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英”流放地的叛乱~1804年城堡山之乱
:主要内容为英国/澳大利亚的历史请问因为一些词/句联想!(不是对读者说得哈)
为啥子我会写这个呢?因为这个事件很有趣因为这是欧洲人与欧洲人在土澳这片大陆上打的第一场仗。更有趣的是爱尔兰犯人的首领直接白给了。

本文前半段为简述版后半段内容比较多。这样做是因为没啥人对这个有兴趣,太长也看不完,前面写短点能把事情原委和结果说清楚就好。


主要战斗人员:爱尔兰罪犯与澳大利亚的英国殖民当局
主要地点:在土澳的新南威尔士州
主要问题和目标:罪犯感到被不公正地监禁,反叛,想逃离流放地。
结果:叛乱被镇压,其领导人被公开处J。
武装人员的大约最大数量:266 名罪犯;56名殖民地军队士兵
伤亡:罪犯,15 人在战斗中丧生,8 人被处J;殖民军队,无
英国对新南威尔士的殖民历史始于 1788 年,当时(首批 730 名罪犯抵达植物学湾并在杰克逊港定居。

尽管对于英国人对澳大利亚大陆的用途存在不同看法,但将流放地用作农业和廉价劳动力的来源无疑是其中之一,这在英国18 世纪晚期和 19 世纪初的殖民政策中占有突出地位。悉尼湾成为英国人流放地的运营中心,其周围变得繁荣了起来。

1803 年,来自英格兰的大卫柯林斯中校(担任塔斯马尼亚总督,1804-10 年)与 308 名囚犯抵达菲利普港(今墨尔本附近)。
由于菲利普港的不利条件,柯林斯向国王请愿,请求允许他迁往范迪曼岛,也就是现在的塔斯马尼亚岛(州·)。

获得批准后,他们就在塔斯马尼亚的霍巴特镇沙利文湾(Sullivans cove)开发了一个流放地。沙利文湾的流放地的人群主要由爱尔兰罪犯和英国ZZ犯组成,其中许多人从未受过审判。这种不公正也是导致城堡山之乱的原因之一。这场爱尔兰犯人引起的动乱始于悉尼郊外一个名为城堡山的监狱/农场。这里大约有266 名犯人越狱了,他们洗劫了附近的移民定居点获得了农具和枪支。

他们拿着农具和枪支聚集在他们的领袖菲利普·坎宁安(Philip Cunningham)的周围。坎宁安制定了一项计划,通过占领帕拉马塔镇逃离新南威尔士州。

那天晚上,当地的英国官员(英国在新南威尔士的殖民地当局)宣布戒严,并派遣布雷维特少校乔治约翰斯顿中校和威廉帕特森中校率领他们的部队前往帕拉马塔。到 3 月 5 日早上,他们在夜间行军 20 英里后抵达。随后他们与坎宁安他们进行了一场谈判,毫无疑问肯定没谈拢,接着响起的是枪声。这次动乱就这样被很平息了:15 名犯人在这场战斗中丧生(基本上就是一排齐射后对面就投降了),坎宁安被拘留。

3 月 6 日,爱尔兰叛军领袖:坎安宁与威廉·约翰与其他七人一起被处以绞刑。还有九名在被鞭打后被送往纽卡斯尔,再次期间新南威尔士殖民地的所有天主教礼拜活动都被暂停。经过审判和cj后英国在该地区的权威已经完全恢复。
不想深入了解的朋友看到这里就行了(还包含的都包含了,来龙去脉也有了),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看下去。

被流放的原因:
许多被关押在城堡山地区的爱尔兰犯人都卷入了1798 年的爱尔兰起义(法国还参与了,在梅奥郡登陆了)。从 1799 年底开始,他们未经审判就被流放到新南威尔士殖民地(还有其他地方比如上面说过被流放到沙利文湾的)。

1800 年 9 月,一场由爱尔兰人谋划了起义被“扼杀”在襁褓中。他们想在帕拉马塔会合并占领该地,然后在天亮前占领悉尼的兵营。之后他们将住在定居者的农场,直到他们听到法国打算派遣一艘船(或更多)来接应他们。当然因为被发现了所以啥也没发生。

