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4.54 群众路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54、群众路线
依靠群众,相信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放手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革命事业是千百万群众的事业,革命一定要依靠人民群众。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共产党人一切都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只要我们依靠人民群众,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把亿万群众充分发动起来,我们就能无敌于天下,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做好一切工作,战胜一切敌人,不断夺取革命的胜利。列宁指出:“把千百万劳动群众组织起来,这是革命最有利的条件,这是革命胜利最深的泉源。”[1]教员说:“共产党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革命人民群众。”
党的群众路线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完全一致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以群众的社会实践为基础的。人的正确认识,只能来源于社会实践。而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只有通过人民群众的斗争实践,才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也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教员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2]
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这是群众路线的根本方法,也是党的基本的领导方法。教员指出,在集中和坚持过程中,必须采用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领导人员必须从许多个别指导中形成一般意见[3],又拿这一般意见到许多个别单位中去考验,然后集中新的经验[4],做成新的指示去普遍地指导群众,并把领导骨干的积极性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结合起来,把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这个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正确地处理了物质和精神、实践和认识、感性和理性、个别和一般、个性和共性、领导和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关系。它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是无产阶级在三大革命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也是反对官僚主义和修正主义的重要武器。
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几十年来,我们党天天做群众工作,天天讲群众路线,每一次革命斗争的胜利,都是在正确的政治路线指引下,坚持群众路线的结果。人民群众创造的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形式,也是群众路线的新发展。我们要依靠人民群众运用“四大”武器,“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注:
[1] 《列宁全集》第二十九卷68页。
[2] 《毛泽东选集》一卷本854页。
[3] 一般号召。
[4] 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