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针见血 | 何来“蠢鱼”

2023-09-01 13:45 作者:咬文嚼字杂志社  | 我要投稿

◎李五

       《厦门日报》2019年10月13日A07版刊有文章《人生至乐 无如读书》,其中写道:“记得那时,父亲讲得最多的两句话是:‘自得读书乐,不邀为善名。’‘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这里的“蠢鱼”有误,应是“蠹鱼”。

       蠹,读作dù。蠹鱼,虫名,即蟫,又叫蠹虫,体小,因其身体有银白细鳞,尾分二歧,似鱼,故称。这种虫子常蛀食衣服书籍,亦称“书鱼”“纸鱼”“衣鱼”等。北宋邵雍在《蠹书鱼》诗中描绘:“形状类于鱼,其心好蠹书。”唐代白居易《伤唐衢》其二:“今日开箧看,蠹鱼损文字。”后“蠹鱼”也被用来指啃书本,或指称那些死啃书本的读书人。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语出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十。意思是读书如果不懂书中的精髓,还不如把它束之高阁,不然就和那些像蠹鱼的书呆子一样,整天死读书,吞食些无用的糟粕。“蠢鱼”大概是形近误植。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0年第6期《一针见血》栏目。)


一针见血 | 何来“蠢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