1804 年初,城堡山里的犯人听说了罗伯特·埃米特 ( Robert Emmet)在去年 7 月企图在都柏林起义的消息后,这群犯人又谋划了一场类似1800年那次的的起义。
参与过1798 年起义的老兵菲利普·坎宁安 (Phillip Cunningham) 和城堡山的另一名爱尔兰犯人威廉·约翰斯顿(William Johnston) 计划并主导了这次起义,超过 685 名“城堡山囚犯“打算与来自霍克斯伯里河地区的近 1,100 名囚犯一起在新南威尔士的宪法山(Constitution Hill)会合,然后向帕拉马塔进军,最后再向悉尼(杰克逊港)进军。

根据现代学者:海伦·麦凯 (Helen Mackay) 的说法,这群犯人的目标是在这片属于英国的殖民地建立爱尔兰统治的地区,并为那些想返回爱尔兰以帮助那些想回爱尔兰进行新一次起义的人提供船只。

1804 年 3 月 4 日晚上 8 点,约翰·卡维纳 (John Cavenah) 放火烧毁了他在城堡山 (Castle Hill) 的小屋,作为”行动“开始的信号。虽然在霍克斯伯里河旁的格林山(今天的温莎小镇)的囚犯没有看到大火,但坎宁安仍然启动了从在当地的定居者和城堡山的ZF农场收集武器、弹药、食物和”新兵“的计划。

在坎宁安的带领下,大约 200 至 300 名叛犯人分子闯入了ZF农场的建筑物,拿走了枪支、弹药和其他武器。警察和监督员(类似狱卒)都被他们制服了,一批”叛军“随后从前往了另一个农场在此之后他们就前往帕拉马塔和宪法山以夺取了更多的武器和物资,包括朗姆jiu和烈jiu,并招募其他人加入他们的事业。
他们的行动都是根据一年前收集的情报计划的,当时有 12 名罪犯从城堡山越狱,在周边地区寻找”同志“和”同好“。不过之后这十二名犯人再次被捕入狱毕竟他们还要回来传递情报啊。这十二名犯人在被英军抓获后都供出了一个相同的故事:他们要翻越蓝山(不是蓝山咖啡那个蓝山)前往中国。。。

咱们先不说这蓝山好不好跨过先,这前往中国是啥回事?翻过蓝山除了原住民就是袋鼠和湾鳄(北部)啥的,你确定英军能信?他们的下场没有记载不过英军估计也没深究毕竟被抓回来了。
殖民地当局的初步回应
当起义的消息传开时,在这个约有 5,000 名居民的殖民地引起了极大的恐慌。塞缪尔·马斯登(于1800年起担任新南威尔士州ZF事务总监和牧师)在内的官员乘船逃离该地区。官兵也护送伊丽莎白·麦克阿瑟(英军军官约翰·麦克阿瑟)和她的孩子,因为一名告密者告诉英军,那群爱尔兰犯人曾讨论过要对麦克阿瑟家的农场发动袭击,想抓住以伊丽莎白·麦克阿瑟以威胁英军撤离帕拉马塔。(关于这个约翰·麦克阿瑟也很有意思,感兴趣的话我们之后再聊聊吧。)

菲利普·吉德利·金总督(Philip Gidley King)再接到起义消息后,只身前往帕拉马塔接任指挥,副总督威廉·帕特森上校则召集警卫/军人前往帕拉马塔。

来自皇家海军加尔各答号(HMS Calcutta)的140 名士兵以及悉尼忠诚协会民兵(Parramatta Loyal Association)暂时接管了被召集走的警卫和军人的职位。新南威尔士军团则派了包括威廉·戴维斯中尉和军需官托马斯·莱科克中士在内的 56 人特遣队(彻夜行军)被派去加强帕拉马塔的防御。

与此同时,宪兵司令 (Provost marshal)托马斯·史密斯被派往安嫩代尔与乔治·约翰斯顿少校联系。悉尼的部队于凌晨 1 点 30 分抵达帕拉马塔,经过快速检查后,一名先遣警卫被派往该镇西部。大约四个小时后,乔治·约翰斯顿少校抵达了帕拉马塔的ZF大楼,不久之后,菲利普·吉德利·金总督宣布戒严。

菲利普·吉德利·金总督宣布的戒严令包含的范围很广,从城堡山延伸到霍克斯伯里和内平地区,并授权该地区的公民拘留那些没有通行证的人。还颁布了宵禁并宣布对”叛军“的大赦,这给了”叛军“24 小时的时间来决定是否投降。在乔治·约翰斯顿少校抵达帕拉马塔后不久,菲利普·吉德利·金总督以书面形式向乔治·约翰斯顿下达了命令,然后口头向他的小分队下达了命令。约翰斯顿将前往ZF大楼附近的公园的西门,几个小时前曾有人在那里看到过叛军。如果叛军不在那里,他将奉命前往图加比(Toongabbie)和城堡山去寻找他们,然后等待进一步的命令。他还有权向任何不服从他指示的人开火。

