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叫死侍:“侍”在日本文化中为什么是武士的代名词?
喜欢动漫的朋友基本都知道,“侍”这个字在日本有武士代名词的含义,比如《侍魂》。而在真实的历史上,镰仓幕府和室町幕府之下最重要的机构——“侍所”就是专门管理武士的机构。

日本的绝大部分汉字及其含义都是学习中国而来的,但中国的“侍”并没有与“武士”类似的意思而基本是侍奉进献的意思。那么“侍”字传入日本后为什么演变成日本武士的专有代名词呢?

日本在平安时代之前的军队主要是由战时征召的农民百姓组成,这就是中国府兵制的日本山寨版——防人制。但正如府兵制随着均田制崩溃而瓦解一样,防人制也随着日本班田制崩溃而瓦解。

班田制崩溃后,日本全国的土地逐渐都变成了贵族的庄园,天皇也逐渐被贵族领主架空。为了保护自己庄园和侵占其他庄园,有些贵族领主便组建了私人武装,这些私人武装就是最早的武士。

到了平安时代中期,几乎所有的庄园都有私人武装(武士)。但因为这些私人武装当时只不过是侍奉贵族领主们的家丁打手而已,所以被称为“侍”即侍从奴仆的意思,社会地位是非常低的。

随着贵族领主的衰败,很多庄园的实际控制权都掌握在了保卫庄园的“侍”手中,“侍”凭此逐渐成长为独立存在的集团。到了平安时代后期,“侍”更是逐渐发展为日本社会的主导阶层。

成为社会主导阶层后,“侍”便把名称改为“士”,武士阶层正式登场。不过因为武士的来源是侍奉贵族的侍从奴仆,所以“侍”在日本文化中就成了武士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