颜色像马肝,小石头的颜色像珍珠、玉、玛瑙、珊瑚、蜜蜡金。石头中空而外表光亮,面上有螺纹,都含在马肝石里边。刚剖开时,表面有积垢。经日晒雨淋,风吹霜打,积垢剥落之后,马上就显得光彩夺目了。”我惊讶地说:“奇怪啊!上天剥落它,其实是为了使它光彩!”
“还有一种树,几乎各种树叶子都聚集在一棵树身上,名叫㭞。因为它貌似全才,实际上根本没用,所以起了这样一个名字。”我说;“难道只是树木如此吗!”
我问:“当地出产什么酒?”李说;“把羊乳和梅浆拌在一起甩火蒸,叫‘阿拉气’,酒味很淡,唐人说‘千钟不醉人’,正适合它。酿出的阿拉气用斗装的叫列阿拉旋斗,用升的叫科尔旃升,用合的叫波罗搭拉苏、又名哈蜊,然后是厚合。又用龠盛的叫赊尔旃,这样本来是最小的容量‘龠’,倒和最大的斛一样了。”我笑着说:“酿酒真和金属冶炼一般,治炼是炼形,酿酒是炼气,因为是把多的炼成少的,所以最少的反而胜过最多的。不过话虽这么说,那些真正的酒徒是不会理会的。”
听说当地也出产好马,不过不像大宛汗血马出汗如血,内地人仅仅因为这马不出在大宛,又不出汗如血,就都不当一回事。过去孔子称赞骥马有德,以后人们又夸奖駃騠、腰褭【都是骏马名】有力,现在的人却不看重德和力,只凭产地和外表来决定马的优劣,所以像紫燕、白兔【都是骏马名】那样的千里马,反而只能呆在马厩里在寒风中嘶叫,徒然遭致会相马的九方皋【春秋相马家,他相马看重内在精华,不求表面,注重它的本质】手持缰绳而嘲笑。
李德又说他在康熙五十二年从喀尔喀到巴里坤,在当地看到一种动物,像猨又不是猨,像猴又不是猴,内地称为“人同’,西北地区称为“野人”,外族人称作“噶里’。这种动物常常在蒙古包外偷看,看见人吃东西就要讨要。有时偷烟具和小刀之类的东西,一被发现,丢下东西就跑。把他杀了吧不忍心,把他赶走吧又会回来,谁都拿他没办法。曾驯养过一个人同,遇到除草、拾柴、打水之类的事,他都能听从使唤去完成。饮食起居方面,虽不能说话,但却害于察颜观色.住了一年,李德公事完毕要回内地,人同跟在马前马后唠唠叨叨,又牵组绳又扯马鞍,泪下如雨,李德见此情景也感到难过。一直跟了十几里,要他回去也不肯.李德嘱咐他说:“你不能随我去内地,就好比我不能久留此地一样。不要往前走了,再走几里,你会迷路的,那时侯想回也不成了。”人同这才哭着离去。我听了此事,十分惊讶,不由得感叹地说:“天地之间,人最贵重,并不是因为人有五官。在感官之外,还有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如果只有感官而没有道德,人就成了禽兽。有什么禽兽会和人‘同’呢?在感官之外再加上道德行为,这才成其为人,作为人能不慎重吗!”兰岩氏说:“每段都是至理,奈何不能参透的人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