凌晨5点多,乔治·约翰斯顿开始寻找叛军的”大部队“。他的队伍除了他带来的部队外,还有一些平民自愿参加。来自帕拉玛塔忠诚协会(Parramatta Loyal Association)的36 名武装民兵也被召集了进来,他们接管了帕拉玛塔镇的防御工作。超过 50 名男子加入了当地的后备民兵组织,与新南威尔士军团联合起来与叛军对峙。乔治·约翰斯顿决定分两个纵队前进,一支是由他亲自带队前往图加比(Toongabbie)的,另一支则由他的副官戴维斯的带领沿着城堡山一路搜索。

这里说一下:这图加比就在宪法山旁边,图加比也有新/老图加比之分,但是它们都是接壤的。

叛军的准备:
与此同时,在宪法山的叛乱分子难以协调他们的力量(太散了),因为包括塞缪尔·休姆斯 (Samuel Humes) 领导的大约 70 人中的一个在内的几个派别都在夜间迷路了。
尽管如此,坎宁安已经开始训练他的“战友”了。在此期间没有任何一个派别的叛军成功进入过帕拉马塔。他们本想在那里放火烧毁一座建筑物,以向其他“战友”发出信号,让他们开始聚集在宪法山上。

在此之前坎宁安卷入过两次叛乱,以及一次在安妮号的兵变,所以“经验丰富”的坎宁安深知保密的重要性。
然而,有两位乘乱逃跑出去告密了:一位名叫斯隆的爱尔兰囚犯监督员和刘易斯布尔格在叛乱开始时向驻守帕拉马塔的英军指挥官:爱德华·雅培(Edward Abbott)上尉报告了,这也给了爱德华可以采取防御措施的时间。(他还向悉尼的长官送去了一条关于叛乱的消息)
坎宁安 的信使约翰·格里芬 (John Griffen) 在将坎宁安的信息传达给布赖恩·富里 (Brian Furey)途中被捕,所以坎宁安想向温莎、帕拉马塔 (Parramatta) 和悉尼 (Sydney) 发出的号召信息没发出,因此本次叛乱只仅限于帕拉马塔地区的西部。
在等待许久后还没有传来帕拉马塔被”友军“接管的信息,加上增援”部队“没有出现,坎宁安被迫从帕拉马塔撤到了图加比以重新评估他的战略。

坎宁安发现他即将面对新南威尔士军团的一支优秀且纪律严明的分队和来自当地的民兵部队时,坎宁安别无选择只能向西撤向霍克斯伯里,希望通过招募更多人来壮大他的队伍,并在途中与他那几批失踪的人马会合。(当然他还不知道这些兄弟已经走丢了)
在向霍克斯伯里撤退时,坎宁安”悟出“了继续前进只会”败北“,于是迅速向西移动,坎宁安希望从劳斯山和凯利维尔地区的格林希尔斯(温莎)向东前进,并沿途招募一些志同道合的犯人。(那些后来提供证据的人说,他们是被强迫加入的,希望当局可以减轻对他们的惩罚。)
在那个阶段,叛军已经获得了殖民地大约三分之一的军备了。然而,据当时ZF的报纸报道,叛军的人数已减少到数百人,最终总数约为 233 人。在短暂的叛乱期间,坎宁安在宪法山被选为“澳大利亚帝国之王”,他的追随者宣布该地区为“新爱尔兰”。
战斗始末:
战斗部分有ABC在2004年(200周年)拍摄的短片,还原的挺好

乔治·约翰斯顿少校带领的这支特遣队因彻夜行军而疲惫不堪,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和接近叛军,据报道,叛军人数约为 400 人,因此,他们为了等更多的援军到达而尝试实施了拖延战术。他骑着马后面则跟着一小队人,而另外一支特遣队则完成了4 英里(6.4 公里)的行军到达了图加比( Toongabbie)。

最初,人们认为叛乱分子在图加比(Toongabbie),但在乔治·约翰斯顿少校到达后,他被告知叛军已经去到了宪法山。

他手下的一名下士率领的一小队人马被派去包抄叛军在宪法山上的阵地,而一支由大约十几名男子组成的突击部队则向山顶挺进不过当他们到达那里的时候发现这里已经被遗弃了。

此时,叛军已向约 17 英里(27 公里)外的霍克斯伯里(Hawkesbury)前进了。随着时间来到了中午(温度一直升高),炎热的天气使特遣队难受的一批。

然而,在距离图加比(Toongabbie) 约 6 英里(9.7 公里)处, 乔治·约翰斯顿少校在劳斯山(Rouse Hill)附近找到了大约 230 至 260人的叛军主力, 乔治·约翰斯顿少校先派了一名骑兵前去召集叛乱分子并告诉他们总督对他们的特赦(前提是投降的话)。

毫无疑问,劝降失败了不过还不能物理上和他们“交换意见”。乔治·约翰斯顿少校这次派了罗马天主教神父詹姆斯狄克逊神父来呼吁他们投降。然后那名骑兵也骑马跟了上来(双方中间有一段距离)在征得叛军的同意后在旁边听狄克逊神父的讲话。

与此同时,追击部队已经逼近,约翰斯顿少校和州长轻骑兵卫队的骑兵托马斯·安勒扎克再次接近他们与两位叛军领导人:坎宁安和威廉·约翰斯顿进行谈判。

在要求他们投降时,他收到了来自坎宁安的“死亡或自由”的回复,据报道说有些人在回忆录中添加了半句:“和一艘带我们回家的船”。

随着新南威尔士州军团和民兵在乔治·约翰斯顿少校身后列队,提出在休战条件下进行谈判的乔治·约翰斯顿少校与骑兵托马斯·安勒扎克掏出了手枪(骑兵估计回去又拿了一把)指着他们玩了一招”偷袭“!教会了这两位叛军首领什么是社会的险恶。他们两个把这两位首领带回了他们后方的士兵旁。

这边叛军眼看自家两位首领都被带走了,气不打一处来,直接就怒了,打算和这群”不讲武德“的带英士兵拼了!

英军也不是吃素的(当然有素食者当我没说),乔治立即下达了交战命令,军需官托马斯·莱科克中士指挥士兵向叛军防线射击了超过15分钟,然后发起了冲锋。现在群龙无首的叛军又试图还击,但随后就溃散了。

这段其实有两种说法(当然也有可能是我没理解好哈),一段说是先绑了两首领然后开打,另外一个则是说先绑两首领逼迫对面就范但是未果后就把他们护送回了叛军队伍后然后再开战然后再一击”搏纱“了对方首领之一:坎宁安。所以这段我还要再好好研究研究然后理解好再在动态说吧哈哈。因为不止史料有两种,这视频也展示了两种说法哈哈,电视剧片段展示的是第一种不讲武德的,而短片则是第二种。

据官方报道,至少有 15 名叛军在战斗中阵亡。乔治·约翰斯顿少校用手枪指着坎安宁以威胁叛军,从而阻止了进一步的流血事件。在随后对叛军的追捕行动中,数名参与者被抓获,人数不详,追捕行动一直持续到深夜,新抵达的悉尼士兵也加入了搜捕行动。

3 月 7 日,星期三,菲利普·吉德利·金总督宣布,那些在 3 月 10 日之前投降的人将获得宽大处理,随后,那批在夜间迷路的叛军在特赦下自首,或自行返回了城堡山。由塞缪尔·休姆斯 (Samuel Humes) 率领的那一支约 70 人的叛军还没参加战斗就被帕拉玛塔忠诚协会(Parramatta Loyal Association)的一支分队俘虏了。

最后就是土澳确实是个流放地这没啥好说的(当然啥钩吧zz犯,小偷小摸和异教徒都往这里扔,真正罪大恶极的基本在英国本土就咔嚓了哈哈哈,总的来说成分复杂),很多人(一开始没来的时候我看营销号也这么以为)说土澳这的人全是犯人,我觉得吧但凡有点脑子(后来想了想不对劲)的人都应该都这不可能哈哈(当然,单纯玩”梗“那也挺无聊的,因为这也不是梗啊。。再说了不如流放地有意思),为啥呢?因为流放这些犯人这不得有官兵押送过去?再说了要全是罪犯那为啥不反他带英的?(毕竟带英不做人)最后就是这地方人口很多是移民(就不是被流放的),最早的那批以外,从被英军登陆后一直有新的移民过来,在二战后又来了一大波也造就了去外头能吃到很多来自各地的吃的。不多废话了哈哈。
最后吐槽一句:你在本地随便找个人,你要说人家是英国人/后裔人家估计能骂死你,因为本地有很多意大利裔和希腊裔(这两个我遇到的比较多)。还有很多乱七八糟的人哈哈。
好了我们下期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